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shù)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實用軟件工程(附微課視頻 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629036
- 條形碼:9787115629036 ; 978-7-115-62903-6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用軟件工程(附微課視頻 第3版) 本書特色
【內(nèi)容特點】
本書內(nèi)容緊跟時代發(fā)展,項目案例豐富,并配有豐富的教學配套資源。本書的特色具體如下。
1. 完善的理論和充分的實踐有機結合。本教材內(nèi)容豐富,對概念、基本原理等抽象內(nèi)容的講解清晰易懂,且融入大量具體的實踐經(jīng)驗。同時,本教材有實際的案例貫穿軟件開發(fā)的各過程,方便學生理解晦澀的概念。
2. 豐富的配套資源全方位助力教學。本教材配套資源豐富,配有思政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課程教案、微課視頻、案例開發(fā)文檔與代碼、模擬試卷、習題解答、題庫、實驗等。豐富的配套資源一方面方便教師教學,另一方面使得有意深入了解相關內(nèi)容的讀者能夠拓寬視野,深入理解軟件工程理論與實踐。
3. 內(nèi)容循序漸進,與時俱進。本教材教學操作性強,講解知識循序漸進,易于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課時合理,符合一般教學安排;同時添加了技術發(fā)展新趨勢和實踐者的普遍經(jīng)驗的內(nèi)容,開拓了讀者視野。
4. 視角新穎獨特,重難點突出。如本教材在講述面向?qū)ο笤O計時,針對問題域子系統(tǒng)、人機交互子系統(tǒng)、任務管理子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管理子系統(tǒng)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舉例說明。
5.此次改版對組織結構和內(nèi)容進行了優(yōu)化升級。增加了軟件工程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第1章),過程模型的對比(第2章),代碼重用、分析和評價代碼的質(zhì)量(第9章),自動化測試、軟件部署與軟件交付、自動化運維(第10章)等內(nèi)容;將原“第8章 體系結構設計”進行了拆分;將“案例: ““墨韻”讀書會書籍共享平臺”的軟件開發(fā)計劃書”從原第12章移到了第3章;將案例““墨韻”讀書會書籍共享平臺”用*新的開發(fā)工具進行了重新開發(fā);附錄中提供工具(如Visio、Rose、Visual Studio Code、Project)的介紹、基于““墨韻”讀書會書籍共享平臺”的實驗和兩個綜合案例。【內(nèi)容特點】
本書內(nèi)容緊跟時代發(fā)展,項目案例豐富,并配有豐富的教學配套資源。本書的特色具體如下。
1. 完善的理論和充分的實踐有機結合。本教材內(nèi)容豐富,對概念、基本原理等抽象內(nèi)容的講解清晰易懂,且融入大量具體的實踐經(jīng)驗。同時,本教材有實際的案例貫穿軟件開發(fā)的各過程,方便學生理解晦澀的概念。
2. 豐富的配套資源全方位助力教學。本教材配套資源豐富,配有思政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課程教案、微課視頻、案例開發(fā)文檔與代碼、模擬試卷、習題解答、題庫、實驗等。豐富的配套資源一方面方便教師教學,另一方面使得有意深入了解相關內(nèi)容的讀者能夠拓寬視野,深入理解軟件工程理論與實踐。
3. 內(nèi)容循序漸進,與時俱進。本教材教學操作性強,講解知識循序漸進,易于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課時合理,符合一般教學安排;同時添加了技術發(fā)展新趨勢和實踐者的普遍經(jīng)驗的內(nèi)容,開拓了讀者視野。
4. 視角新穎獨特,重難點突出。如本教材在講述面向?qū)ο笤O計時,針對問題域子系統(tǒng)、人機交互子系統(tǒng)、任務管理子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管理子系統(tǒng)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舉例說明。
5.此次改版對組織結構和內(nèi)容進行了優(yōu)化升級。增加了軟件工程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第1章),過程模型的對比(第2章),代碼重用、分析和評價代碼的質(zhì)量(第9章),自動化測試、軟件部署與軟件交付、自動化運維(第10章)等內(nèi)容;將原“第8章 體系結構設計”進行了拆分;將“案例: ““墨韻”讀書會書籍共享平臺”的軟件開發(fā)計劃書”從原第12章移到了第3章;將案例““墨韻”讀書會書籍共享平臺”用*新的開發(fā)工具進行了重新開發(fā);附錄中提供工具(如Visio、Rose、Visual Studio Code、Project)的介紹、基于““墨韻”讀書會書籍共享平臺”的實驗和兩個綜合案例。
