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發動機原理 第4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56187
- 條形碼:9787111756187 ; 978-7-111-75618-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動機原理 第4版 本書特色
本書遵循教指委相關指導文件和高等院校學生學習規律編寫而成。踐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發動機原理 第4版 內容簡介
機 械 工 業 出 版 社本書結合汽車動力源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全面、系統地介紹不同動力源(內燃機、電動機)及電池的類型、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礎上,著重闡述四沖程內燃機熱功轉換的基本原理、特點、性能分析方法,不同燃料發動機的混合氣形成及燃燒機理,有害排放物及其生成機理,并從整車性能匹配與評價角度,講述汽車動力傳動系統的匹配方法和改善發動機性能的技術措施。全書共八章,主要內容包括:車用動力源(能源)的類型及其發展史、四沖程內燃機能量轉換的理論循環與實際循環、換氣過程及提高充氣效率的具體措施、燃料與燃燒、汽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發動機特性曲線的分析、發動機與汽車動力傳動系統的匹配等。書中內容以電控發動機控制策略為主,以提高整車性能為目標,強調發動機工作過程的控制方法和節能減排途徑。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車輛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汽車動力傳動系統方面研究開發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發動機原理 第4版 目錄
前言
**章緒論1
**節內燃機的發展1
一、內燃機概念的形成1
二、從內燃機草圖到蒸汽機2
三、蒸汽革命——蒸汽汽車時代3
四、四沖程理論與內燃機的發明5
五、內燃機汽車的問世6
第二節內燃機在汽車上的應用8
一、汽車的基本結構8
二、三種動力的競爭9
三、內燃機汽車發展的幾個階段10
第三節電動汽車的盛衰11
一、電動汽車的發明11
二、電動汽車衰落的原因14
三、電動汽車的復興14
第四節電動汽車用電機的類型及特點15
一、直流電機15
二、交流電機16
三、無刷直流電機17
四、開關磁阻電機18
第五節電池的類型及特點19
一、蓄電池20
二、燃料電池24
第二章內燃機的循環及性能評價
指標34
**節概述34
第二節內燃機的理論循環35
一、卡諾循環與內燃機的動力循環35
二、三種理論循環36
三、理論循環的評價37
四、理論循環的比較38
第三節內燃機的實際循環及其評價指標40
一、實際循環40
二、評價指標42
第四節內燃機的有效性能指標43
一、動力性指標44
二、經濟性指標46
三、排放指標47
第五節機械損失49
一、機械效率49
二、內燃機的機械損失49
三、機械損失的測定50
第六節曲柄連桿機構的動力傳遞原理51
一、活塞的運動規律51
二、曲柄連桿機構的受力分析53
三、多缸機曲軸輸出轉矩特性55
第七節熱平衡56
第三章內燃機的換氣過程59
**節四沖程內燃機的換氣過程59
一、排氣過程59
二、進氣過程61
三、配氣定時及氣門疊開現象61
四、換氣損失62
第二節充氣效率及影響因素63
一、充氣效率63
二、影響充氣效率的因素64
第三節提高充氣效率的措施66
一、減小進氣系統阻力66
二、合理選擇配氣定時70
三、有效利用進氣管的動態效應74
四、有效利用排氣管的波動效應78
第四節增壓技術78
一、增壓器的類型和增壓內燃機的特點78
二、廢氣渦輪增壓器的能量回收82
三、增壓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曲線85
第五節排氣再循環系統89
一、概述89
二、排氣再循環系統的分類90
第四章內燃機的燃料與燃燒96
**節內燃機燃料及其提煉96
一、石油中烴的分類及性質96
二、燃料的提煉方法及其對燃料性能的
影響98
三、代用燃料及其特性98
第二節內燃機燃料及其使用特性102
一、柴油102
二、汽油105
三、汽油、柴油性能的差異對發動機
性能的影響108
第三節燃燒熱化學109
一、1kg燃料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
空氣量109
二、過量空氣系數110
三、a>1時完全燃燒的產物及數量111
四、燃料熱值與混合氣熱值112
第四節燃燒的基本知識112
一、自燃著火理論112
二、內燃機的燃燒方式118
第五節內燃機燃料及燃燒方式的發展
趨勢122
一、內燃機燃料的發展趨勢122
二、內燃機燃燒方式的發展趨勢124
第五章汽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127
**節汽油機混合氣形成及熱功轉換
特點127
一、外部形成混合氣的特點127
二、缸內直噴式混合氣的形成特點130
三、空燃比與發動機性能的關系131
第二節汽油機的燃燒過程133
一、點火過程133
二、正常燃燒過程134
三、不正常燃燒141
四、使用因素對燃燒過程的影響143
第三節汽油機燃料噴射量的控制144
一、電控汽油噴射系統145
二、質量流量式電控汽油噴射系統的
噴射量控制147
三、速度密度式電控汽油噴射系統的
噴射量控制156
第四節汽油機燃燒組織方式及燃燒室160
一、對燃燒室的基本要求160
二、燃燒室內的氣流特性162
三、典型燃燒室163
四、汽油機分層給氣和稀薄燃燒系統164
第五節汽油機的有害排放物及其控制172
一、汽油機的有害排放物及其產生
機理172
二、影響汽油機排放特性的因素176
三、汽油機排放控制技術178
四、汽油機的增壓及米勒循環179
第六章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182
**節柴油機熱功轉換的特點182
第二節柴油機的燃燒過程183
一、燃燒階段的劃分184
二、燃燒放熱規律185
三、柴油機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機理186
四、柴油機排放控制策略192
五、柴油機的燃燒噪聲193
六、冷起動特性193
第三節燃油噴射和霧化194
一、對燃料噴射系統的要求194
二、燃油噴射霧化特性195
三、噴射系統197
第四節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室217
一、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方式218
二、高速直噴燃燒室結構及其混合氣的
形成特點220
三、燃燒室內氣流特性及其評價方法222
第五節燃燒過程的影響因素224
一、噴霧特性與燃燒室內氣流特性的
匹配224
二、影響燃燒過程的運轉因素230
第六節柴油機的排放控制技術232
一、機內措施233
二、后處理技術236
第七章發動機的特性242
**節概述242
一、發動機的工況242
二、發動機的試驗臺架243
三、發動機的試驗方法249
四、發動機特性的分析方法250
第二節發動機的負荷特性252
一、汽油機的負荷特性252
二、柴油機的負荷特性253
三、汽油機和柴油機負荷特性的區別254
第三節發動機的速度特性255
一、汽油機的速度特性255
二、柴油機的速度特性257
三、汽油機和柴油機速度特性的比較260
第四節發動機的萬有特性261
第五節增壓器與發動機的性能匹配264
一、增壓比的選擇265
二、增壓中冷2
發動機原理 第4版 作者簡介
林學東,博士,1959年出生,吉林大學汽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1月吉林工業大學內燃機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3~1995年公派到日本ISUZU汽車公司大型柴油機設計部進修;1998~1999年受國家委派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到日本九州大學工學部合作研究DI-CNG發動機燃燒機理;2007~2008年以專家身份受聘于韓國機械研究院合作研究清潔發動機燃燒技術。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內燃機燃燒過程優化控制、電子控制技術、內燃機噪聲控制及整車動力匹配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車用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汽車動力匹配技術》《現代汽車動力傳動裝置的控制技術》等專著和教材4部,參編《汽車構造》等教材2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