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美是如何誕生的/孫周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73650
- 條形碼:9787572273650 ; 978-7-5722-736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是如何誕生的/孫周興 本書特色
★浙江大學哲學教授孫周興作品,從全新視角理解藝術哲學 浙江大學哲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孫周興,從藝術與哲學的關系入手,書寫與眾不同的美的歷史。 跳出具體的藝術形式,展開認知西方藝術哲學的全新視角。 ★8個關鍵問題以小見大,自古希臘至現當代呈現美的歷程 從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達·芬奇的油畫到杜尚的小便池,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藝術? 全書8大章節,將漫長的西方藝術哲學史簡化為古典、近代、現當代3大階段,提煉關鍵問題,整體把握各歷史階段下美的理念。 ★精講哲學大師的藝術思考,深度把握藝術哲學的思想脈絡 柏拉圖驅逐詩人,尼采書寫詩歌……自古至今,藝術與哲學、感性與理性“相愛相殺”,未曾停歇。 看哲學家如何理解藝術、藝術如何影響哲學理念,了解藝術如何走到了今天。 ★提升審美修養,用美的力量營造生活 數字時代,人們的審美退化了嗎?有了AI,還需要人創造藝術嗎? 在技術也能生產作品的時代,培養審美變得格外重要。談論審美之前,先理解美。從哲學的深度理解美的本質,借真正的藝術營造美的生活。
美是如何誕生的/孫周興 內容簡介
"在人們的常識中,感性與理性、藝術與哲學的對立已經根深蒂固了。西方哲學家們的一些說法也加強了這種對立。維柯斷言:感受強則理智弱,理智強則感受弱,兩者是不可能共生共長的。尼采曾提出一個反方向的問題:哲學家蘇格拉底還能搞藝術嗎?尼采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恰恰從尼采開始,時代精神風貌大變,藝術與哲學的邊界開始模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更有了當代藝術,藝術與哲學的關系被重構了。 本書以藝術與哲學的關系為主線,大尺度地梳理藝術哲學的歷史,力圖呈現藝術哲學史從古典、近代到現當代三個階段的總體特征。我們要問:美是如何發生的?這既是一個藝術史的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史的課題。 相應的超星線上選修課《藝術哲學:美是如何誕生的?》自2019年上線后廣受歡迎,不到三年時間已有近14萬人次選課。"
美是如何誕生的/孫周興 目錄
美是如何誕生的/孫周興 作者簡介
孫周興,1963年生,紹興人。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地質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學教授;1999—2001年在德國從事洪堡基金課題研究;2002年起任教于同濟大學,歷任哲學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等;現任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浙江大學未來哲學研究院院長,兼任同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校教授,教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等。 主要從事德國哲學、藝術哲學、技術哲學研究。主要著作有《語言存在論》《后哲學的哲學問題》《存在與超越》《以創造抵御平庸》《未來哲學序曲》《一只革命的手》《人類世的哲學》《哲思的迷局》等。主編作品有《尼采著作全集》(14卷)、《海德格爾文集》(30卷)、《未來藝術叢書》、《未來哲學叢書》等。主要編譯作品有“尼采四書”、《海德格爾選集》《德語詩歌八十首》《林中路》《路標》《尼采》《哲學論稿》《悲劇的誕生》《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權力意志》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