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高鐵建設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56439
- 條形碼:9787521856439 ; 978-7-5218-5643-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鐵建設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新發展格局下,實現交通強國的目標需要充分發揮高鐵建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作為中國新基建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鐵建設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盡管現有文獻在高鐵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系統完整的理論分析框架,在影響機制分析、區域對比研究和穩健性檢驗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值得改進的地方,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核心概念的界定不清,且難以有效評估高鐵建設所產生的凈影響。有鑒于此,本書基于要素流動視角,結合當前中國區域經濟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深入剖析高鐵建設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影響,對于構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 講好高速鐵路建設的“中國故事”,分享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國經驗”,是本書的主要研究目標。首先,本書界定了高鐵建設、要素流動和交通可達性三個核心概念,基于集聚經濟、復雜網絡、城市間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溢出四個理論,深入分析它們在高鐵經濟領域中的研究動態。其次,從高鐵開通、高鐵服務供給和交通可達性三個方面,系統分析和評價中國高鐵的建設歷程,并總結高鐵建設的空間分布特征和網絡化特征。再次,從要素流動視角切入,開展詳盡的理論推導和機制分析,進而深入分析高鐵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以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多個典型區域為例,開展必要的的實證研究。*后,結合各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從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城市發展戰略制定和跨區域交通網絡建設等多個層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高鐵建設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及創新之處
1.5.1 研究方法
1.5.2 創新之處
第2章 相關概念、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的界定與內涵
2.1.1 高鐵建設
2.1.2 要素流動
2.1.3 交通可達性
2.2 理論基礎
2.2.1 集聚經濟理論
2.2.2 復雜網絡理論
2.2.3 空間相互作用理論
2.2.4 空間外溢理論
2.3 文獻綜述
2.3.1 高鐵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動態
2.3.2 高鐵建設與區域要素流動的研究動態
2.3.3 要素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
2.4 文獻評述與本書貢獻
2.4.1 文獻評述
2.4.2 本書貢獻
第3章 中國高鐵的建設歷程、規劃現狀與發展特征
3.1 中國高鐵的建設歷程
3.1.1 高鐵元年
3.1.2 大提速階段
3.1.3 走向世界
3.2 中國高鐵建設的公共政策規劃
3.2.1 宏觀管理政策
3.2.2 體制改革政策
3.2.3 產業規制政策
3.2.4 土地開發政策
3.2.5 運價調整政策
3.3 中國高鐵建設的現狀分析
3.3.1 高鐵線路開通情況
3.3.2 高鐵站建設情況
3.3.3 高鐵服務供給情況
3.3.4 交通可達性狀況
3.4 中國高鐵建設的發展特征分析
3.4.1 空間分布特征
3.4.2 網絡化特征
第4章 高鐵建設、要素流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分析
4.1 高鐵建設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4.1.1 高鐵建設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機制分析
4.1.2 高鐵建設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制分析
4.1.3 高鐵建設影響區域勞動生產率的機制分析
4.1.4 高鐵建設影響收縮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機制分析
4.1.5 高鐵建設影響城市群經濟集聚演化的機制分析
4.1.6 高鐵建設影響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分析
4.2 要素流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4.2.1 勞動力要素流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4.2.2 資本要素流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4.2.3 技術要素流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4.3 相關機制在后續實證章節的應用
第5章 高鐵開通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5.1 高鐵開通、要素流動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以長三角區域為例
5.1.1 引言
5.1.2 文獻回顧
5.1.3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變化特征
5.1.4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5.1.5 實證分析
5.1.6 實證結論
5.2 高鐵開通對收縮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影響:基于三大要素集聚的觀察視角
5.2.1 引言
5.2.2 文獻回顧
5.2.3 中國收縮型城市的空間分布狀況
5.2.4 模型、變量與數據
5.2.5 實證分析
5.2.6 實證結論
5.3 高鐵開通對城市群經濟集聚演化的影響:以中國三大城市群為例
5.3.1 引言
5.3.2 文獻回顧
5.3.3 模型、變量與數據
5.3.4 實證分析
5.3.5 實證結論
第6章 高鐵服務供給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6.1 高鐵服務供給對城市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兼論人口集聚與公共交通的門檻效應
6.1.1 引言
6.1.2 研究假設
6.1.3 模型、變量與數據
6.1.4 實證分析
6.1.5 進一步討論:門檻效應檢驗
6.1.6 實證結論
6.2 高鐵服務供給對中國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基于多重中介效應的檢驗
6.2.1 引言
6.2.2 文獻回顧
6.2.3 模型、變量與數據
6.2.4 實證分析
6.2.5 實證結論
第7章 交通可達性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7.1 交通可達性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差異的影響:基于高速公路與高鐵的對比
7.1.1 引言
7.1.2 文獻綜述
7.1.3 粵港澳大灣區概況
7.1.4 模型、變量與數據
7.1.5 實證分析
7.1.6 進一步討論
7.1.7 實證結論
7.2 交通可達性、邊界效應與中國跨境貿易發展:基于沿邊地區的空間計量分析
7.2.1 引言
7.2.2 文獻綜述
7.2.3 理論模型
7.2.4 方法、變量與數據
7.2.5 實證分析
7.2.6 穩健性檢驗
7.2.7 實證結論
第8章 結論、建議與展望
8.1 研究結論
8.1.1 長三角區域
8.1.2 收縮型城市
8.1.3 城市群經濟集聚演化
8.1.4 城市勞動生產率
8.1.5 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
8.1.6 粵港澳大灣區
8.1.7 沿邊地區跨境貿易
8.2 政策建議
8.2.1 促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8.2.2 推動收縮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政策建議
8.2.3 促進城市群經濟集聚演化的政策建議
8.2.4 提高城市勞動生產率的政策建議
8.2.5 促進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8.2.6 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可達性的政策建議
8.2.7 促進沿邊地區跨
高鐵建設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安徽大學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兼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長三角一體化專委會副秘書長,安徽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主要研究領域為交通經濟和國際貿易,在《財貿經濟》《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和Transport Policy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參編《中國與東盟國家和諧關系論》等學術著作。近年來主持安徽省社科基金、安徽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合肥市政府委托課題等多項課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項,撰寫的2篇研究報告獲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批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