-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需求、原理、技術及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49561
- 條形碼:9787111749561 ; 978-7-111-74956-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需求、原理、技術及應用 本書特色
本書側重于智能制造中的人機交互設計,屬于智能制造和人因工程、交互設計的交叉領域,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需求、原理、技術及應用 內容簡介
在數字工業新生態愿景下,工業智能、工業互聯網、工業元宇宙等新技術、新理念正成為智能制造協同融合的關鍵驅動力。本書從人機交互視角解讀智能制造的內在需求和技術瓶頸,充分融合認知機理、可視化與交互的耦合性,展開智能制造人機交互的需求、原理、技術及應用研究,通過工業集成化信息系統的人機交互實現人、機、物全要素互聯的智能生產。 本書可為工業大數據與智能系統方向的研究人員,處于或面臨智能化轉型的大中型制造企業提供人機融合思路、人機交互設計理論及系統測評方法,也可供智能制造工程、工業工程和工業設計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參考學習。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需求、原理、技術及應用 目錄
前言
需求篇:智能制造的人機交互需求
第1章 工業智能轉型中的人機交互需求
1.1 智能制造與人機交互的關系
1.1.1 智能制造發展需求
1.1.2 從工業互聯視角看智能制造
1.1.3 從人機交互視角看智能制造
1.1.4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需求解析
1.2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研究進展
1.2.1 工業智能轉型的內涵、需求及研究進展
1.2.2 智能制造中的人機交互
1.2.3 人機交互相關的認知理論、測評方法
1.3 本書內容總體概覽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的提出
2.1 智能化進程中的人機交互
2.1.1 信息時代的發展
2.1.2 人機智能協同的興起
2.1.3 智能化設計創新發展需求
2.1.4 智能協同下的人機交互
2.2 智能制造的人、信息系統、物理系統
2.3 人-信息-物理系統的協同融合
2.4 多元空間的系統協同融合
2.5 協同融合需求下的智能制造人機交互
2.6 本章小結
原理篇:智能制造人機交互原理與認知機理
第3章 智能制造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原則
3.1 人機交互界面設計原則
3.1.1 人機交互界面布局設計原則
3.1.2 人機交互界面動效設計原則
3.1.3 人機交互界面圖符設計原則
3.1.4 人機交互界面數據信息編碼設計原則
3.2 工業信息布局設計原則
3.2.1 工業信息布局分類
3.2.2 工業信息布局特征分析
3.2.3 工業信息布局的一般設計原則
3.3 工業信息布局與視覺感知的關聯
3.3.1 視覺感知過程
3.3.2 視覺流程
3.3.3 工業信息布局與視覺感知過程的關聯
3.4 工業信息動效設計原則
3.4.1 工業信息動效分類
3.4.2 工業信息動效特征
3.4.3 工業信息動效的一般設計原則
3.5 工業信息圖符設計原則
3.5.1 工業信息圖符風格分類
3.5.2 工業信息圖符特征分類
3.5.3 工業信息圖符語義分類
3.5.4 工業信息圖符的一般設計原則
3.6 工業數據信息編碼設計原則
3.6.1 工業數據信息編碼的分類
3.6.2 工業數據信息呈現與視覺編碼關系
3.6.3 工業數據信息編碼的一般設計原則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視覺認知原理及相關實驗范式
4.1 視覺反應機理
4.1.1 視覺的行為與生理特性
4.1.2 凝視與掃視
4.2 視覺感知理論
4.2.1 人的感知覺
4.2.2 視覺感知相關理論
4.3 視覺搜索模型
4.3.1 視覺搜索過程
4.3.2 現有的視覺搜索模型
4.4 視覺注意理論
4.4.1 注意理論模型
4.4.2 注意對多感覺整合的影響
4.4.3 選擇性注意范式
