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NOYES膝關節疾病:手術、康復及臨床評估(原書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04489
- 條形碼:9787523604489 ; 978-7-5236-0448-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NOYES膝關節疾病:手術、康復及臨床評估(原書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高質量的學術著作有 1200 多頁的內容,約 4600 條參考文獻及約 1000 幅圖片,其中許多章節介紹了各種膝關節結構解剖學和生物力學。對于特殊類型膝關節病變的評估和治療亦有詳細描述,包括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關節軟骨、髕股關節、半月板等結構。許多章節介紹了各類膝關節疾病的康復鍛煉,甚至還專門講述了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性別差異。
NOYES膝關節疾病:手術、康復及臨床評估(原書第2版) 內容簡介
第 1 章? 膝關節內側和前側解剖一、膝關節內側解剖 膝關節內側由數層結構構成,共同完成關節穩定和運動功能 [39, 59-61]。但是編者們對于膝關節的解剖術語和描述有時模棱兩可,容易使讀者困惑。為了進一步理解膝關節內側各項結構的聯系,學者們又提出了兩項分類或描述方法:一個是分層方法 [57],描述每個結構之間的定性關系 [35];另一個方法更注重定量描述各結構的起止點。這一章將會對兩種方法加以介紹,不過重點在確切的解剖關系,相比分層方法來說,解剖關系有利于更為詳盡地理解結構。 膝關節內側分層結構 Warren 和 Marshall 提出了膝關節內側解剖結構的三層描述方法 [57]。在此方法中,第 1 層包括深筋膜或股筋膜;第 2 層包括內側副韌帶淺層(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SMCL)、內側支持帶和內側髕股韌帶(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第 3 層包括內側副韌帶深層(dist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DMCL)和關節囊(圖 1-1)。本章中,作者采用術語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而非脛側副韌帶,因為前者在英文文獻中*為常用。在防止內側髕韌帶輕度松弛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內側結構包括 MPFL [2, 19, 20] 和內側髕板韌帶,后者起自髕骨下 1/3,止于內側半月板前部,與內側脂肪墊伴行。髕骨內側支持帶和所謂的內側髕脛韌帶(前關節囊的加厚部分,起自髕骨下端,止于脛骨前內側)是已知的支持結構。然而,在提供髕骨穩定性方面其作用不甚顯著。分層方法的重要性在于,膝關節內側的韌帶和軟組織結構并非互不影響,即并非像 SMCL 一樣的獨立結構,而是在組織平面上的纖維交錯 [57]。這種定性描述可以幫助理解各項結構的空間位置關系,以及其對膝關節功能的作用機制 [63]。對各項結構起止點的準確測量對理解量化解剖同等重要。既往研究中,學者們對膝關節內側復合體的闡述簡化了軟組織在骨端的止點及其他結構,但是卻導致不同結構的起止點、走行對比的困難 [6, 7, 15, 21, 37, 52, 57]。LaPrade 與同事 [35] 發表了詳細的定量測量方法,方便我們對膝關節內側解剖的理解(圖 1-2 和圖 1-3)。 1. 第 1 層:深筋膜 第 1 層(圖 1-1)由深筋膜構成,近端起自股四頭肌,后方起自腓腸肌雙側頭,覆蓋腘窩,遠端止于縫匠肌和縫匠肌筋膜。從正面看,第 1 層在 SMCL 前方約 2cm 處與第 2 層匯合 [57]。從下方看,深筋膜延續為縫匠肌筋膜,止于脛骨骨膜。第 1 層和第 2 層在 SMCL 水平是獨立存在的,有大面積瘢痕組織時除外。股薄肌腱和半腱肌腱是位于第 1 層和第 2 層之間的獨立結構,易于從中分離。而 Warren 和 Marshall 認為,少數情況下,股薄肌腱和半腱肌腱會在止于脛骨之前與第 1 層的纖維在前方混合 [57]。見圖 1-4,解剖結構與作者們的臨床經驗契合,因為第 1 層會與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在脛骨止點處匯合。然而從后方來看,又通常獨立存在。因此,筆者建議在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取肌腱時在前脛骨嵴的內后方 2~3cm 更易找到股薄肌和半腱肌腱,肌腱顯露更清晰,容易找到脛骨止點,方便獲取優選長度的肌腱。
