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分析(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7205267
- 條形碼:9787577205267 ; 978-7-5772-0526-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儀器分析(第三版) 本書特色
突出工科專業特色,針對性強;實用,成熟;將新工科等及有關認證新理念和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有關教材中,加入二維碼,紙數結合;有配套的電子課件,使用方便。
儀器分析(第三版) 內容簡介
儀器分析(第三版)共分12章,內容包括原子光譜、分子光譜、波譜分析、電化學分析、色譜分析及其他分析技術。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生物工程、制藥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化學等專業儀器分析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分析測試工作者和自學者參考。
儀器分析(第三版)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儀器分析方法的發展狀況(1)
1.2儀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內容及分類(3)
1.2.1光學分析法(3)
1.2.2電分析化學法(4)
1.2.3色譜分析法(4)
1.2.4其他分析技術(4)
1.3儀器分析方法的特點及主要性能指標(4)
1.3.1儀器分析方法的特點(4)
1.3.2儀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標(5)
1.4儀器分析方法的校正(6)
1.4.1標準曲線法(7)
1.4.2標準加入法(7)
1.4.3內標法(7)
1.5儀器分析方法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7)
參考文獻(9)
第2章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10)
2.1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概述(10)
2.1.1光學分析法概要(10)
2.1.2電磁輻射的性質(10)
2.1.3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11)
2.2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6)
2.2.1原子發射光譜的產生(17)
2.2.2譜線的強度(17)
2.2.3影響譜線強度的因素(18)
2.2.4譜線的自吸和自蝕(18)
2.3原子發射光譜儀器(19)
2.3.1光源(19)
2.3.2光譜儀(24)
2.3.3檢測器(27)
2.4光譜定性方法(30)
2.4.1元素的分析線、靈敏線與*后線(30)
2.4.2光譜分析方法(30)
2.5光譜定量方法(31)
2.5.1光譜半定量分析(31)
2.5.2光譜定量分析(32)
2.6光譜分析的應用和特點(36)
2.7火焰光度分析(37)
2.8微波等離子體炬原子發射光譜(38)
學習小結(39)
習題(40)
參考文獻(42)
第3章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43)
3.1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概述(43)
3.2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44)
3.2.1共振線與吸收線(44)
3.2.2基態原子數與激發態原子數的分布(44)
3.2.3譜線輪廓及變寬(45)
3.2.4原子吸收與原子濃度的關系(47)
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48)
3.3.1光源(48)
3.3.2原子化系統(50)
3.3.3光學系統(54)
3.3.4檢測系統(55)
3.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類型(55)
3.3.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構造原理的比較(56)
3.4定量分析方法(57)
3.4.1標準曲線法(57)
3.4.2標準加入法(57)
3.5干擾的類型及其抑制方法(58)
3.5.1物理干擾(58)
3.5.2化學干擾(59)
3.5.3電離干擾(59)
3.5.4光譜干擾(60)
3.6測定條件的選擇(61)
3.6.1分析線選擇(61)
3.6.2狹縫寬度選擇(62)
3.6.3燈電流選擇(62)
3.6.4火焰原子化條件選擇(62)
3.6.5石墨爐原子化條件選擇(62)
3.7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的靈敏度及檢出限(63)
3.7.1靈敏度(63)
3.7.2檢出限(63)
3.8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的應用(64)
3.8.1直接原子吸收法(65)
3.8.2間接原子吸收法(65)
3.9原子熒光光譜法(66)
3.9.1原子熒光光譜法的基本原理(66)
3.9.2原子熒光光度計(68)
3.9.3定量分析方法及應用(69)
學習小結(69)
習題(70)
參考文獻(71)
第4章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法(72)
4.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法概述(72)
4.1.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法的分類(72)
4.1.2光的選擇吸收與物質顏色的關系(72)
4.1.3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法的特點(73)
4.2光吸收定律(73)
4.2.1朗伯定律和比爾定律(73)
4.2.2吸收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73)
4.2.3偏離朗伯比爾定律的原因(74)
4.3化合物電子光譜的產生(75)
4.3.1躍遷類型(75)
4.3.2常用術語(77)
4.3.3有機化合物的電子光譜(78)
4.3.4無機化合物的電子光譜(79)
4.3.5影響電子光譜的因素(79)
4.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80)
4.4.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分類(80)
4.4.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組成及其結構原理(80)
4.4.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簡介(82)
4.5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應用(83)
4.5.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83)
4.5.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87)
學習小結(91)
習題(92)
參考文獻(93)
第5章分子發光光譜法(94)
5.1分子發光光譜法概述(94)