4.4.4 信息特征對選擇性注意的影響
4.5 注意捕獲機制
4.5.1 注意捕獲
4.5.2 注意捕獲的實驗范式
4.5.3 注意捕獲和多感覺整合的交互作用機制
4.6 視覺標記機制
4.6.1 視覺標記
4.6.2 視覺標記的實驗范式
4.6.3 視覺標記的抑制機制
4.6.4 視覺標記的其他解釋
4.7 知覺廣度內信息引導視覺搜索的有效性
4.7.1 視覺搜索與注意力引導
4.7.2 知覺廣度引導有效性的視覺搜索實驗
4.7.3 視覺搜索中信息處理的眼動模型
4.7.4 知覺廣度幫助感知的視覺搜索實驗
4.7.5 討論與結論
4.8 本章小結
技術篇:智能制造人機交互測評技術和實驗
第5章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的測評技術
5.1 人機交互測評技術研究現狀
5.1.1 測評技術與方法研究
5.1.2 人機交互相關的評估模型
5.1.3 智能協同的人機交互生理測評
5.2 認知績效測評相關理論
5.2.1 認知負荷理論
5.2.2 態勢感知理論
5.3 人機交互相關的測評方法與流程
5.3.1 測評方法
5.3.2 測評流程
5.4 認知測評實驗設計與實施
5.4.1 實驗設計
5.4.2 模擬任務具體情境設定
5.4.3 被試樣本
5.4.4 實驗流程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人機交互工作負荷測評實驗
6.1 工作負荷測評實驗范式
6.1.1 認知抑制實驗范式
6.1.2 行為抑制實驗范式
6.1.3 認知靈活性實驗范式
6.1.4 工作記憶實驗范式
6.1.5 其他認知控制實驗范式
6.2 工業制造人機交互認知任務操作難度的腦力負荷檢測
6.2.1 腦力負荷檢測
6.2.2 認知任務操作難度的腦力負荷實驗設計
6.2.3 測量方法與指標
6.2.4 腦力負荷測評實驗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注意捕獲范式的認知測評實驗
7.1 工業數據圖符編碼認知的注意捕獲實驗
7.1.1 工業數據圖符特征分析
7.1.2 工業數據圖符色彩編碼的注意捕獲實驗
7.1.3 工業數據圖符色彩編碼優化設計
7.2 工業信息色彩編碼的注意捕獲實驗
7.2.1 監控界面的色彩層級編碼
7.2.2 監控界面信息色彩編碼的注意捕獲實驗
7.3 本章小結
應用篇:智能制造人機交互應用案例
第8章 MES的人機交互設計
8.1 MES的人機交互
8.1.1 MES
8.1.2 MES信息元提取——生產界面
8.1.3 MES信息元提取——報表看板
8.2 MES人機交互過程的用戶研究
8.2.1 MES人機交互的用戶分類
8.2.2 MES人機交互的用戶行為分析
8.2.3 MES人機交互的用戶需求分析
8.3 構建信息元和信息鏈
8.3.1 MES中的信息元
8.3.2 MES中的信息鏈
8.3.3 建立MES人機交互的信息鏈
8.4 信息元的引力算法
8.4.1 信息元間距離
8.4.2 信息元的起始重要度
8.5 信息元間的引力
8.5.1 P4用戶的信息元引力
8.5.2 P3用戶的信息元引力
8.5.3 P2用戶的信息元引力
8.6 MES人機交互的信息呈現
8.7 本章小結
第9章 工業制造SAP系統的人機交互設計
9.1 SAP系統的
智能制造人機交互:需求、原理、技術及應用 作者簡介
吳曉莉,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2015年獲得東南大學博士學位。拉夫堡大學客座教授,倫敦大學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伯明翰大學等訪問學者。入選江蘇省第六期“333高層次人才”、江蘇省紫金文化社科優青。任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專委會委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多域態勢感知與認知專委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長期從事智能制造、航空裝備、核電監控等復雜系統的人機交互、工業信息可視化、生理認知測評技術等,以及面向智能協同的人機融合研究。出版有《智能制造人機系統的信息呈現與認知績效》《復雜信息任務界面的出錯-認知機理:由出錯因子導入系統界面設計的新方式》《設計認知:研究方法與可視化表征》等專著。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