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預防控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60937
- 條形碼:9787117360937 ; 978-7-117-3609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染病預防控制 本書特色
1.整合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免疫學、現場流行病學、衛生應急學、公共衛生監測、衛生檢疫、風險評估等傳染病防控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術2.傳染病預防控制實踐案例,使讀者較為清晰認識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現場處置1.傳染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健康和經濟穩定的重大風險和挑戰2.內容涵蓋傳染病監測預警、隔離治療、消毒防護、疫苗接種、健康宣教等3.整合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免疫學、現場流行病學、衛生應急學、公共衛生監測、衛生檢疫、風險評估等傳染病防控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并將其理論化和體系化4.傳染病預防控制實踐案例,使讀者較為清晰認識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現場處置實踐
傳染病預防控制 內容簡介
1.本書從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理論與實踐出發,包含總論、各論和案例三部分,共14章9個案例。2.總論包括傳染病監測、傳播動力學與傳播規律、流行病學調查、傳染病防控技術、突發疫情處置、疫苗及其免疫預防、風險評估,著重介紹傳染病流行、調查、防控理論與技術方法。各論包括傳染病分類以及各類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和防控技術,每章以某一類型典型傳染病為例,歸納該類傳染病的共性特征和防控技術。案例由實際傳染病疫情現場調查處置改編,突出防控實踐性,并與每一類傳染病的理論相對應,供教師和學生參考。
傳染病預防控制 目錄
**章 緒論 / 1
**節 傳染病預防控制基本概念 / 1
一、 基本概念 / 1
二、 傳播過程與流行因素 / 2
三、 理論與技術架構 / 4
第二節 傳染病流行史與新發傳染病 / 6
一、 傳染病流行史 / 6
二、 微生物發現和疫苗、抗生素發明 / 8
三、 抗疫歷程與成就 / 8
四、 新發傳染病挑戰與應對策略 / 11
第三節 傳染病預防控制原則 / 13
一、 原則與目標 / 13
二、 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 15
三、 預防控制策略 / 15
四、 預防控制措施 / 16
第四節 全球傳染病防控進展 / 18
一、 歐洲 / 18
二、 美國 / 19
三、 日本 / 20
四、 中國 / 22
第二章 傳染病傳播動力學 / 24
**節 傳播動力學 / 24
一、 傳播動力學概念 / 24
二、 發展簡史 / 24
三、 傳播能力量化指標 / 25
四、 傳播能力指標測算 / 26
第二節 常見傳播動力學模型 / 27
一、 常見傳播動力學模型 / 27
二、 傳播動力學模型特點 / 28
三、 傳播動力學模型應用 / 28
第三節 傳播動力學模型構建 / 29
一、 模型構建思路 / 29
二、 常用模型框架簡介 / 32
三、 常用模型的傳播能力計算公式 / 35
第四節 傳播動力學模型應用實例 / 35
一、 實例場景 / 35
二、 模型構建和應用 / 36
第三章 傳染病監測與預測預警 / 40
**節 傳染病監測 / 40
一、 概念 / 40
二、 發展歷程 / 41
三、 內容與形式 / 44
四、 展望 / 45
第二節 傳染病監測數據分析 / 46
一、 數據類型 / 46
二、 數據采集 / 46
三、 數據分析過程 / 47
四、 數據分析方法 / 48
五、 數據展示 / 52
六、 注意事項 / 57
第三節 傳染病預測預警 / 58
一、 概念 / 58
二、 常用模型與方法 / 59
三、 多點觸發預警 / 62
四、 應用實例 / 62
第四節 傳染病風險評估 / 63
一、 概述 / 63
二、 方法 / 65
三、 適用情形 / 66
四、 步驟 / 66
五、 評估報告 / 68
第四章 傳染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 70
**節 現場調查概述 / 70
一、 目的 / 70
二、 特點 / 70
三、 調查啟動 / 71
四、 調查類型 / 71
第二節 傳染病個案調查 / 72
一、 方法 / 72
二、 內容 / 73
三、 步驟 / 75
四、 難點和不足 / 76
第三節 暴發調查 / 76
一、 暴發調查的組織管理 / 76
