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9436
- 條形碼:9787117359436 ; 978-7-117-3594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第2版) 內容簡介
上篇診脈基礎篇,主要是對脈學有關理論的探討,對脈診原理和寸口分候臟腑法依據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較有新意的看法。同時介紹了一些至今在民間上仍有所運用的古脈診法如遍診脈法、氣口九道脈法等。并闡述了脈診臨床運用方法,包括指力脈診方法的運用及癥脈同辨臨床運用方法等,對脈診其他臨床運用面臨的問題也進行了闡述。下篇診脈提高篇,主要是病脈的診辨及論治,以八綱二十八脈分類展開。重點論述了脈象辨析及體會,并結合古今醫家脈案案例詳解癥脈合參在臨床運用的具體方法。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第2版) 目錄
緒論——學習脈學中的思考/ 1
一、學脈要看什么書*易懂和易入門?/ 1
二、診脈姿勢/ 3
三、平脈是怎么樣的?/ 3
四、切脈的一些技巧/ 4
五、寸關尺臟腑配屬/ 6
六、診脈的方法/ 7
七、以脈診病與以脈辨證/ 8
八、脈象辨識問題/ 9
九、芤脈主瘀/ 10
十、浮、沉二脈的辨識/ 11
十一、脈象與八綱的應用/ 11
十二、四診合參、脈證同辨/ 12
十三、憑脈診斷用藥/ 13
上篇 診脈基礎篇/ 15
**節 脈診原理新論/ 16
一、血脈中的營衛變化是脈診的依據/ 16
二、經絡學說是中醫脈診的理論基礎/ 17
三、脈診是如何通過營衛察知臟腑氣血的?/ 19
四、寸口脈診與營衛之間的關系/ 21
第二節 寸口脈診分候法/ 22
一、寸口脈分候臟腑的方法/ 22
二、寸口分候臟腑原理及分歧/ 22
三、寸口脈候臟腑之氣/ 25
四、寸口分候臟腑的劃分/ 26
五、寸口分候臟腑原理新析/ 27
六、寸口診脈及分候臟腑的現代解釋/ 29
第三節 古脈法/ 31
一、遍診法/ 32
二、寸口、人迎、趺陽三部診法/ 40
三、獨取寸口脈法/ 41
四、氣口人迎對比診法/ 42
五、氣口九道脈法/ 44
第四節 持脈的方法/ 49
一、診脈時間/ 49
二、診脈體位/ 49
三、定脈位/ 50
四、調息/ 50
五、運指/ 51
六、指力和力度/ 52
七、診脈注意事項/ 52
第五節 學習脈診必知的幾個問題/ 53
一、掌握脈象是脈診的前提/ 53
二、學脈當先學好指力脈法/ 54
三、記憶背誦脈名脈象/ 54
四、察營衛氣血病機,別脈“位”“數”“行”“勢”/ 55
五、掌握正常五臟四時脈象/ 55
六、脈象的“八綱辨證”/ 56
七、憑脈診的是什么?/ 57
第六節 指力取脈法/ 57
一、“浮、中、沉”取脈法/ 57
二、菽權取脈法/ 59
三、浮中按沉法/ 61
第七節 識別脈象要素/ 62
一、脈象要素/ 63
二、臨證脈象要素分析舉例/ 64
三、關于脈象的簡化/ 65
第八節 診脈辨證方法/ 66
一、察獨/ 66
二、察胃、根、神/ 67
三、辨求陰陽/ 68
四、察相兼脈/ 69
五、辨病位求病機/ 69
第九節 如何辨別脈之胃、神、根/ 70
一、脈之胃氣/ 70
二、脈之神氣/ 71
三、脈之有根/ 72
四、真臟脈、怪脈/ 72
第十節 如何掌握婦人脈象/ 74
一、男女脈象生理差異/ 75
二、月經脈/ 75
三、孕脈/ 75
第十一節 脈診臨床運用方法/ 80
一、脈癥同辨/ 81
二、脈象的定位和定性/ 85
三、脈癥合參/ 86
四、脈證順逆/ 87
第十二節 掌握四時五臟脈/ 88
一、正常脈象與四時五臟脈/ 88
二、四時五臟脈的臨床運用/ 92
下篇 診脈提高篇/ 95
**節 浮脈/ 96
一、脈象辨識/ 96
二、脈象體悟/ 96
三、脈理與主病/ 97
四、癥脈辨治案例/ 99
第二節 沉脈/ 106
一、脈象辨識/ 106
二、脈象體悟/ 106
三、脈理與主病/ 107
四、癥脈辨治案例/ 109
第三節 伏脈/ 116
一、脈象辨識/ 116
二、脈象體悟/ 116
三、脈理與主病/ 117
四、癥脈辨治案例/ 118
第四節 牢脈/ 123
一、脈象辨識/ 123
二、脈象體悟/ 123
三、脈理與主病/ 124
四、癥脈辨治案例/ 125
第五節 長脈/ 125
一、脈象辨識/ 125
二、脈象體悟/ 126
三、脈理及主病/ 126
四、癥脈辨治案例/ 127
第六節 短脈/ 129
