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現代微型計算及原理與接口技術教程(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88962
- 條形碼:9787302588962 ; 978-7-302-58896-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微型計算及原理與接口技術教程(第3版) 本書特色
本書采取的是“兩步走”的方法。首先,用Intel 8086系統作為“基本”模型,講授微型計算機基本的組成原理、工作原理。在講清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本書通過若干個“專題”的系統闡述,把讀者從16位微型計算機快速領入32位微型計算機的殿堂。
現代微型計算及原理與接口技術教程(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從16位微型計算機入手,介紹了8086微處理器和微處理器子系統、內存儲器、80x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微型計算機接口原理、微型計算機的中斷系統、DMA傳輸原理、可編程接口芯片以及數模轉換與模數轉換。在掌握微型計算機基本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包括Intel第10代酷睿處理器在內的32/64位微處理器,現代微型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微型計算機總線原理和PCI/PCIExpress,USB 3.0總線技術。
本書內容新穎全面,既有對微型計算機原理的系統論述,又有*新一代微型計算機技術的詳細介紹。全書語言流暢,示例豐富,大多數示例均很完整,許多示例直接來自作者的科研實踐。
本書可以作為大學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各專業以及大多數理工類專業學生開設“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材,同時也是科技人員學習微型計算機技術很好的自學教材和參考書。
現代微型計算及原理與接口技術教程(第3版) 目錄
1.1微型計算機1
1.1.1電子計算機的基本組成1
1.1.2微型計算機2
1.28086/8088微處理器結構3
1.2.18086/8088微處理器內部結構3
1.2.28086/8088微處理器的寄存器5
1.38086/8088微處理器子系統8
1.3.18086/8088微處理器的引腳及功能8
1.3.2*小模式下的8086/8088微處理器子系統12
1.3.3*大模式下的8086/8088微處理器子系統15
1.48086/8088微處理器的工作時序16
1.4.1時鐘周期、指令周期和總線周期16
1.4.2系統的復位和啟動操作17
1.4.3*小模式下的總線讀寫周期17
1.4.4*大模式下的總線讀寫周期20
1.4.5總線空閑狀態(總線空操作)21
1.4.6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21
習題122 第2章存儲器24
2.1存儲器概述24
2.1.1計算機中的存儲器24
2.1.2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與性能指標24
2.2隨機存儲器26
2.2.1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26
2.2.2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29
2.2.3新型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31
2.3只讀存儲器32
2.3.1掩膜型只讀存儲器32
2.3.2可編程只讀存儲器33
2.3.3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33
2.3.4電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34
2.3.5閃速存儲器35
2.4存儲器的擴展38
2.4.1位擴展38
2.4.2字擴展39
2.4.3字位全擴展40
習題241 第3章匯編語言基礎43
3.1數據定義與傳送43
3.1.1計算機內數據的表示43
3.1.2數據的定義46
3.1.3數據的傳送49
3.1.4簡化段格式61
3.2匯編語言上機操作63
3.2.1編輯63
3.2.2匯編63
3.2.3連接64
3.2.4運行和調試65
3.3數據運算67
3.3.1算術運算67
3.3.2循環71
3.3.3BCD數運算74
3.4數據的輸入和輸出78
3.4.1邏輯運算78
3.4.2控制臺輸入和輸出79
3.4.3輸入輸出庫子程序84
3.5移位和處理器控制86
3.5.1移位指令87
3.5.2標志處理指令89
3.5.3處理器控制指令89
習題389 第4章匯編語言程序設計93
4.1選擇結構程序93
4.1.1測試和轉移控制指令93
4.1.2基本選擇結構98
4.1.3單分支選擇結構100
4.1.4復合選擇結構101
4.1.5多分支選擇結構102
4.2循環結構程序104
4.2.1循環指令104
4.2.2計數循環105
4.2.3條件循環107
4.2.4多重循環109
4.3字符串處理111
4.3.1與無條件重復前綴配合使用的字符串處理指令111
4.3.2與有條件重復前綴配合使用的字符串處理指令113
4.4子程序116
4.4.1子程序指令116
4.4.2子程序的定義118
4.4.3子程序應用119
4.5宏指令121
4.5.1宏指令的定義121
4.5.2宏指令的應用122
4.6DOS和BIOS功能調用123
4.6.1BIOS功能調用123
4.6.2DOS功能調用125
習題4126 第5章微型計算機輸入輸出接口129
5.1輸入輸出接口129
5.1.1外部設備及其信號129
5.1.2I/O接口的功能129
5.1.3I/O端口的編址方法130
