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痛:古典理論的現代解讀與重復實踐(配增值)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9238
- 條形碼:9787117359238 ; 978-7-117-35923-8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針刺治痛:古典理論的現代解讀與重復實踐(配增值) 本書特色
將力學理念加入到中醫針刺治療的研究中來,使針刺治療不再只是經驗的積累,成為可復制性極強的現代知識。
本書以軟組織外科學的視角分析人體的生長發育及運動特點,通過對運動系統損害階段的分析,尋找需要治療的層面,不同損害程度的不同治療方法使治療更具個性化:——通過對經典中醫語句的分析,使人了解中醫研究的立論所在,將力學理念加入到中醫針刺治療的研究中來,使針刺治療不再只是經驗的積累,成為可復制性極強的現代知識;——通過分析不同針具的作用特點,使臨床治療效果的確定性大大提高;——通過對經典經驗穴位的作用分析,使單純的樸素辯證變為可見的力學分析,在指導臨床應用中,更加準確有效;——通過按部位分析疼痛診治的大體方向和治療原則,使針刺治療具體化;——通過典型病例分析具體闡釋疼痛診察原則與針刺分析,使臨床問題具體化。
針刺治痛:古典理論的現代解讀與重復實踐(配增值) 內容簡介
本書以軟組織外科學的視角分析人體的生長發育及運動特點,通過對運動系統損害階段的分析,尋找需要治療的層面。不同損害程度的不同治療方法使治療更具個性化。通過對經典中醫語句的分析,使人了解中醫研究的立論所在,將力學理念加入到中醫針刺治療的研究中來,使針刺治療不再只是經驗的積累,成為可復制性極強的現代知識;通過分析不同針具的作用特點,使臨床治療效果的確定性大大提高;對經典經驗穴位的作用分析,使單純的樸素辯證變為可見的力學分析,在指導臨床應用中,更加準確有效;分部位分析了疼痛診治的大體方向和治療原則,使針刺治療具體化;以典型病例分析具體闡釋疼痛診察原則與針刺分析,使臨床問題具體化。
針刺治痛:古典理論的現代解讀與重復實踐(配增值) 目錄
**章人體不斷實現運動中的平衡/1
**節人與自然的不斷交流/1
第二節人體平衡的環節/5
一、感覺傳入/5
二、中樞整合/11
三、運動調節/12
第三節人體平衡的原則/13
一、重心穩定/14
二、信息攝取*大化/14
三、疼痛性避讓/16
第四節平衡打破后的重新調節——病態平衡/17
一、運動軟組織損害分期/18
二、平衡調節方式/21
三、人體運動功能概括/24
第五節病態平衡打破后癥狀頻出/26
一、跗骨竇脂肪墊對人體的影響/27
二、髕下脂肪墊對人體的影響/28
三、恥骨肌肉附著對人體的影響/28
四、單側大腿內收肌群對人體的影響/29
五、臀旁側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0
六、腰骶后部肌肉對人體的影響/30
七、頸部對人體的影響/32
八、肩部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3
九、肘外側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4
十、肘內側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4
十一、胸部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5
十二、腹內外斜肌對人體的影響/35
十三、恥骨聯合上緣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6
十四、項平面軟組織對人體的影響/36
第二章針刺的物質基礎/37
**節針刺感知與反饋/37
第二節筋膜——力傳遞的重要結構/42
第三節肌肉張力的自身調節/47
第四節軟組織損害規律與中醫五體痹/49
一、軟組織慢性損害的一般規律/50
二、中醫五體痹的現代醫學解讀/51
第五節不適癥狀解讀/54
一、疼痛/54
二、酸脹/55
三、麻木/55
四、冷熱/56
五、硬緊/56
六、沉墜/57
七、無力/57
第三章針刺方法分析/58
**節針刺手法分析/60
一、毫針刺法/60
二、毫針針刺特殊取穴法/63
第二節針刺工具分析/65
一、毫針/65
二、員針/66
三、圓利針/67
四、鍉針/67
五、長針/67
六、鋒針/68
七、帶刃針具/68
第四章認識經絡/70
**節經絡的六柱體系/70
第二節《素問》《靈樞》經典文獻選析/74
第三節穴位功能與人體力學的關系/91
一、五輸穴/92
二、八會穴/93
三、四總穴/96
四、常用穴位舉隅/98
第四節經絡經筋古今一體再認識/103
第五章疾病的診查策略/106
**節觀察皮膚/106
一、顏色/106
二、毛發/107
三、紋理/107
四、毛細血管/108
第二節觸摸皮膚/108
一、皮膚溫度/108
二、皮膚滑動度/109
第三節觸壓肌肉/109