NOYES膝關節疾病:手術、康復及臨床評估(原書第2版) 目錄
**篇 膝關節解剖
第 1 章 膝關節內側和前側解剖
第 2 章 膝關節外側和后方解剖
第二篇 分類和生物力學
第 3 章 膝關節韌帶損傷檢查和分類的科學基礎
第 4 章 膝關節韌帶功能及其失效
第三篇 前交叉韌帶
第 5 章 前交叉韌帶移植物愈合的生物學
第 6 章 人體運動與前交叉韌帶功能:前交叉韌帶損傷與步態力學
第 7 章 前交叉韌帶初次重建:診斷、手術技術和臨床效果
第 8 章 前交叉韌帶翻修重建:移植物選擇與臨床結果
第 9 章 骨骼發育未成熟患者的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
第 10 章 前交叉韌帶自體重建后康復訓練的理論基礎
第 11 章 前交叉韌帶損傷初次及再次重建的康復方案
第 12 章 前交叉韌帶重建后的神經肌肉訓練
第四篇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性別差異
第 13 章 女性運動員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風險因素
第 14 章 降低女性運動員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風險
第五篇 后交叉韌帶和后外側韌帶結構
第 15 章 后交叉韌帶和后外側韌帶結構的功能
第 16 章 后交叉韌帶損傷:診斷、手術技術和臨床結果
第 17 章 后外側韌帶損傷:診斷、手術技術和臨床結果
第 18 章 后交叉韌帶修復和后外側重建手術
第六篇 內側副韌帶
第 19 章 內側及后內側韌帶損傷:診斷、手術技術及臨床結果
第 20 章 內側韌帶損傷的康復
第七篇 膝關節脫位和多韌帶損傷
第 21 章 膝關節脫位分類
第 22 章 在手術干預前對急性膝關節脫位的處理
第八篇 半月板
第 23 章 半月板斷裂的診斷、修復技術和臨床結果
第 24 章 半月板移植:診斷、手術技術和臨床結果
第 25 章 半月板移植與康復手術
第九篇 下肢骨性畸形
第 26 章 脛骨和股骨截骨術治療膝內翻和外翻綜合征:診斷、截骨術和臨床結果
第 27 章 外翻畸形的診斷、截骨術和臨床結果
第 28 章 脛骨和股骨截骨術后的康復
第 29 章 矯正過伸步態異常:術前和術后技術
第 30 章 膝內翻或外翻的單間室膝關節置換術
第十篇 關節軟骨手術和膝關節炎的康復
第 31 章 膝關節軟骨修復手術
第 32 章 骨軟骨移植:診斷、手術技術和臨床結果
第 33 章 關節軟骨損傷術后的康復方案
第 34 章 膝關節炎的水療
第十一篇 髕股關節疾病
第 35 章 伸膝裝置對線不良和髕骨脫位的手術選擇
第 36 章 髕股關節紊亂:下肢旋轉對線不良的矯正
第 37 章 單間室髕股關節置換
第十二篇 術后并發癥
第 38 章 膝關節纖維化的預防和治療
第 39 章 神經源性膝關節疼痛
第 40 章 復雜區域性疼痛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
第十三篇 膝關節評定結果量表
第 41 章 辛辛那提膝關節評分系統
第 42 章 國際膝關節文獻委員會評分系統
第 43 章 運動和日常功能活動評分:膝關節特異性量表與全球結局評價工具
第 44 章 關節軟骨損傷分級系統
第 45 章 膝關節及髕股關節置換評分系統
NOYES膝關節疾病:手術、康復及臨床評估(原書第2版) 作者簡介
李眾利,醫學博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關節鏡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海南分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骨科專業委員會關節鏡與運動醫學分會委員,國家體育總局08、12年奧運醫療專家,華裔骨科學會關節外科分會理事,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青年委員,上肢學組委員,全國肩肘協作組秘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