二、 暴發調查步驟 / 77
第四節 傳染病現場調查表格的設計 / 85
一、 設計原則 / 85
二、 調查表基本結構 / 85
第五節 現場調查報告撰寫 / 86
一、 現場調查報告作用 / 86
二、 撰寫原則 / 87
三、 個案調查報告撰寫 / 87
四、 暴發調查報告撰寫 / 88
五、 其他報告撰寫 / 90
六、 報告注意事項 / 91
第五章 預防控制措施 / 92
**節 疫點疫區管理 / 92
一、 概念 / 92
二、 管理 / 92
第二節 傳染源管理 / 93
一、 傳染源管理 / 93
二、 風險人群管理 / 94
第三節 衛生學措施和健康教育 / 94
一、 衛生學措施 / 95
二、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95
第四節 消毒 / 96
一、 概述 / 96
二、 常用方法 / 96
三、 常用消毒劑和消毒器械 / 97
四、 現場消毒要求 / 98
第五節 病媒生物防制 / 99
一、 概述 / 99
二、 病媒生物綜合防制 / 100
第六節 個人防護 / 102
一、 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原則 / 102
二、 個人防護用品及穿脫程序 / 102
三、 安全防護要求 / 106
第七節 藥物預防 / 106
一、 疫苗接種 / 106
二、 預防用藥 / 107
第六章 疫苗與免疫預防 / 108
**節 疫苗 / 108
一、 定義 / 108
二、 發展簡史 / 108
三、 種類 / 110
四、 研發 / 113
五、 應用和挑戰 / 114
第二節 免疫預防 / 115
一、 免疫機制 / 115
二、 免疫規劃 / 117
三、 預防接種 / 121
第三節 免疫策略 / 121
一、 常規免疫 / 121
二、 補充免疫 / 122
三、 其他免疫策略 / 122
四、 免疫程序 / 123
第四節 免疫評價 / 126
一、 安全性評價 / 126
二、 有效性評價 / 126
三、 衛生經濟學評價 / 127
第七章 傳染病與生物安全 / 130
**節 生物安全概述 / 130
一、 概念 / 130
二、 發展史 / 133
三、 生物安全事件特點 / 134
第二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 / 135
一、 現場處置生物安全 / 135
二、 采樣與運輸生物安全 / 136
三、 菌(毒)種與感染性生物樣本保存和處置 / 136
四、 實驗室檢測生物安全 / 137
第三節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 137
一、 生物安全實驗室分類 / 137
二、 管理要點 / 138
第四節 生物安全管理 / 140
一、 概念 / 140
二、 對象和要求 / 141
三、 法律法規依據 / 141
四、 現狀 / 142
五、 發展趨勢 / 144
第八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 146
**節 概述 / 146
一、 概念 / 146
二、 分級分類 / 147
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征 / 147
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 148
第二節 應急預案 / 149
一、 預案編制 / 149
二、 應急演練 / 151
第三節 應急處置 / 153
一、 應急組織體系運行 / 153
二、 信息報告 / 154
三、 監測預警 / 155
四、 調查處置 / 157
第四節 風險溝通 / 158
一、 風險溝通的概念 / 158
二、 風險溝通的目的和作用 / 159
三、 風險溝通的原則 / 159
四、 工作方案制定 / 160
五、 風險溝通實施 / 160
六、 效果評價 / 163
第九章 鼠疫與人獸共患病 / 164
**節 概述 / 164
一、 概念 / 164
二、 疾病負擔 / 164
三、 流行因素 / 167
第二節 鼠疫監測 / 168
一、 人間鼠疫監測 / 168
二、 動物鼠疫監測 / 168
第三節 我國鼠疫防控歷程 / 169
一、 人間鼠疫控制階段 / 169
二、 滅鼠拔源階段 / 169
三、 分類控制階段 / 170
第四節 鼠疫應急處置 / 170
一、 處置原則 / 170
二、 步驟和方法 / 171
三、 疫區處置程序 / 171
第五節 其他人獸共患病防控要點 / 174
一、 布魯氏菌病 / 174
二、 狂犬病 / 174
三、 腎綜合征出血熱 / 175
四、 鉤端螺旋體病 / 175
第十章 霍亂與腸道傳染病 / 177
**節 概述 / 177
一、 概念 / 177
二、 疾病負擔 / 177
三、 流行因素 / 179
第二節 霍亂監測 / 180
一、 病例監測 / 180
二、 暴發監測 / 180
三、 危險因素監測 / 181
第三節 霍亂預防控制 / 181
一、 策略 / 181
二、 原則 / 181
三、 措施 / 182
第四節 霍亂應急處置 / 183
一、 疫點疫區劃定 / 183
二、 疫點處理 / 184
