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13420
- 條形碼:9787220113420 ; 978-7-220-11342-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本書特色
1975年6月6日,一個雨夜,年輕的學生楊弦舉辦了一場作品發表會,以詩人余光中的八首詩作入歌,臺灣民歌時代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
要壓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余光中
短暫而輝煌的民歌時代,涌現了一批現代華語樂壇的重要人物,留下了無數廣為傳唱的經典歌曲,影響了臺灣、大陸校園民謠的發展歷程,推動之后的華語流行音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時代會落幕,人會老去,還好歌會留下來,故事還要繼續講下去……
如果你是民歌時期的資深歌迷,這本書會是喚醒你青春記憶的鑰匙,帶你回到曾經的“詩和遠方”,治愈此刻的浮躁與不安。
如果你錯過了那個民歌時代,這本書就是你發掘音樂寶藏的時光地圖,值得回味的好歌好聲音,在這里等待與你相遇。
◎ “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領銜策劃,耗時一年搜集整理,成就民歌40年蕞詳盡完整的典藏記錄
五百余份珍貴歷史資料,老照片、演唱會海報、專輯封面、報道文件、書信手稿,全方位還原民歌時代的記憶;
百余張經典民歌唱片詳盡記錄,細心搜集尋訪,讓幕后人的故事也得以重現,呈現民歌時代的輝煌樣貌;
還有精心繪制的20世紀70年代臺北市民歌西餐廳地圖、細心梳理出69場重要民歌音樂會全記錄,帶你重走民歌的“來時路”。
◎ 時代親歷者現身講述,深度揭秘經典老歌、傳奇音樂人背后連圈內人也不一定知曉的秘辛
《橄欖樹》的來龍去脈;《龍的傳人》的改詞始末;《告別》與《不要告別》兩首歌背后的曲折故事;藏在《阿里山的姑娘》里的感人愛情;
李宗盛生平創作的第1首歌;齊豫天籟之音的培養過程;蔡琴校園歌手時期的青蔥往事;陳小霞音樂創作的起點。
◎ 高品質典藏精裝,精心的復古懷舊設計
12開大尺寸開本,復古質感封面設計,內文全彩細膩印刷,展現歷史動人細節;
精致的排版設計,圖文完美交織,帶來流暢閱讀體驗,讓故事更“好看”;
1975年6月6日,一個雨夜,年輕的學生楊弦舉辦了一場作品發表會,以詩人余光中的八首詩作入歌,臺灣民歌時代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
要壓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余光中
短暫而輝煌的民歌時代,涌現了一批現代華語樂壇的重要人物,留下了無數廣為傳唱的經典歌曲,影響了臺灣、大陸校園民謠的發展歷程,推動之后的華語流行音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時代會落幕,人會老去,還好歌會留下來,故事還要繼續講下去……
如果你是民歌時期的資深歌迷,這本書會是喚醒你青春記憶的鑰匙,帶你回到曾經的“詩和遠方”,治愈此刻的浮躁與不安。
如果你錯過了那個民歌時代,這本書就是你發掘音樂寶藏的時光地圖,值得回味的好歌好聲音,在這里等待與你相遇。
◎ “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領銜策劃,耗時一年搜集整理,成就民歌40年蕞詳盡完整的典藏記錄
五百余份珍貴歷史資料,老照片、演唱會海報、專輯封面、報道文件、書信手稿,全方位還原民歌時代的記憶;
百余張經典民歌唱片詳盡記錄,細心搜集尋訪,讓幕后人的故事也得以重現,呈現民歌時代的輝煌樣貌;
還有精心繪制的20世紀70年代臺北市民歌西餐廳地圖、細心梳理出69場重要民歌音樂會全記錄,帶你重走民歌的“來時路”。
◎ 時代親歷者現身講述,深度揭秘經典老歌、傳奇音樂人背后連圈內人也不一定知曉的秘辛
《橄欖樹》的來龍去脈;《龍的傳人》的改詞始末;《告別》與《不要告別》兩首歌背后的曲折故事;藏在《阿里山的姑娘》里的感人愛情;
李宗盛生平創作的第1首歌;齊豫天籟之音的培養過程;蔡琴校園歌手時期的青蔥往事;陳小霞音樂創作的起點。
◎ 高品質典藏精裝,精心的復古懷舊設計
12開大尺寸開本,復古質感封面設計,內文全彩細膩印刷,展現歷史動人細節;
精致的排版設計,圖文完美交織,帶來流暢閱讀體驗,讓故事更“好看”;