一、脈象辨識/ 129
二、脈象體悟/ 129
三、脈理及主病/ 130
四、癥脈辨治案例/ 131
第七節 虛脈/ 131
一、脈象辨識/ 131
二、脈象體悟/ 131
三、脈理及主病/ 132
四、癥脈辨治案例/ 133
第八節 實脈/ 139
一、脈象辨識/ 139
二、脈象體悟/ 139
三、脈理及主病/ 139
四、癥脈辨治案例/ 140
第九節 微脈/ 143
一、脈象辨識/ 143
二、脈象體悟/ 143
三、脈理及主病/ 144
四、癥脈辨治案例/ 145
第十節 弱脈/ 148
一、脈象辨識/ 148
二、脈象體悟/ 148
三、脈理及主病/ 149
四、癥脈辨治案例/ 150
第十一節 濡脈/ 156
一、脈象辨識/ 156
二、脈象體悟/ 156
三、脈理及主病/ 157
四、癥脈辨治案例/ 158
第十二節 遲脈/ 162
一、脈象辨識/ 162
二、脈象體悟/ 163
三、脈理及主病/ 163
四、癥脈辨治案例/ 164
第十三節 數脈/ 169
一、脈象辨識/ 169
二、脈象體悟/ 169
三、脈理及主病/ 170
四、癥脈辨治案例/ 171
第十四節 疾脈/ 182
一、脈象辨識/ 182
二、脈象體悟/ 182
三、脈理及主病/ 183
四、癥脈辨治案例/ 184
第十五節 緩脈/ 185
一、脈象辨識/ 185
二、脈象體悟/ 185
三、脈理及主病/ 185
四、癥脈辨治案例/ 186
第十六節 動脈/ 192
一、脈象辨識/ 192
二、脈象體悟/ 192
三、脈理及主病/ 193
四、癥脈辨治案例/ 195
第十七節 結脈/ 195
一、脈象辨識/ 195
二、脈象體悟/ 196
三、脈理及主病/ 196
四、癥脈辨治案例/ 197
第十八節 代脈/ 201
一、脈象辨識/ 201
二、脈象體悟/ 201
三、脈理及主病/ 202
四、癥脈辨治案例/ 203
第十九節 促脈/ 203
一、脈象辨識/ 203
二、脈象體悟/ 203
三、脈理及主病/ 204
四、癥脈辨治案例/ 205
第二十節 細脈/ 206
一、脈象辨識/ 206
二、脈象體悟/ 206
三、脈理及主病/ 207
四、癥脈辨治案例/ 207
第二十一節 洪脈/ 217
一、脈象辨識/ 217
二、脈象體悟/ 217
三、脈理及主病/ 218
四、癥脈辨治案例/ 219
第二十二節 大脈/ 224
一、脈象辨識/ 224
二、脈象體悟/ 224
三、脈理及主病/ 225
四、癥脈辨治案例/ 226
第二十三節 散脈/ 235
一、脈象辨識/ 235
二、脈象體悟/ 235
三、脈理及主病/ 237
四、癥脈辨治案例/ 238
第二十四節 弦脈/ 239
一、脈象辨識/ 239
二、脈象體悟/ 239
三、脈理及主病/ 240
四、癥脈辨治案例/ 242
第二十五節 緊脈/ 255
一、脈象辨識/ 255
二、脈象體悟/ 256
三、脈理及主病/ 256
四、癥脈辨治案例/ 257
第二十六節 芤脈/ 262
一、脈象辨識/ 262
二、脈象體悟/ 262
三、脈理及主病/ 263
四、癥脈辨治案例/ 264
第二十七節 革脈/ 265
一、脈象辨識/ 265
二、脈象體悟/ 265
三、脈理及主病/ 266
四、癥脈辨治案例/ 267
第二十八節 滑脈/ 267
一、脈象辨識/ 267
二、脈象體悟/ 267
三、脈理及主病/ 268
四、癥脈辨治案例/ 270
第二十九節 澀脈/ 285
一、脈象辨識/ 285
二、脈象體悟/ 285
三、脈理及主病/ 286
四、癥脈辨治案例/ 287
后記/ 300
主要參考文獻/ 302
展開全部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第2版) 作者簡介
徐培平,中醫臨床基礎(溫病學)博士,副教授。2008年博士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留校至今。在中醫領域工作十幾近30年,對中醫基礎和臨床嗜耽不誤,以發揚中醫為己任,在中醫“營衛”及經方理論與臨床運用方面的研究有所心得,發表相關專業性論文10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病毒性疾病(流感流行性感冒、乙肝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癌癥等的中醫藥防治研究,力求中醫在此領域的理論和臨床上有新的突破。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