【資源特點】本教材配套教學資源豐富,除了配有教學大綱、教案、教學PPT、習題答案、開發(fā)文檔、源代碼之外,還配有100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使得有意深入了解相關內(nèi)容的讀者能夠拓寬視野,深入理解軟件工程理論與實踐,這在同類教材中并不多見。
【服務特點】作者可以提供直播以及微信服務群等支持。
實用軟件工程(附微課視頻 第3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按照典型的軟件開發(fā)過程組織和編寫內(nèi)容,旨在培養(yǎng)讀者的軟件工程思想及實際軟件開發(fā)的能力。全書共11章,內(nèi)容涉及軟件與軟件工程、軟件過程、可行性研究與項目開發(fā)計劃、結構化分析、結構化設計、面向?qū)ο蠓椒ㄅcUML、面向?qū)ο蠓治觥⒚嫦驅(qū)ο笤O計、軟件實現(xiàn)、軟件測試與維護、軟件工程管理。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nèi)容翔實,可操作性強。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及相關專業(yè)“軟件工程”課程的教材。
實用軟件工程(附微課視頻 第3版) 目錄
第1章 軟件與軟件工程 2
1.1 軟件 2
1.1.1 軟件的概念及特點 2
1.1.2 軟件的分類 3
1.2 軟件危機 5
1.2.1 軟件危機的表現(xiàn)與產(chǎn)生原因 5
1.2.2 軟件危機的啟示 6
1.3 軟件工程 6
1.3.1 軟件工程的概念 6
1.3.2 軟件工程研究的內(nèi)容 7
1.3.3 軟件工程的目標和原則 7
1.3.4 軟件工程知識體系 8
1.4 軟件開發(fā)方法 9
1.5 軟件工程工具 11
1.6 軟件工程人員的職業(yè)道德 12
1.6.1 ACM/IEEE道德準則 13
1.6.2 職業(yè)倫理 13
1.6.3 應該注意的一些道德問題 13
1.7?“‘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案例介紹 15
本章小結 15
習題 15
第2章 軟件過程 17
2.1 軟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務 17
2.2 軟件過程模型 18
2.2.1 瀑布模型 18
2.2.2 快速原型模型 18
2.2.3 增量模型 19
2.2.4 螺旋模型 20
2.2.5 噴泉模型 21
2.2.6 統(tǒng)一軟件開發(fā)過程模型 21
2.2.7 基于組件的開發(fā)模型 22
2.2.8 敏捷模型 23
2.2.9 幾種模型的對比 32
2.2.10 幾種模型之間的關系 32
2.2.11 如何選擇軟件過程模型 33
2.3 軟件過程模型實例 34
本章小結 34
習題 34
第二部分 可行性研究與項目開發(fā)計劃
第3章 可行性研究與項目開發(fā)計劃 3
3.1 項目立項概述 37
3.2 可行性研究的內(nèi)容 38
3.2.1 技術可行性研究 38
3.2.2 操作可行性研究 38
3.2.3 經(jīng)濟可行性研究 38
3.3 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40
3.4 可行性研究實例 41
3.5 制定項目開發(fā)計劃 49
3.6 案例:“‘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軟件開發(fā)計劃書 50
本章小結 50
習題 50
第三部分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第4章 結構化分析 53
4.1 需求分析 53
4.1.1 需求分析的任務和原則 53
4.1.2 需求分析的步驟 55
4.1.3 需求管理 56
4.1.4 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 57
4.2 結構化分析方法 58
4.3 結構化分析建模 59
4.3.1 功能建模 59
4.3.2 數(shù)據(jù)建模 62
4.3.3 行為建模 63
4.3.4 數(shù)據(jù)字典 65
4.3.5 加工規(guī)格說明 65
4.4 結構化分析的圖形工具 67
4.4.1 層次方框圖 67
4.4.2 Warnier圖 67
4.4.3 IPO圖 68
4.5 結構化分析實例 69
本章小結 71
習題 71
第5章 結構化設計 74
5.1 軟件設計的基本概念 74
5.1.1 軟件設計的意義和目標 75
5.1.2 軟件設計的原則 75
