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秦佑國建筑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49472
- 條形碼:9787302649472 ; 978-7-302-64947-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佑國建筑文集 本書特色
★佑國秉承“不逐名利身力行,一片冰心在校園”的精神,在清華建筑學院的教育發展史上,應可以占有一席之地。——馬國馨(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筑師)
★六載同窗憶誼親,深研聲學寫鴻文。英才詎料從茲去,世上知音少一人。——吳碩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秦佑國先生是我國建筑學界極具創新思想的學者之一,也是21世紀我國建筑物理學界的領軍人之一。——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懷念秦佑國先生,我心目中的建筑科學的教育家、建筑學者中的科學家,永遠的思想者,我永遠的老師。——莊惟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教授)
★這里面深刻地體現了秦先生無畏地、一心熱愛著建筑事業,熱愛著清華,熱愛著他承擔的工作。只有全心全意,才能把事做好。對于秦先生來說,這是頭等大事。——江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我覺得秦先生對于中國建筑教育的思考,對于我們當下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伍江(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
★秦院長謙謙君子的形象也永遠地留在我的腦海里。——李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秦佑國同志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地為我國的建筑教育、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做出貢獻,但他卻因病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胡紹學(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曾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
★我印象*為深刻的,是秦佑國先生對教育的極端熱愛,對教學的極端認真,對學生的極端關心,還有對我們年輕教師成長的熱忱幫助和不遺余力的扶持。——鄧衛(湖南大學黨委書記,曾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今天看到的清華大學建筑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個時期的大變革。而秦先生正是21世紀之交清華建筑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創新者和領導者,一位建筑教育改革大師。——朱文一(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2004—2013年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如北斗之光,導航辰星的老師,秦先生當之無愧。——尹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佑國秉承“不逐名利身力行,一片冰心在校園”的精神,在清華建筑學院的教育發展史上,應可以占有一席之地。——馬國馨(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筑師)
★六載同窗憶誼親,深研聲學寫鴻文。英才詎料從茲去,世上知音少一人。——吳碩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秦佑國先生是我國建筑學界極具創新思想的學者之一,也是21世紀我國建筑物理學界的領軍人之一。——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懷念秦佑國先生,我心目中的建筑科學的教育家、建筑學者中的科學家,永遠的思想者,我永遠的老師。——莊惟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教授)
★這里面深刻地體現了秦先生無畏地、一心熱愛著建筑事業,熱愛著清華,熱愛著他承擔的工作。只有全心全意,才能把事做好。對于秦先生來說,這是頭等大事。——江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我覺得秦先生對于中國建筑教育的思考,對于我們當下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伍江(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
★秦院長謙謙君子的形象也永遠地留在我的腦海里。——李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秦佑國同志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地為我國的建筑教育、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做出貢獻,但他卻因病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胡紹學(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曾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
★我印象*為深刻的,是秦佑國先生對教育的極端熱愛,對教學的極端認真,對學生的極端關心,還有對我們年輕教師成長的熱忱幫助和不遺余力的扶持。——鄧衛(湖南大學黨委書記,曾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今天看到的清華大學建筑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個時期的大變革。而秦先生正是21世紀之交清華建筑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創新者和領導者,一位建筑教育改革大師。——朱文一(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2004—2013年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如北斗之光,導航辰星的老師,秦先生當之無愧。——尹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秦先生毫無疑問是我們教育生涯與學科建設生涯的“啟蒙之師”,是當之無愧的“大先生”。——張利(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
★他在我們建筑學界、在建筑教育界都是大家,是我們班同學中的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習榜樣。——柴裴義(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筑師)
★盡管開始的研究領域是建筑聲學,秦老師也在綠色建筑、建筑教育及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許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身體力行,在全國范圍內培養并影響了幾代學者。——康健(倫敦大學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秦佑國建筑文集 內容簡介
