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智能制造系統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41992
- 條形碼:9787111741992 ; 978-7-111-74199-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制造系統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從應用角度介紹了智能制造的系列核心技術和企業集成化建模方法,并給出了智能制造系統當下的應用案例供讀者參考。
本書資源豐富,有知識圖譜、思維導圖、拓展資源等,給讀者提供全方位的系統知識。
智能制造系統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編著,圍繞智能制造系統的社會實際需求的工業智能專業系列教材之一。 智能制造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這是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信息化、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向縱深發展的結果。智能制造能實現各種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精益化、綠色化,能帶動裝備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如何讓更多從業者了解智能制造系統的理念,并將其落地實現是目前熱門的研究課題。本書以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的發展為開端,在對智能制造系統理論基礎、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體系結構與功能論述的基礎上,給出了當前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體系結構的主流定義和特征,提出并設計了一種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制造系統新架構,從應用角度介紹了智能制造的系列核心技術和企業集成化建模方法,*后給出智能制造系統當下的應用案例供讀者參考。 本書可供從事企業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制造工作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自動化、工業智能、系統工程、智能制造等相關專業或研究方向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智能制造系統基礎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 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1
1.1.1 人工智能改變社會形態1
1.1.2 “互聯網 ”顛覆傳統產業創新
理念2
1.1.3 信息技術帶來新興工業革命3
1.1.4 智能制造的概念5
1.2 智能制造的發展與意義5
1.2.1 智能制造發展的國家政策導向5
1.2.2 智能制造的意義6
1.3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和面臨的
問題8
1.3.1 中國制造業主要領域發展情況8
1.3.2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面臨的問題12
1.4 智能制造的目標與發展動向14
1.4.1 智能制造的目標14
1.4.2 智能制造的發展動向15
思考題16
第2章 制造系統概述17
2.1 制造系統及其作用17
2.1.1 制造與制造系統17
2.1.2 制造業的分類及其生產特點17
2.1.3 制造業的地位和作用22
2.2 制造系統的演進22
2.2.1 制造技術的發展及其作用23
2.2.2 制造模式的演進29
2.2.3 制造過程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
變化33
2.3 世界制造業發展格局變化34
2.4 制造業技術發展趨勢35
思考題36
第3章 智能制造系統理論基礎37
3.1 信息的概念、性質和作用37
3.1.1 信息論的形成37
3.1.2 信息的定義39
3.1.3 信息的性質40
3.1.4 信息的價值41
3.1.5 信息及信息科學技術的作用42
3.2 系統的概念與性質42
3.2.1 系統的概念43
3.2.2 系統的性質43
3.2.3 系統性能評價標準45
3.2.4 系統集成46
3.3 控制、管理與決策47
3.3.1 控制47
3.3.2 管理48
3.3.3 決策50
3.4 信息系統53
3.5 信息物理系統54
3.5.1 CPS的概念54
3.5.2 CPS的本質55
3.5.3 CPS的層級56
思考題56
第4章 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體系結構與
功能57
4.1 企業信息化系統及其演進57
4.1.1 早期企業信息化系統57
4.1.2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65
4.1.3 現行企業信息化體系結構68
4.2 企業現行信息化系統功能結構71
4.3 現行企業信息化系統存在的
問題和改進方向73
4.4 智能制造系統的功能結構74
4.5 現行企業信息化系統與智能制造
系統的關系77
思考題79
第5章 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體系
結構80
5.1 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系統架構
維度80
5.1.1 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80
5.1.2 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維度解析80
5.1.3 中國智能制造的系統架構83
5.2 美國、德國、日本三國智能制造
系統的內涵與體系結構84
5.2.1 美國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體系
結構85
5.2.2 德國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體系
結構88
5.2.3 日本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體系
結構91
5.3 中國智能制造系統的體系結構94
5.3.1 智能制造的標準體系結構94
5.3.2 基礎共性標準98
5.3.3 關鍵技術標準99
5.3.4 行業應用標準105
5.4 智能制造系統的基本特征與基本
功能106
5.4.1 智能感知107
5.4.2 智慧決策108
5.4.3 精準控制109
5.4.4 智能服務109
思考題111
第6章 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制造
系統112
6.1 基于CPS的智能制造系統體系
架構與基本概念112
6.1.1 基于CPS的智能制造系統體系
架構112
6.1.2 物理系統的概念112
6.1.3 信息系統的概念115
6.1.4 工廠數據中心的概念115
6.1.5 虛擬系統的概念115
6.2 智能制造系統的單元級CPS116
6.2.1 智能設備功能116
6.2.2 智能設備核心技術120
6.2.3 智能設備示例122
6.3 智能制造系統的系統級CPS126
6.3.1 物料管理功能127
6.3.2 產品質量管控功能128
6.3.3 流程協調優化功能129
6.3.4 設備智能運維與管理功能130
6.3.5 系統級CPS關鍵共性技術131
6.3.6 系統級CPS示例132
6.4 智能制造系統的SoS級CPS135
6.4.1 SoS級CPS物理系統135
6.4.2 SoS級CPS信息系統135
6.4.3 虛擬系統140
思考題143
第7章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144
7.1 智能數據中心144
7.1.1 智能數據中心的基本特征144
7.1.2 智能數據中心的架構設計145
7.1.3 智能數據中心的典型應用149
7.2 支撐智能制造的網絡系統150
7.2.1 工業互聯網的特點150
7.2.2 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概況151
7.2.3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概況153
7.2.4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簡介155
7.2.5 工業互聯網平臺簡介156
7.3 人工智能技術163
7.3.1 人工智能技術的產生及發展163
7.3.2 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現狀164
7.3.3 人工智能技術的分類165
7.3.4 人工智能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166
7.4 狀態感知技術166
7.4.1 早期的“感應器件(效應
物質)”167
7.4.2 專業元器件—傳感器167
7.4.3 無線傳感器網絡168
7.4.4 大型整機類“巨型傳感器”168
7.4.5 由生物或人組成的“復合型
傳感器”169
7.4.6 狀態信號特征提取169
7.4.7 智能產品中的傳感器169
7.5 控制優化技術171
7.5.1 基于模型的控制優化技術171
7.5.2 系統辨識技術173
7.5.3 預測控制技術175
7.5.4 故障診斷技術176
7.5.5 智能調度技術177
7.6 科學決策技術180
7.6.1 科學決策概述180
7.6.2 智能制造中的決策問題181
7.6.3 科學決策技術及其在智能制造中的
應用183
7.7 虛擬制造與數字孿生技術187
7.7.1 虛擬制造與數字化工廠187
7.7.2 數字孿生技術190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