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超深薄互層潮坪相白云巖氣藏的形成與富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7181
- 條形碼:9787030747181 ; 978-7-03-074718-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超深薄互層潮坪相白云巖氣藏的形成與富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年來四川盆地潮坪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研究與勘探實踐的總結和升華。本書介紹了川西地區中三疊統雷口坡組超深薄互層潮坪相白云巖氣藏的勘探發現歷程,以潮坪相白云巖儲層發育的構造、沉積特征研究為基礎,以烴源評價、成儲機理與氣藏特征的系統解剖為主線,總結了川西地區中三疊統雷口坡組潮坪相白云巖氣藏的形成條件與天然氣富集規律,指出了潮坪相天然氣勘探的有利區帶。
超深薄互層潮坪相白云巖氣藏的形成與富集 目錄
目錄第1章 川西潮坪相氣藏的發現 11.1 潮坪沉積與油氣富集 11.1.1 潮坪沉積環境特征 11.1.2 碳酸鹽巖潮坪與油氣富集 51.2 川西潮坪相氣藏的發現過程 81.2.1 普查勘探未獲油氣成果 81.2.2 優選新場取得有限突破 91.2.3 展開勘探發現潮坪相氣藏 101.2.4 擴展勘探斜坡帶取得新突破 12第2章 川西地區構造特征及演化 132.1 區域地質背景 132.1.1 上揚子地臺及其周緣盆地形成演化階段 142.1.2 川西前陸盆地形成演化與盆山耦合階段 182.2 構造樣式及構造區劃 212.2.1 主要斷裂特征 212.2.2 主要構造樣式 222.2.3 構造單元劃分 282.3 主要構造帶變形特征及演化 322.3.1 龍門山前構造帶 322.3.2 新場構造帶 412.3.3 廣漢斜坡帶 462.3.4 綿陽斜坡帶 502.4 構造變形特征差異機制 512.4.1 多期次疊加與改造 512.4.2 多方向力源的更替聯合 522.4.3 受滑脫層控制的分層差異變形特征 52第3章 川西雷口坡組層序與沉積特征 533.1 巖石地層特征 533.1.1 地層劃分 533.1.2 雷口坡組特征 573.2 雷四上亞段高頻層序地層特征 603.2.1 Ⅲ級層序劃分 603.2.2 雷四上亞段高頻層序劃分及特征 603.2.3 Ⅴ級高頻層序地層精細對比 643.2.4 高頻層序地層發育控制因素 643.3 沉積特征 663.3.1 沉積環境 663.3.2 沉積相類型及特征 733.3.3 沉積相模式 803.3.4 沉積相縱橫向分布特征 813.3.5 沉積相平面展布特征 88第4章 烴源巖特征及評價 924.1 氣源對比 924.1.1 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 924.1.2 天然氣來源 984.2 二疊系烴源巖 1034.2.1 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1034.2.2 烴源巖展布 1074.2.3 二疊系烴源巖綜合評價 1084.3 雷口坡組烴源巖 1104.3.1 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1104.3.2 烴源巖展布 1154.3.3 雷口坡組烴源巖綜合評價 1164.4 馬鞍塘組—小塘子組烴源巖 1174.4.1 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1174.4.2 烴源巖展布 1184.4.3 馬鞍塘組—小塘子組烴源巖綜合評價 118第5章 潮坪相白云巖儲層形成機理 1205.1 儲層特征 1205.1.1 儲層巖石學特征 1225.1.2 儲層孔隙類型 1265.1.3 孔喉結構特征 1275.1.4 儲層物性特征 1305.1.5 儲層分類評價 1335.1.6 儲層分布特征 1365.2 儲層成巖作用 1405.2.1 主要成巖作用類型 1405.2.2 成巖演化序列與孔隙演化 1495.3 儲層地球化學特征及白云石化機理 1525.3.1 白云石有序度 1525.3.2 陰極發光特征 1535.3.3 同位素特征 1545.4 儲層形成機理 1595.4.1 (藻)云坪是儲層發育的基礎 1595.4.2 準同生期溶蝕是儲層發育的關鍵 1605.4.3 晚期埋藏溶蝕提高了儲層品質 162第6章 潮坪相碳酸鹽巖大氣田的形成與富集 1636.1 典型氣藏地質特征 1636.1.1 龍門山前帶彭州雷四段氣藏 1636.1.2 新場構造帶新場雷四段氣藏 1686.1.3 廣漢斜坡帶馬井雷四段氣藏 1746.1.4 綿陽斜坡帶永興雷四段氣藏 1786.2 輸導體系類型與輸導模式 1836.2.1 成藏輸導體系類型 1836.2.2 輸導介質與輸導性能 1906.2.3 輸導-運聚模式與氣源貢獻 1936.3 潮坪相白云巖氣藏的形成過程 1986.3.1 油氣充注史 1986.3.2 氣藏形成過程 2046.3.3 天然氣成藏模式 2076.4 潮坪相碳酸鹽巖大氣田形成條件與富集 2096.4.1 多源供烴提供了豐富物質基礎 2096.4.2 大規模白云巖孔隙型儲層提供了充足儲集空間 2096.4.3 斷裂、裂縫共同組成了高效輸導體系 2106.4.4 大型正向隆起帶和斜坡帶提供了規模富集場所 2106.5 川西雷口坡組潮坪相白云巖氣藏富集區帶 2116.5.1 區帶劃分 2116.5.2 區帶評價 213第7章 勘探成果與啟示 2167.1 理論成果 2167.1.1 揭示了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形成機制 2167.1.2 形成潮坪相碳酸鹽巖油氣成藏新認識 2177.2 油氣成果 2177.2.1 發現了川西潮坪相白云巖大氣田 2177.2.2 發現了新場、馬井和永興氣藏 2187.3 勘探啟示 2187.3.1 堅定信心、勇于探索是勘探突破的前提 2197.3.2 強化研究、夯實基礎是勘探突破的基石 2197.3.3 沖破禁錮、創新技術是勘探突破的關鍵 220參考文獻 222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