5.1.3 軟件設計的分類 78
5.2 軟件體系結構 79
5.2.1 軟件體系結構概述 79
5.2.2 軟件體系結構的作用 80
5.2.3 典型的軟件體系結構風格 81
5.2.4 客戶端/服務器模式的分布式體系結構 82
5.2.5 MVC模型 84
5.3 結構化設計概述 85
5.4 結構化設計與結構化分析的關系 85
5.5 結構化設計方法 86
5.5.1 表示軟件結構的圖形工具 86
5.5.2 面向數(shù)據(jù)流的設計方法 87
5.5.3 面向數(shù)據(jù)結構的設計方法 90
5.6 接口設計 94
5.6.1 接口設計概述 94
5.6.2 界面設計 94
5.7 數(shù)據(jù)設計 95
5.8 過程設計 98
5.8.1 程序流程圖 98
5.8.2 N-S圖 99
5.8.3 PAD 99
5.8.4 過程設計語言 100
5.9 軟件設計評審 101
5.10 軟件設計實例 101
本章小結 106
習題 106
第四部分 面向?qū)ο蠓治雠c設計
第6章 面向?qū)ο蠓椒ㄅcUML 110
6.1 面向?qū)ο蟮能浖こ谭椒ā?10
6.1.1 面向?qū)ο蟮幕靖拍睢?10
6.1.2 面向?qū)ο蟮能浖こ谭椒ǖ奶卣髋c優(yōu)勢 112
6.1.3 面向?qū)ο蟮膶嵤┎襟E 112
6.2 UML 113
6.2.1 UML簡述 113
6.2.2 UML的應用范圍 113
6.2.3 UML的圖 114
6.3 靜態(tài)建模機制 114
6.3.1 用例圖 114
6.3.2 類圖和對象圖 116
6.3.3 包圖 120
6.4 動態(tài)建模機制 121
6.4.1 順序圖 121
6.4.2 協(xié)作圖 122
6.4.3 狀態(tài)圖 123
6.4.4 活動圖 123
6.5 描述物理架構的機制 124
6.5.1 組件圖 125
6.5.2 部署圖 125
6.6 面向?qū)ο蠓椒ㄅcUML實例 125
本章小結 128
習題 129
第7章 面向?qū)ο蠓治觥?32
7.1 面向?qū)ο蠓治雠c結構化分析 132
7.2 面向?qū)ο蠓治龇椒ā?32
7.2.1 面向?qū)ο蠓治鲞^程 133
7.2.2 面向?qū)ο蠓治鲈瓌t 134
7.3 面向?qū)ο蠼!?35
7.3.1 建立對象模型 135
7.3.2 建立動態(tài)模型 140
7.3.3 建立功能模型 142
7.3.4 3種模型之間的關系 143
7.4 面向?qū)ο蠓治鰧嵗?43
7.5 案例:“‘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 153
本章小結 153
習題 154
第8章 面向?qū)ο笤O計 156
8.1 面向?qū)ο笤O計與結構化設計 156
8.2 面向?qū)ο笤O計與面向?qū)ο蠓治龅年P系 156
8.3 面向?qū)ο笤O計的過程與原則 157
8.3.1 面向?qū)ο笤O計的過程 157
8.3.2 面向?qū)ο笤O計的原則 158
8.4 面向?qū)ο笤O計的啟發(fā)規(guī)則 161
8.5 系統(tǒng)設計 161
8.5.1 系統(tǒng)分解 162
8.5.2 問題域子系統(tǒng)的設計 163
8.5.3 人機交互子系統(tǒng)的設計 165
8.5.4 任務管理子系統(tǒng)的設計 166
8.5.5 數(shù)據(jù)管理子系統(tǒng)的設計 168
8.6 對象設計 171
8.6.1 設計類中的服務 171
8.6.2 設計類的關聯(lián) 172
8.6.3 對象設計優(yōu)化 173
8.7 軟件設計模式 176
8.7.1 工廠模式 177
8.7.2 橋接模式 177
8.7.3 策略模式 178
8.7.4 其他模式 178
8.8 面向?qū)ο笤O計實例 179
8.9 案例:“‘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軟件設計說明書 191
本章小結 191
習題 191
第五部分 軟件實現(xiàn)、測試與維護
第9章 軟件實現(xiàn) 195
9.1 編程語言 195
9.1.1 編程語言的發(fā)展與分類 195
9.1.2 選擇編程語言時需考慮的因素 199
9.2 編碼風格與規(guī)范 199
9.3 面向?qū)ο髮崿F(xiàn) 203
9.4 代碼復用 204
9.5 分析和評價代碼的質(zhì)量 205
9.6 軟件實現(xiàn)實例 206
9.7 案例:“‘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源代碼 207
本章小結 207
習題 208
第10章 軟件測試與維護 210
10.1 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 210
10.1.1 軟件測試的原則 211
10.1.2 軟件測試的分類 212
10.1.3 軟件測試模型 212
10.2 測試用例 214
10.2.1 測試用例編寫 214
10.2.2 測試用例設計 214
10.2.3 測試用例場景 214