5.1.4輸入輸出指令132
5.1.5簡單的I/O接口132
5.2輸入輸出數據傳輸的控制方式135
5.2.1程序方式135
5.2.2中斷方式140
5.2.3直接存儲器存取方式141
5.3開關量輸入輸出接口141
5.3.1開關量輸入接口142
5.3.2開關量輸出接口144
5.4PC系列微型計算機外部設備接口146
5.4.1傳統低速外部設備接口146
5.4.2硬盤/光盤驅動器接口149
5.4.3顯示接口151
5.4.4聲卡及其接口154
5.4.5IEEE 1394總線及接口154
習題5155 第6章中斷與DMA傳輸157
6.1中斷原理157
6.1.1中斷的基本概念157
6.1.2中斷工作方式的特點157
6.1.3中斷管理158
6.1.4中斷過程160
6.1.58086 CPU中斷系統161
6.2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A164
6.2.18259A引腳及內部結構165
6.2.28259A的工作方式167
6.2.38259A的編程169
6.3中斷方式輸入輸出175
6.3.1中斷方式I/O接口175
6.3.2中斷方式輸入輸出程序設計176
6.3.3中斷方式應用177
6.4DMA控制器8237A179
6.4.1DMA傳輸原理179
6.4.28237A的內部結構和外部信號181
6.4.38237A的編程使用185
習題6192 第7章可編程接口芯片194
7.1可編程并行接口8255A194
7.1.18255A的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194
7.1.28255A的控制字196
7.1.38255A的工作方式197
7.1.48255A的應用200
7.2可編程計時器/計數器8254205
7.2.18254的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205
7.2.28254的工作方式207
7.2.38254的控制字與初始化210
7.2.48254的應用213
7.3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217
7.3.1串行數據通信218
7.3.2串行通信的方式220
7.3.3串行通信接口221
7.3.4RS232C標準222
7.4可編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223
7.4.18251A的外部引腳223
7.4.28251A的內部寄存器224
7.4.38251A的應用226
習題7227 第8章數模轉換與模數轉換228
8.1數模轉換229
8.1.1數模轉換的原理229
8.1.2數模轉換芯片——DAC0832230
8.2模數轉換233
8.2.1信號變換中的采樣、量化和編碼233
8.2.2模數轉換的原理234
8.2.3模數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235
8.3典型模數轉換芯片236
8.3.1ADC0809236
8.3.2AD574A239
8.4數據采集系統240
8.4.1數據采集系統的構成240
8.4.2PCL 818多功能接口卡241
8.4.3軟件設計242
習題8243 第9章現代微型計算機245
9.180x86系列微處理器245
9.1.116位80x86微處理器245
9.1.232位80x86微處理器246
9.1.3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246
9.1.432位微處理器的寄存器249
9.1.532位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251
9.1.664位微處理器252
9.232位80x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257
9.2.132位匯編語言源程序格式258
9.2.232位80x86指令系統259
9.2.332位80x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260
9.3微型計算機體系結構261
9.3.180x86微型計算機結構261
9.3.2Pentium/酷睿系列微型計算機結構262
9.4存儲管理技術266
9.4.1高速緩存技術266
9.4.2虛擬存儲技術271
9.5多任務管理與I/O管理274
9.5.1多任務管理274
9.5.2I/O管理276
9.6現代微型計算機中斷系統276
9.6.1保護方式下的中斷管理276
9.6.2I/O控制中心的中斷管理功能277
9.6.3APIC中斷279
習題9280 第10章微型計算機總線281
10.1總線技術原理281
10.1.1總線的基本概念281
10.1.2現代微型計算機的總線284
10.1.3現代微型計算機總線的“串行化”趨勢286
10.2ISA總線288
10.3PCI總線與PCIExpress總線289
10.3.1PCI總線的特點290
10.3.2PCI總線體系結構290
10.3.3PCI總線信號291
10.3.4PCI總線周期和地址空間292
10.3.5PCI配置空間294
10.3.6PCI總線設備開發297
10.3.7PCIExpress總線298
10.4USB 2.0總線301
10.4.1USB 2.0總線的構成302
10.4.2USB 2.0總線信號傳輸303
10.4.3USB事務與USB幀305
10.4.4批量傳輸、中斷傳輸和實時傳輸308
10.4.5控制傳輸310
10.4.6USB設備的檢測和配置311
10.4.7USB控制器314
10.5USB 3.0總線316
10.5.1USB 3.0總線的構成和拓撲結構317
10.5.2USB 3.0的分層結構318
10.5.3USB 3.0協議層的包類型319
10.5.4USB 3.0的數據傳輸322
習題10326 附錄A標準ASCII碼字符表328 附錄B80x86指令系統329 附錄CDOS功能調用339 附錄DBIOS功能調用345 參考文獻350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