一、筋膜、肌肉張力/109
二、條索、硬結/110
第四節壓痛點相關檢查/110
一、壓痛情況/110
二、壓痛上源尋找/111
第六章各部軟組織損害常見癥狀/114
**節踝部/114
一、踝外側軟組織損害/114
二、踝內側軟組織損害/114
三、踝后脂肪墊/115
四、跗骨竇/115
五、跟腱前滑囊炎/115
六、踝前囊損害/115
第二節小腿/116
一、小腿前肌群/116
二、小腿內側脛骨后緣/116
三、小腿外側肌群/117
四、腓骨小頭附近/117
第三節膝關節/117
一、髕下脂肪墊/117
二、髕尖骨面/118
三、脛骨平臺前下方/118
四、膝內側/118
五、股骨內上髁收肌結節/118
六、膝外側/119
第四節大腿/119
一、大腿前肌群/119
二、大腿外側/119
第五節臀髖部/120
一、臀大肌/120
二、臀中肌/120
三、臀小肌/120
四、坐骨大切跡/121
五、臀大臀中肌交界/121
六、臀中臀小肌交界/121
七、闊肌膜張肌/121
第六節大腿根部與恥骨聯合上緣/122
一、恥骨結節及上下支/122
二、恥骨下支、坐骨支內側面/122
三、坐骨結節/123
四、恥骨聯合上緣/123
五、髂骨腹肌附著處/123
六、髂前下棘/123
第七節腰骶、脊柱部/124
一、腰骶后部/124
二、腰部深層/124
三、胸脊柱段/124
四、頸段/125
五、項平面/125
第八節顏面、肩臂部/125
一、咀嚼肌/125
二、胸前鎖骨上下/126
三、肩胛骨/127
四、肘部/129
五、腕部、前臂/129
第七章針刺治痛與針具拓展/131
**節頸部疼痛/131
一、癥狀分析/131
二、觸診/132
三、壓痛點檢查/134
四、原發部位尋找/135
五、鑒別診斷/136
六、治療方法選擇/137
第二節肩部疼痛/139
一、癥狀分析/140
二、觸診/141
三、壓痛點檢查/143
四、原發部位尋找/143
五、鑒別診斷/144
六、治療方法選擇/145
第三節肘部疼痛/148
一、癥狀分析/149
二、觸診/150
三、壓痛點檢查/150
四、原發部位尋找/151
五、鑒別診斷/151
六、治療方法選擇/152
第四節手部疼痛/154
一、癥狀分析/155
二、觸診/155
三、壓痛點檢查/156
四、原發部位尋找/156
五、鑒別診斷/157
六、治療方法選擇/158
第五節背部疼痛/160
一、癥狀分析/161
二、觸診/162
三、壓痛點檢查/162
四、原發部位尋找/163
五、鑒別診斷/164
六、治療方法選擇/165
第六節腰部疼痛/168
一、癥狀分析/168
二、觸診/170
三、壓痛點檢查/170
四、原發部位尋找/171
五、鑒別診斷/172
六、治療方法選擇/173
第七節臀部疼痛/176
一、癥狀分析/176
二、觸診/178
三、壓痛點檢查/179
四、原發部位尋找/180
五、鑒別診斷/180
六、治療方法選擇/181
第八節大腿根部疼痛/184
一、癥狀分析/184
二、觸診/185
三、壓痛點檢查/185
四、原發部位尋找/186
五、鑒別診斷/186
六、治療方法選擇/186
第九節腿部疼痛/187
一、癥狀分析/187
二、觸診/190
三、壓痛點檢查/190
四、原發部位尋找/191
五、鑒別診斷/191
六、治療方法選擇/192
第十節膝部疼痛/195
一、癥狀分析/195
二、觸診/197
三、壓痛點檢查/198
四、原發部位尋找/199
五、鑒別診斷/199
六、治療方法選擇/200
第十一節足踝疼痛/203
一、癥狀分析/203
二、觸診/204
三、壓痛點檢查/205
四、原發部位尋找/206
五、鑒別診斷/207
六、治療方法選擇/207
第八章病例回顧/210
**節軟組織疼痛病例/210
一、腰脊柱“三種試驗”陽性的無效病例/210
二、嚴重的腰腿痛患者/211
三、內收肌損害引起的腰痛患者/212
四、頑固的足跟內側痛/212
五、考驗查體的上肢痛/213
六、定距離膝痛的患者/214
七、頑固的肱骨外上髁炎/215
八、治療腳緩解頸部疼痛的患者/216
九、肩痛的設計師/217
第二節軟組織疼痛相關疾病病例/218
一、上病下治祛頭暈/218
二、頑固的腮腺導管阻塞性腮腺炎/219
三、急則治標的復雜疼痛/220
四、不安腿患者緩解了/222
五、反復發作的慢性乳腺炎/223
六、三叉神經痛的老太太/224
七、背部疼痛伴失眠的患者/225
八、大大的“富貴包”/226
九、假性心臟病的胸痛/227
十、腹痛的年輕人/228
十一、難治的尿道炎/229
展開全部
針刺治痛:古典理論的現代解讀與重復實踐(配增值) 作者簡介
王震生,從事臨床軟組織疼痛治療與研究,提出軟組織疼痛傳導痛的具體檢查方法,為快速查找軟組織損害原發部位提供臨床證據。被聘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疼痛學分會銀質針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軟組織診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