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316508
- 條形碼:9787109316508 ; 978-7-109-31650-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 內容簡介
受疫情、特別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更嚴峻挑戰,后疫情時代,如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成為重要議題。本書首先在宏觀上對我國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生產現狀進行綜合分析,然后結合2004-2021年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面板數據,運用隨機前沿分析法建立生產函數模型對我國糧食主產區的實際生產技術效率進行科學測度。并建立效率損失模型對影響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因素進行分析。以期全面掌握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現狀及導致效率損失產生的原因,針對實證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提升策略。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 目錄
前言
1 緒論
1.1 問題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動態
1.2.1 國外糧食生產效率研究綜述
1.2.2 國內糧食生產效率研究綜述
1.2.3 國內外研究述評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1.3.2 研究方法
1.4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1.4.1 可能的創新之處
1.4.2 可能的不足之處
2 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糧食和糧食安全的概念
2.1.2 糧食主產區的界定
2.1.3 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
2.1.4 生產函數與生產前沿
2.2 理論基礎
2.2.1 經濟增長理論
2.2.2 技術創新理論
2.2.3 前沿生產函數理論
3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特征
3.1 中國糧食主產區格局與生產條件
3.1.1 糧食主產區空間格局
3.1.2 糧食主產區生產條件
3.2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演變特征
3.2.1 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狀況
3.2.2 糧食主產區糧食播種面積狀況
3.2.3 糧食主產區糧食單產狀況
3.2.4 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成本及利潤情況
3.2.5 糧食主產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狀況
4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4.1 變量選取及說明
4.1.1 投入產出變量的選取
4.1.2 影響因素的選取
4.2 模型的選擇與構建
4.3 數據來源及處理
4.3.1 投入產出數據來源及處理
4.3.2 影響因素數據來源及處理
4.4 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
4.4.1 投入產出變量及影響因素變量描述性統計
4.4.2 生產函數模型估計及參數檢驗
4.4.3 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分析
4.4.4 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效率損失模型估計結果
5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提升路徑研究
5.1 農戶內生發展路徑
5.1.1 堅守耕地紅線
5.1.2 提高耕地質量
5.1.3 培育高素質農民
5.1.4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5.2 政府外源支持路徑
5.2.1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5.2.2 提升財政支農政策效率
5.2.3 實行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5.2.4 完善農村金融網點建設
5.2.5 健全農業保險機制
5.3 多重相關路徑
5.3.1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3.2 提高糧食全要素生產率
5.3.3 實施糧食全球化戰略
5.3.4 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6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提升政策建議
6.1 加快集約化生產模式推廣,優化各項投入要素組合
6.2 加快建立并完善糧食生產保障機制
6.3 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糧食收儲制度
6.4 加大技術研發推廣力度
6.5 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推進糧食規模化經營
6.6 完善災害防控體系建設,建立風險分擔機制
6.7 加大糧食主產區生態環境養護力度
6.8 優化糧食生產布局,激發農業金融市場活力
6.9 加強農村建設,建設高質量農民隊伍
6.10 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激發種糧主體活力
6.11 促使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7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1 緒論
1.1 問題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動態
1.2.1 國外糧食生產效率研究綜述
1.2.2 國內糧食生產效率研究綜述
1.2.3 國內外研究述評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1.3.2 研究方法
1.4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1.4.1 可能的創新之處
1.4.2 可能的不足之處
2 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糧食和糧食安全的概念
2.1.2 糧食主產區的界定
2.1.3 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
2.1.4 生產函數與生產前沿
2.2 理論基礎
2.2.1 經濟增長理論
2.2.2 技術創新理論
2.2.3 前沿生產函數理論
3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特征
3.1 中國糧食主產區格局與生產條件
3.1.1 糧食主產區空間格局
3.1.2 糧食主產區生產條件
3.2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演變特征
3.2.1 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狀況
3.2.2 糧食主產區糧食播種面積狀況
3.2.3 糧食主產區糧食單產狀況
3.2.4 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成本及利潤情況
3.2.5 糧食主產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狀況
4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4.1 變量選取及說明
4.1.1 投入產出變量的選取
4.1.2 影響因素的選取
4.2 模型的選擇與構建
4.3 數據來源及處理
4.3.1 投入產出數據來源及處理
4.3.2 影響因素數據來源及處理
4.4 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
4.4.1 投入產出變量及影響因素變量描述性統計
4.4.2 生產函數模型估計及參數檢驗
4.4.3 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分析
4.4.4 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效率損失模型估計結果
5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提升路徑研究
5.1 農戶內生發展路徑
5.1.1 堅守耕地紅線
5.1.2 提高耕地質量
5.1.3 培育高素質農民
5.1.4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
5.2 政府外源支持路徑
5.2.1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5.2.2 提升財政支農政策效率
5.2.3 實行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5.2.4 完善農村金融網點建設
5.2.5 健全農業保險機制
5.3 多重相關路徑
5.3.1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3.2 提高糧食全要素生產率
5.3.3 實施糧食全球化戰略
5.3.4 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6 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提升政策建議
6.1 加快集約化生產模式推廣,優化各項投入要素組合
6.2 加快建立并完善糧食生產保障機制
6.3 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糧食收儲制度
6.4 加大技術研發推廣力度
6.5 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推進糧食規模化經營
6.6 完善災害防控體系建設,建立風險分擔機制
6.7 加大糧食主產區生態環境養護力度
6.8 優化糧食生產布局,激發農業金融市場活力
6.9 加強農村建設,建設高質量農民隊伍
6.10 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激發種糧主體活力
6.11 促使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7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