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代琴學叢刊:樂海求索:陳正生音樂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79205
- 條形碼:9787229179205 ; 978-7-229-17920-5
- 裝幀:100g書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琴學叢刊:樂海求索:陳正生音樂文集 本書特色
《現代琴學叢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是古琴研究領域**部*全、*系統、具有前沿性、開拓性的琴學全集。該叢書涵蓋學術論文、雜談、琴譜等內容,均為首次面世,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近代以來的琴壇活動、琴學之見、古譜收集整理、新曲創作改編等。 叢書匯集了幾代琴人與學者對古琴的思考與研究,包含了近代以來跟古琴或者琴人有關的一些故事、趣聞等,從中可體味琴家們的琴誼彌厚,誠摯感人,對考察研究琴史、撰寫古琴大事記、深入了解琴家們的思想、生活、品格,都是極其寶貴的史料;對推進古琴的學術研究,傳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質,引導古琴的發展,均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書的編輯出版,展現出了作者在笛律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在簫笛制作方面,解決了不少制作上的難題;對勻孔笛的制作、演奏方面的研究也獲得了重大突破;對新樂器竹塤也傾注了大量心力,并使它得到完善。并推動了音律學的發展,引領了民間音樂的探究方向,能為民族樂器培訓、生產提供有用的學術參考。同時該書的出版彌補了琴學研究的空白,具有較高的典藏性、權威性,為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的拓展和提升琴學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民族民間音樂探究的論文集,推動了音律學的發展
現代琴學叢刊:樂海求索:陳正生音樂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陳正生先生將近40年對民族民間音樂探究的論文集,分正文與附編兩部分。正文由音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樂論、簫笛制作工藝和演奏、書評以及雜俎幾部分組成。音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有不少內容是互有牽涉的,例如《宋書》和《晉書》所載的荀勖“笛律”,自古人們就把它歸入律學(笛律),實際上這段文獻所講述的是“泰始笛”制作時音孔定位和音高的校定,所以歸入了簫笛制作工藝;泰始笛制作時長度的確定,就涉及計量學;確定音孔位置時,作為“開管”的笛管同“閉管”律管之間的音高關系,這又涉及音樂聲學;分析泰始笛“合理內核”的科學性,以及沒能流傳而導致失敗的緣由,又涉及“律調”的問題。再如音樂史部分,其中的樂人、樂事和樂藝,雖然主體都是人,但又各有偏重。附編收錄的部分書信,乃是討論學術問題的。書中都盡量加以分類,以便于閱讀。
現代琴學叢刊:樂海求索:陳正生音樂文集 目錄
現代琴學叢刊:樂海求索:陳正生音樂文集 作者簡介
陳正生1937 年2月生于南京。1954年加入“南京樂社”,向甘濤學二胡、琵琶以及律學和音樂聲學知識,向吳造峨學笛;1956年夏,經甘濤介紹向朱虎雄學制簫笛。1959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向金祖禮和陸春齡學笛,向孫玉秀學嗩吶。曾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上海卷》編輯部副主任、責任編輯,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長期從事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樂器工藝,以及音樂考古等方面的研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顧問。 其研究以笛律所取得的成績最為顯著。在市級以上和臺灣地區音樂刊物上發表律學、音樂聲學、音樂史學、簫笛制作工藝研究,以及音樂考古等方面的論文近二百篇。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