《秦佑國建筑文集》收錄秦佑國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至2015年以來所著學術文章、著作序言、講話、訪談等53篇,類及建筑聲學、建筑技術、建筑教育、建筑歷史等諸多領域,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篇為建筑教育與學科建設;第二篇為建筑專項技術研究;第三篇為建筑與社會、文化。從來源來看,書中文章包括秦先生生前已整理好的48篇文章,以及參與《秦佑國建筑文集》出版工作的秦先生學生們選擇收錄的5篇文章。從內容來看,其中35篇正式發表過,18篇從未發表。《秦佑國建筑文集》不僅匯集了秦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教學研究成果,而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紀之交中國建筑教育的發展。讀者對象為建筑及相關專業學者、教育研究者及大中專院校師生。
秦佑國建筑文集 目錄
☉ 任職建筑學院院長后在全院教師大會上的講話 2
☉ 面向21世紀的建筑學 7
☉ 梁思成、林徽因與國徽設計 11
☉ 對《清華大學2001—2005年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討論意見 41
☉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學專業學位制度 44
☉ 關于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設立景觀建筑學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報告 52
☉ 建筑學院學科建設規劃匯報提綱 58
☉ 離任述職報告 72
☉ 建筑技術教育的理念更新 80
☉ 中國**位女建筑學家林徽因 86
☉ 清華建筑教育六十年 95
☉ 堪培拉協議與中國建筑教育評估 109
☉ “LANDSCAPE”及“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
翻譯 114
☉ 祝賀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十周年講話 123
☉ 從賓大到清華
——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1928—1949) 125
☉ 歲月荏苒 記憶猶存
——清華Landscape Architecture發展歷程 143
☉ 梁思成 探尋中國古建筑的學子、君子、赤子 156
☉ 清華大學建筑美術教育早期發展溯論(1946—1966) 166
☉ 在全國博士生論壇上的報告 200
☉ 致的信 208
☉ 致建設部人教司的信1 211
☉ 致顧秉林校長的信 213
☉ 致建設部人教司的信2 218
☉ 致胡顯章同志的信 220
第二篇 建筑專項技術研究 223
☉ 室內聲學的進展 224
☉ 建筑音質作為一門藝術 235
☉ 聲景學的范疇 241
☉ 綠色建筑的中國特點 245
☉ 《建筑熱環境》序 254
☉ 綠色奧運與宜居北京 256
☉ 建筑與數學 280
☉ 物質、精神與建筑進展 293
☉ 從“HI-SKILL”到“HI-TECH” 300
☉ 建筑技術概論 311
☉ 中國建筑呼喚精致性設計 328
☉ 現代主義這堂課要補! 334
☉ 《托馬斯·赫爾佐格:建筑 技術》序言 337
☉ 計算機集成建筑系統(CIBS)的構想 339
☉ 建筑、藝術與技術 346
☉ 建筑信息中介系統與設計范式的演變 352
第三篇 建筑與社會、文化 363
☉ 關于重建圓明園的意見 364
☉ 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區開發建設失控 368
☉ 居住密度與人居環境的思考 370
☉ 中國現代建筑的中國表達 374
☉ 如何在住區建筑設計中防止疫病傳播 392
☉ 不僅講“素質”“能力”,還要講“氣質”“修養” 398
☉ 從建筑的安全談開來
——訪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秦佑國教授 403
☉ 關于中國“人多地少”國情的再思考 411
☉“十二律”
——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理論的一個視角 418
☉ 蠶種場的隨想 429
☉ 俊逸典雅 水木清華
——清華老建筑巡禮 434
☉ 《建筑教育》訪清華大學秦佑國教授 467
☉ 中國現代建筑路在發揚“五四”精神 476
后記 485
秦佑國建筑文集 作者簡介
秦佑國(1943—2021),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學家,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揚州。1967年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1981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曾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物理分會理事長。
秦佑國先生在建筑聲學、綠色建筑等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性成果,在醫療建筑、空港建筑、計算機集成建筑系統研究等方面做出杰出貢獻,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及建筑行業重要獎項。
著有《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綠色奧運建筑實施指南》《建筑熱環境》等,編著有《建筑聲環境》《建筑的文化理解——科學與藝術》《建筑的文化理解——文明的史書》《建筑的文化理解——時代的反映》等著作。
秦佑國先生長期致力于開拓建筑學科體系,倡導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理工與人文相結合的建筑專業帥才教育,創新性組建完善了集建筑、規劃、景觀、技術于一體的學科學院架構,在學科建設和定位、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引領和支持全國眾多建筑院校改革發展。代表中國簽署《堪培拉協議》,推動中國建筑教育邁向世界。秦佑國(1943—2021),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學家,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揚州。1967年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1981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曾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物理分會理事長。
秦佑國先生在建筑聲學、綠色建筑等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性成果,在醫療建筑、空港建筑、計算機集成建筑系統研究等方面做出杰出貢獻,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及建筑行業重要獎項。
著有《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綠色奧運建筑實施指南》《建筑熱環境》等,編著有《建筑聲環境》《建筑的文化理解——科學與藝術》《建筑的文化理解——文明的史書》《建筑的文化理解——時代的反映》等著作。
秦佑國先生長期致力于開拓建筑學科體系,倡導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理工與人文相結合的建筑專業帥才教育,創新性組建完善了集建筑、規劃、景觀、技術于一體的學科學院架構,在學科建設和定位、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引領和支持全國眾多建筑院校改革發展。代表中國簽署《堪培拉協議》,推動中國建筑教育邁向世界。
秦佑國教授先生鐘情教學,常以君子之風言傳身教,曾七次獲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組織評選的“良師益友”稱號及“感動清華”紀念牌。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