三、 疫區處理 / 184
四、 陽性水體管理 / 185
五、 應急接種 / 185
第五節 其他腸道傳染病防控要點 / 185
一、 細菌性痢疾 / 185
二、 傷寒、副傷寒 / 186
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 186
四、 手足口病 / 186
五、 輪狀病毒感染 / 186
第十一章 艾滋病與性傳播疾病 / 188
**節 概述 / 188
一、 流行情況 / 188
二、 檢測發現 / 189
三、 臨床治療 / 190
四、 預防措施 / 190
五、 面臨挑戰 / 191
第二節 艾滋病監測 / 191
一、 艾滋病哨點監測 / 192
二、 艾滋病分子網絡監測 / 192
第三節 艾滋病防治 / 193
一、 檢測發現 / 194
二、 感染者治療管理 / 195
三、 異性性傳播高危人群干預 / 196
四、 男男性行為人群干預 / 197
五、 暴露前后預防 / 198
第四節 職業暴露應急處置 / 200
一、 處置程序 / 200
二、 暴露后感染調查 / 201
三、 暴露事件報告 / 201
四、 暴露后預防用藥 / 201
五、 暴露后心理疏導和干預 / 202
第五節 其他性傳播疾病預防控制要點 / 202
一、 梅毒 / 202
二、 淋病 / 203
三、 生殖道衣原體感染 / 204
四、 滴蟲病 / 204
五、 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 / 204
六、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 205
第十二章 流行性感冒與呼吸道傳染病 / 206
**節 概述 / 206
一、 概念 / 206
二、 流行概況與疾病負擔 / 207
第二節 流行性感冒監測與防控 / 210
一、 監測 / 210
二、 防控策略和措施 / 213
三、 暴發疫情處置 / 214
第三節 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要點 / 216
一、 人感染動物(禽)源性流感 / 216
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218
三、 肺結核 / 220
第十三章 登革熱與蟲媒傳染病 / 223
**節 概述 / 223
一、 概念 / 223
二、 疾病負擔 / 224
三、 流行因素 / 226
第二節 登革熱監測 / 227
一、 病例監測 / 227
二、 媒介伊蚊監測 / 228
第三節 登革熱預防控制 / 230
一、 策略 / 230
二、 措施 / 230
第四節 登革熱疫情應急處置 / 231
一、 處置原則 / 231
二、 處置步驟 / 231
第五節 其他蚊媒傳染病預防控制要點 / 234
一、 加強疾病監測,評估發病風險 / 234
二、 加強病例管理,降低傳播風險 / 234
三、 加強檢測能力建設,提高實驗室診斷率 / 234
四、 做好聚集性疫情處置,及時控制疫情 / 234
五、 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傳播媒介密度 / 234
六、 做好公眾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識水平 / 235
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 236
**節 概述 / 236
一、 概念 / 236
二、 流行概況 / 236
第二節 乙型病毒性肝炎監測 / 239
一、 報告原則 / 239
二、 急性病例監測 / 239
三、 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 240
第三節 乙型病毒性肝炎預防控制 / 243
一、 防控策略 / 243
二、 安全注射與血液篩查 / 244
三、 免疫策略 / 244
四、 疫苗免疫效果 / 245
第四節 其他病毒性肝炎預防控制要點 / 246
一、 甲型病毒性肝炎 / 247
二、 丙型病毒性肝炎 / 247
三、 丁型病毒性肝炎 / 248
四、 戊型病毒性肝炎 / 248
附錄 / 250
附錄1 外科口罩佩戴與摘除方法 / 250
附錄2 醫用防護口罩佩戴與摘除方法 / 250
主要參考文獻 / 251
展開全部
傳染病預防控制 作者簡介
陳恩富,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和山東醫科大學。先后就職于浙江省衛生防疫站和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任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委員,傳染病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主任醫師。寧波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衛健委和省政府衛生應急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