10.3 軟件測試方法 214
10.4 黑盒測試 215
10.4.1 等價類劃分法 215
10.4.2 邊界值分析法 217
10.4.3 錯誤推測法 219
10.4.4 因果圖法 219
10.4.5 決策表法 221
10.4.6 場景法 221
10.4.7 黑盒測試方法選擇 223
10.5 白盒測試 223
10.5.1 代碼檢查法 223
10.5.2 靜態(tài)結構分析法 224
10.5.3 程序插樁技術 224
10.5.4 邏輯覆蓋法 224
10.5.5 基本路徑法 226
10.5.6 白盒測試方法選擇 227
10.5.7 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比較 228
10.6 軟件測試的一般步驟 228
10.7 單元測試 229
10.7.1 單元測試概述 229
10.7.2 單元測試內(nèi)容 229
10.7.3 單元測試方法 230
10.8 集成測試 231
10.8.1 集成測試概述 231
10.8.2 集成測試策略 231
10.9 系統(tǒng)測試 234
10.9.1 系統(tǒng)測試概述 234
10.9.2 系統(tǒng)測試類型 234
10.10 驗收測試 236
10.10.1 驗收測試概述 236
10.10.2 驗收測試內(nèi)容 236
10.10.3 α測試和β測試 236
10.11 回歸測試 237
10.12 面向?qū)ο鬁y試 237
10.13 自動化測試 239
10.14 軟件調(diào)試 240
10.14.1 調(diào)試過程 240
10.14.2 調(diào)試途徑 240
10.15 軟件維護 241
10.15.1 軟件部署與軟件交付 241
10.15.2 軟件維護的過程 241
10.15.3 軟件維護的分類 243
10.15.4 軟件的可維護性 243
10.15.5 軟件維護的副作用 244
10.15.6 軟件運維 245
10.15.7 軟件再工程——重構、正向工程、逆向工程 246
10.16 軟件測試實例 247
10.17 案例:“‘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測試報告和部署文檔 255
本章小結 256
習題 256
第六部分 軟件工程管理
第11章 軟件工程管理 260
11.1 軟件估算 260
11.1.1 軟件估算的概念 260
11.1.2 軟件估算的方法 261
11.1.3 軟件估算的原則與技巧 263
11.2 軟件開發(fā)進度計劃 263
11.2.1 甘特圖 263
11.2.2 PERT圖 264
11.3 軟件開發(fā)人員組織 267
11.3.1 民主制程序員組 267
11.3.2 主程序員組 267
11.3.3 現(xiàn)代程序員組 267
11.4 軟件開發(fā)風險管理 268
11.4.1 軟件開發(fā)風險 268
11.4.2 軟件開發(fā)風險管理 268
11.5 軟件質(zhì)量保證 270
11.5.1 軟件質(zhì)量的基本概念 270
11.5.2 軟件質(zhì)量保證的措施 271
11.6 軟件配置管理 271
11.6.1 軟件配置管理術語 272
11.6.2 配置管理的過程 274
11.7 軟件工程標準與軟件文檔 274
11.7.1 軟件工程標準 274
11.7.2 軟件文檔 276
11.8 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277
11.9 軟件項目管理 279
11.9.1 軟件項目管理概述 279
11.9.2 軟件項目管理與軟件工程的關系 280
11.10 軟件安全 280
11.11 軟件工程管理實例 280
11.12 案例:“‘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用戶使用說明書 282
本章小結 282
習題 283
附錄A 軟件工程常用工具及其應用 285
附錄B 基于“‘墨韻’讀書會圖書共享平臺”的實驗 291
附錄C 軟件開發(fā)綜合項目實踐詳解(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tǒng)) 293
附錄D 綜合案例 294
案例1:問卷星球 294
案例2:在線音樂播放平臺 295
附錄E 本書配套微課視頻清單 296
參考文獻 299
實用軟件工程(附微課視頻 第3版) 作者簡介
呂云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軟件工程基礎”課程的一線教學,曾多次獲得北航校級教學成果獎。“軟件工程基礎”課程獲評2021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計算機類教學資源建設優(yōu)秀課程配套資源與優(yōu)秀教學案例獎。具有多年的軟件開發(fā)、項目管理、計算機教學經(jīng)驗,對IT行業(yè)具有較全面的認識,主編暢銷教材多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