民歌餐廳地圖、重要演唱會記錄,2張特制拉頁地圖,帶你穿梭時光長廊。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完整輯錄民歌40年發展流變的百科全書式完全檔案,全書由被譽為“民歌之母”的陶曉清統籌制作,圖文并茂地記錄了這場深刻影響了華語流行音樂未來走向的民歌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既再現了一代年輕人創作“自己的歌”的青春現場,又承載著歷代民歌迷關于民歌記憶的珍貴符號,像一個可穿越時空的秘密寶盒,值得典藏。
書中囊括了近百張經典唱片的詳細介紹與逾百位音樂人的幕后起底,講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隱秘故事,如李宗盛創作的*首歌是什么?《橄欖樹》的誕生經歷了怎樣的故事?《龍的傳人》歌詞有哪些改動?等等。更有20世紀70年代臺北市民歌西餐廳地圖與40年來69場重要演唱會的全記錄。另附有近500張復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貴史料與45首經典歌曲,全方位還原民歌運動40年來的發展圖景。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前言
民歌40——沒有白活
文/陶曉清
2013年就牽掛著2015年即將到來的民歌40年。當時“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長殷正洋希望找李建復接任下一屆的理事長,之后可以帶領大家做“民歌40”相關的事。然后在2014年的春天,新任理事長如愿上任,關于“民歌40”的相關工作也一一展開:紀錄片、展覽、演唱會、書……
我先寫了一封信給“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會員,向大家征求可參考的資料。個感謝許乃勝,他馬上寄來了他的珍藏。后來徐曉菁、凃佩岑、丁曉雯、梁弘志的姐姐梁雯,也都分別提供了資料。我也把家中所有資料全捐了出去,還請幫手來家里幫忙搬運到協會。結果要寫稿的時候還必須進協會去翻看自己的資料,這可是初沒想到的事!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目錄
前言 民歌40——沒有白活/陶曉清
編者的話 歷史是立體的/楊嘉
【思想起段】還原一個時代
曲 1970年代的流行音樂/楊嘉
第二曲 民歌從這里開始/王竹君
第三曲 從西洋歌曲到唱自己的歌/陶曉清
第四曲 誰在西餐廳唱歌?——民歌西餐廳地圖/陶曉清采訪、楊嘉整理
【思想起第二段】一個唱歌的故事
第五曲 新格唱片
第六曲 海山唱片
第七曲 其他唱片
【思想起第三段】鋪成一條夢想大道
第八曲 音樂的雕塑家
第九曲 校園創作歌曲的傳承
第十曲 民歌對華語流行音樂的影響
第十一曲 1975-2015四十年來重要民歌演唱會全紀錄/陶曉清
第十二曲 那些值得珍藏的歌曲——附錄/陶曉清解說、王家棟制作
出版后記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相關資料
名人推薦我是聽著這些歌長大的一代人。它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是開啟過去的鑰匙。長大以后,我寫的那些所謂“中國風”的歌曲很多都是受這些民歌的影響。——方文山民歌運動中那種無拘無束的創作風氣,直到現在都深深影響著我。——王力宏回頭看民歌,我覺得民歌是一種信心的表現,年輕人借由自己去寫歌,確定自己可以做這件事情,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自我肯定。——李宗盛民歌是陪伴我成長的聲音,民歌是情書。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 作者簡介
統籌:陶曉清
1965 年進入“中國廣播公司”,次年開始主持熱門音樂節目,推廣校園民歌,成立“民風樂府”。1995 年和許多音樂工作者成立“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擔任、二屆理事長。2000 年獲金曲獎“特殊貢獻獎”的肯定。
主編:楊嘉
大一開始擔任西洋音樂廣播DJ,畢業后任職唱片公司,從西洋音樂轉戰國語唱片,從本土公司進入國際公司。20世紀90年代末,進入新加坡亞太總部,負責亞洲區網絡與數字音樂發展。2005年被派至北京,發展大陸新媒體音樂事業。除幕后音樂工作外,長年撰寫流行音樂評論及音樂專欄,并翻譯、編輯音樂書籍,曾出版《1997年度流行音 樂鑒賞》《品牌大師布蘭森自傳》等書。2013年回臺,專心從事文字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