5.2分子熒光和分子磷光光譜法(94)
5.2.1基本原理(94)
5.2.2熒光和磷光分析儀器(99)
5.3化學發光分析法(101)
5.3.1概述(101)
5.3.2化學發光分析的基本原理(101)
5.3.3化學發光反應的類型(102)
5.3.4化學發光的測量儀器(104)
5.4分子發光光譜法的應用(105)
5.4.1熒光分析法的應用(105)
5.4.2磷光分析法的應用(107)
5.4.3化學發光分析法的應用(108)
學習小結(108)
習題(109)
參考文獻(109)
第6章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法(110)
6.1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法概述(110)
6.2紅外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111)
6.2.1分子振動的形式及振動光譜(111)
6.2.2紅外吸收光譜的產生條件和譜帶強度(115)
6.2.3紅外吸收峰與分子結構的關系(116)
6.2.4化合物的特征基團頻率及影響基團頻率位移的因素(117)
6.3紅外吸收光譜儀(122)
6.3.1紅外吸光光譜儀的主要部件(122)
6.3.2色散型紅外吸收光譜儀(123)
6.3.3傅里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儀(124)
6.4試樣的處理及制備(125)
6.4.1紅外吸收光譜對試樣的要求(125)
6.4.2試樣的制備方法(125)
6.5紅外吸收光譜的應用(126)
6.5.1紅外吸收光譜的定性分析(126)
6.5.2紅外吸收光譜的定量分析(128)
學習小結(133)
習題(133)
參考文獻(135)
第7章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法(136)
7.1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法概述(136)
7.2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137)
7.3核磁共振波譜儀(140)
7.3.1核磁共振波譜儀的組成(140)
7.3.2核磁共振波譜儀的分類(141)
7.4化學位移和核磁共振譜圖(142)
7.4.1化學位移的產生(142)
7.4.2化學位移的表示方法(143)
7.4.3核磁共振譜圖(144)
7.4.4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145)
7.4.5化學位移與化合物結構的關系(147)
7.5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149)
7.5.1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產生的原因(149)
7.5.2耦合常數(150)
7.5.3影響耦合常數的因素(152)
7.6譜圖解析(154)
7.7核磁共振波譜的應用(156)
7.7.1定量分析(157)
7.7.2測定相對分子質量(157)
7.7.3手性化合物對映體的測定(158)
7.813C核磁共振波譜(13CNMR)(158)
7.8.113C核磁共振波譜簡介(158)
7.8.213C核磁共振波譜的特點(158)
7.8.313C核磁共振波譜的去耦技術(159)
7.8.413C的化學位移δC(160)
7.8.513C核磁共振波譜譜圖解析實例(161)
學習小結(162)
習題(163)
參考文獻(165)
第8章質譜分析法(167)
8.1質譜分析法概述(167)
8.2質譜分析的基本原理(168)
8.3質譜儀(169)
8.4有機質譜中離子的類型(175)
8.5質譜定性分析及譜圖解析(179)
8.6有機化合物結構剖析示例(187)
8.7色質聯用技術(190)
學習小結(191)
習題(192)
參考文獻(193)
第9章電分析化學法(195)
9.1電分析化學法概述(195)
9.1.1電化學電池(196)
9.1.2電極種類(197)
9.1.3化學電池熱力學(198)
9.1.4化學電池動力學初步(204)
9.2電位分析法(206)
9.2.1電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06)
9.2.2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類型及響應機理(207)
9.2.3電位分析法的應用(215)
9.3電解分析法和庫侖分析法(221)
9.3.1電解分析法(221)
9.3.2庫侖分析法(225)
9.4伏安分析法(231)
9.4.1經典極譜分析的基本原理(231)
9.4.2極譜定量分析基礎——擴散電流方程式(235)
9.4.3極譜定性分析基礎——半波電位(239)
9.4.4極譜分析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242)
9.4.5現代極譜分析方法(242)
9.4.6溶出伏安法(247)
9.4.7循環伏安法(249)
學習小結(250)
習題(254)
參考文獻(256)
第10章氣相色譜分析法(257)
10.1氣相色譜分析法概述(257)
10.2氣相色譜分析理論基礎(258)
10.2.1氣相色譜分析的基本原理(258)
10.2.2色譜分離的基本理論(261)
10.2.3分離度R(264)
10.2.4色譜分離基本方程式(265)
10.3氣相色譜儀(266)
10.3.1氣相色譜流程(266)
10.3.2氣相色譜儀的結構(267)
10.4氣相色譜固定相(268)
10.4.1氣固色譜固定相(268)
10.4.2氣液色譜固定相(269)
10.5氣相色譜檢測器(270)
10.5.1檢測器性能評價指標(270)
10.5.2常用檢測器(272)
10.6色譜分離操作條件的選擇(275)
10.7氣相色譜分析方法(276)
10.7.1氣相色譜定性鑒定方法(276)
10.7.2氣相色譜定量分析方法(277)
10.8毛細管氣相色譜法(279)
學習小結(280)
習題(282)
參考文獻(282)
第11章高效液相色譜法(283)
11.1高效液相色譜法概述(283)
11.1.1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發展和特點(283)
11.1.2高效液相色譜法與經典液相色譜法的比較(283)
11.1.3高效液相色譜法與氣相色譜法的比較(284)
11.2影響液相色譜柱效能的因素(284)
11.2.1液相色譜的速率理論(285)
11.2.2液相色譜的柱外展寬(286)
11.3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類型及其分離原理(287)
11.3.1液液分配色譜法(287)
11.3.2液固色譜法(288)
11.3.3離子交換色譜法(288)
11.3.4離子對色譜法(289)
11.3.5離子色譜法(290)
11.3.6空間排阻色譜法(291)
11.4液相色譜固定相和流動相(292)
11.4.1液相色譜固定相(292)
11.4.2液相色譜流動相(293)
11.5高效液相色譜儀(294)
11.5.1液體輸送系統(294)
11.5.2進樣系統(297)
11.5.3分離系統(298)
11.5.4檢測系統(298)
11.6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應用(301)
11.7液相制備色譜和毛細管電泳(303)
11.7.1液相制備色譜(303)
11.7.2毛細管電泳(304)
學習小結(307)
習題(308)
參考文獻(308)
第12章其他分析技術(309)
12.1電子顯微分析(309)
12.1.1電子束與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309)
12.1.2透射電子顯微分析(310)
