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西域考古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43727
- 條形碼:9787513943727 ; 978-7-5139-4372-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域考古記 本書特色
西域考古史上重大的歷史發現 絲綢之路上探險的紀實之作 收錄的資料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學術價值很高,影響深遠。該書所刊布的資料至今仍是各有關領域的基礎資料,有的甚至是惟一的資料。 斯坦因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資料性強。他對所調查和發掘的遺址,均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對遺跡和遺物作了詳細記錄,并進行綜合分析,整理后刊于本書中,比較系統和準確,便于利用。 地理學與考古學結合。他除對某些地區進行單獨的地理學考察外,還對所到遺址的地貌、河流、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變遷及其與遺址的興廢關系進行考察。 涉及的領域廣、學科多、信息量大。除考古學外,凡與遺跡和遺物有關的學術領域和學科都程度不等地涉及到了,并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此外,他還將所發掘的遺跡、遺物與中亞、犍陀羅和印度、西來乃至西方的資料進行對比研究,引用了很多西方的研究成果,對遺跡、遺物的淵源關系,遺物的生產技術與制造工藝也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信息量很大。 集眾家之長,研究水平高,本書不僅在資料整理方面集中了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水平的專家,在研究方面更是名家薈萃。因此《西域考古記》一書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代表了20世紀20年代以前在這一領域中的*高研究水平。
西域考古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斯坦因對中國新疆及中亞地區進行三次探險的紀實之作。書中通過記錄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開了諸如樓蘭、尼雅等古國的神秘,具有珍貴的史料意義,對于我們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西域的重要文化成就,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以斯坦因為代表的西方考古學家、探險家對于這一地區的考古文物的覬覦之心。該書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向達翻譯,準備生動,文字流暢,是不可多得的譯本。
西域考古記 目錄
西域考古記 作者簡介
作者簡價:
斯坦因,1862—1943,原籍匈牙利,1904年入英國籍。考古學家、藝術史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探險家。他是今天英國與印度所藏敦煌與中亞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早期的研究者與公布者之一。他的許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者的案邊之書。曾經進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亞考察,考察重點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所發現的敦煌文物及其他中亞文物,是今天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重要資料。
譯者簡介:
作者簡價:
斯坦因,1862—1943,原籍匈牙利,1904年入英國籍。考古學家、藝術史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探險家。他是今天英國與印度所藏敦煌與中亞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早期的研究者與公布者之一。他的許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者的案邊之書。曾經進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亞考察,考察重點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所發現的敦煌文物及其他中亞文物,是今天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重要資料。
譯者簡介:
向達(1900-1966),湖南溆浦人。字覺明,筆名方回,土家族。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4年后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員、北平圖書館編纂委員會委員兼北京大學講師;1935年秋到牛津大學鮑德利圖書館工作。在英國博物館檢索敦煌寫卷和漢文典籍;1937年赴德國考察來自中國的壁畫寫卷;1938年回國后任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后,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兼掌北大圖書館;建國后,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