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音樂史 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85060
- 條形碼:9787229185060 ; 978-7-229-18506-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音樂史 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 本書特色
作者以中國音樂歷史的回眸為基本出發點,用音樂圖像學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藝術攝影和文字語言描述)來展開歷史事實,并吸收了音樂史學、音樂美學、音樂社會學、音樂考古學、比較音樂學、音樂人類學和律學等科學觀點、方法和研究成果,充實、豐富和強化了本書的內容,是一本難得的科普讀物。為歷史上消逝的音樂留下了難得的歷史信息,幫助人們追尋到中國音樂發展的足跡和心跡。
中國音樂史 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 內容簡介
《中國音樂史·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以紙質圖書加中英文雙語融媒體電子書的形式,用30多萬文字、700余幅精美圖片、80多條珍貴音頻,依“三重證據法”,對考古出土的樂器、陶俑、器物,以及存世樂器、壁畫、繪畫、雕塑、書籍等進行深入研究和精美展示,從音樂圖像學的角度別開生面地系統梳理、生動闡釋了輝煌燦爛的中國音樂史。 全書分三卷:上卷“神奇的音樂世界”講述了從遠古到秦漢的音樂史;中卷“藝術的覺醒”講述了三國魏晉六朝隋唐的音樂史;下卷“從宮廷到市井”闡述了晚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音樂多變與新發展。 本書將音樂圖像學與音樂考古學、音樂史學、民俗音樂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結合起來,并創造性地探索可聽音樂史。書中發表了大量考古出土樂器和有名音樂家演奏的作品,其中很多音頻為首次發表。讀者使用手機掃描書中二維碼或點擊電子書相應條目,就可在看書的同時聽到來自遠古樂器的美妙之音。
中國音樂史 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 目錄
中國音樂史 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 相關資料
吳釗先生的《中國音樂史·圖典版》是一部流動的中國音樂史。這本書無論是學術的深度,還是對中國音樂文明認知的深度,以及前沿而通俗的學術表達,都體現了他深厚的學術積累,也為緊跟時代和技術發展,加強學術的通俗傳播,樹立了一個示范性榜樣。 王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原副部長) 這部著作是一部集史學、圖像學、考古學、文化學、美學、律學和民族音樂學等多學科研究的“活”的音樂文化史巨作,它不但對中國音樂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乃至兩千多年的中國社會發展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次炤(中央音樂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音樂史·圖典版》選題有重大價值,作者是業界權威,內容有真實創新,出版方特別給力,是一本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力作。 郝振省(中國編輯學會會長、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原院長) 音樂史工作者幾十年來都在孜孜不倦的讓音樂史成為有聲的音樂史。吳釗先生的這本書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音樂史沒有音樂的狀態,而且圖文質量上乘,可以說是一部有聲有色的音樂史。 這是深諳中國音樂之道的高人寫的音樂史,加上精美的圖文,精致的聲音和豐富的史料,給讀者呈現了多維立體的中國音樂史面貌。 宋瑾(中國音樂美學會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音樂史 圖典版(融媒體雙語本) 作者簡介
吳釗,1935年生于江蘇蘇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音樂史家、古琴名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第一批代表性傳承人。主要著述有《中國音樂史略》《古樂尋幽:吳釗音樂學文集》《中國古琴珍萃》《琴曲集成》《中國古代音樂史料輯要》《中國古代樂論選輯》《古琴基礎教程》《絕世清音》以及古琴演奏專集《憶故人》《漢宮秋月》《山居吟》等。主編的《中國古琴珍萃(增訂版)》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著作《中國音樂史·圖典版》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