12.1.3掃描電子顯微分析和電子探針(315)
12.2X射線衍射分析(320)
12.2.1X射線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320)
12.2.2X射線衍射分析方法(322)
12.2.3X射線衍射分析的應用(322)
12.3電子能譜分析(324)
12.3.1電子能譜的基本原理(324)
12.3.2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326)
12.3.3俄歇電子能譜法(328)
12.3.4紫外光電子能譜法(330)
12.4掃描探針顯微鏡分析(331)
12.4.1掃描探針顯微鏡的發展(331)
12.4.2掃描隧道顯微分析(332)
12.4.3原子力顯微分析(334)
12.5熱分析法(335)
12.5.1熱重法(336)
12.5.2差熱分析法(337)
12.5.3差示掃描量熱法(338)
學習小結(339)
習題(340)
參考文獻(340)
展開全部
儀器分析(第三版) 作者簡介
李麗華,女,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遼寧省“應用化學省級示范性專業”負責人;擔任《石油化工》等雜志審稿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自學考試主考學校學科委員會委員及“應用化學”學科責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領域為石油化學品;新型能源材料化學;精細化學品;石油加工助劑與添加劑;清潔燃料生產;石油化工新技術;分析測試新技術。長年承擔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任務,為本科生主講儀器分析,波譜原理及應用、分析儀器、應用化學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儀器分析實驗、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為研究生主講有機波譜分析,專業英語等。主編《儀器分析》,《應用化學專業英語》,《波譜原理及應用》三本教材,主審《汽油柴油質量檢驗》專著一部,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已在石化企業廣泛使用。多次完成校級教改項目并獲一、二等獎。曾獲“優秀教學一等、二等獎”、“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優秀教案獎”及“優秀黨員”等光榮稱號。并多次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二、三等獎”。教學改革方面,主持遼寧省A類教改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遼寧省A類教改項目1項。“卓越工程師教育”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與提高措施研究”獲第三屆中國化工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16年度指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微波化學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及其防腐蝕性能研究”被評為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年指導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一種綠色環保粘彈性壓裂液的研制”被評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第七屆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2017年指導大學生挑戰杯獲省級二等獎。主持省基金項目2項;主持中國石油化工基團公司項目1項;主持地方項目3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省基金項目2項;地方項目2項。近5年發表科技論文82篇,其中第一作者30篇,第二作者52篇,一級期刊30篇,二級期刊25篇,三級期刊9篇。發明專利公開2項,進入實審2項。李麗華,女,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遼寧省“應用化學省級示范性專業”負責人;擔任《石油化工》等雜志審稿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自學考試主考學校學科委員會委員及“應用化學”學科責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領域為石油化學品;新型能源材料化學;精細化學品;石油加工助劑與添加劑;清潔燃料生產;石油化工新技術;分析測試新技術。長年承擔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任務,為本科生主講儀器分析,波譜原理及應用、分析儀器、應用化學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儀器分析實驗、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為研究生主講有機波譜分析,專業英語等。主編《儀器分析》,《應用化學專業英語》,《波譜原理及應用》三本教材,主審《汽油柴油質量檢驗》專著一部,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已在石化企業廣泛使用。多次完成校級教改項目并獲一、二等獎。曾獲“優秀教學一等、二等獎”、“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優秀教案獎”及“優秀黨員”等光榮稱號。并多次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二、三等獎”。教學改革方面,主持遼寧省A類教改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遼寧省A類教改項目1項。“卓越工程師教育”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與提高措施研究”獲第三屆中國化工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16年度指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微波化學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及其防腐蝕性能研究”被評為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年指導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一種綠色環保粘彈性壓裂液的研制”被評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第七屆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2017年指導大學生挑戰杯獲省級二等獎。主持省基金項目2項;主持中國石油化工基團公司項目1項;主持地方項目3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省基金項目2項;地方項目2項。近5年發表科技論文82篇,其中第一作者30篇,第二作者52篇,一級期刊30篇,二級期刊25篇,三級期刊9篇。發明專利公開2項,進入實審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