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信息與編碼理論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41534
- 條形碼:9787111741534 ; 978-7-111-74153-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與編碼理論 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書是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配套課程“信息論與編碼”為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同時得到了河南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視閾下通信工程專業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的支持。本書配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各章均有大量MATLAB仿真實例和豐富的習題,且提供習題答案、電子課件和授課視頻等教學資源。
本書內容兼顧知識性和實用性,聯系工程實踐,強調物理意義,結構合理,概念清晰,示例豐富準確,可作為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信息與編碼理論 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介紹信息論的基本知識,以及常用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技術的原理與實現方法。全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信源與信源熵、信道與信道容量、信源編碼、線性分組碼、BCH碼和RS碼,以及卷積碼。本書面向工程應用的需要,在介紹信息論基本概念和必要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講解常見的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技術的基本原理、物理意義和實現方法,內容全面,配有視頻、MATLAB仿真實例和豐富的習題,便于教學與自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信息與編碼理論 第2版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信息的基本概念1
1.1.1信息、消息與信號1
1.1.2香農信息的定義2
1.1.3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度量2
1.2信息論的研究對象、目標和內容3
1.2.1信息論的研究對象3
1.2.2信息論的研究目標4
1.2.3信息論的研究內容5
1.3信息論的形成和發展6
1.4信源編碼問題6
1.5信道編碼問題8
1.6習題9
第2章信源與信源熵10
2.1信源的分類和描述10
2.2離散單符號無記憶信源11
2.3離散多符號無記憶信源12
2.4離散信源的信源熵12
2.4.1自信息量13
2.4.2聯合自信息量和條件自信息量14
2.5平均自信息量15
2.5.1平均自信息量的概念15
2.5.2聯合熵與條件熵16
2.5.3熵函數的性質18
2.6離散多符號信源的信源熵21
2.6.1離散多符號無記憶信源的信源熵21
2.6.2離散多符號有記憶信源的信源熵22
2.6.3離散平穩有記憶信源的極限熵22
2.7信源的相關性和剩余度24
2.8信源的MATLAB建模與仿真27
2.9習題28
第3章信道與信道容量30
3.1信道的分類30
3.2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31
3.3互信息量與平均互信息量32
3.3.1互信息量及性質32
3.3.2平均互信息量及性質33
3.4信道容量38
3.4.1信道容量的定義38
3.4.2幾種特殊信道的信道容量39
3.5離散對稱信道的信道容量40
3.6一般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42
3.7信道容量定理45
3.8離散多符號信道及信道容量46
3.9組合信道及信道容量48
3.9.1獨立并聯信道49
3.9.2級聯信道49
3.10信道及信道容量的MATLAB分析50
3.11習題52
第4章信源編碼56
4.1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56
4.2無失真信源編碼61
4.2.1香農編碼61
4.2.2霍夫曼碼64
4.2.3費諾編碼68
4.2.4香農-費諾-埃利斯碼70
4.2.5游程編碼73
4.2.6算術編碼76
4.2.7Lempel-Ziv算法80
4.3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81
4.3.1信息率失真函數81
4.3.2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86
4.4限失真信源編碼87
4.4.1模擬信源的數字化88
4.4.2預測編碼93
4.4.3變換編碼94
4.5信源編碼的仿真實例97
4.6習題104
第5章線性分組碼106
5.1數字通信中的編碼信道106
5.1.1編碼信道的概念106
5.1.2有噪信道編碼定理107
5.2差錯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108
5.2.1差錯控制的方式108
5.2.2信道編碼的分類109
5.2.3分組碼的基本概念110
5.2.4分組碼的譯碼準則111
5.2.5簡單的分組碼111
5.2.6編碼增益的概念113
5.3線性分組碼114
5.3.1向量空間114
5.3.2線性分組碼的結構114
5.3.3生成矩陣116
5.3.4系統線性分組碼117
5.3.5監督矩陣118
5.3.6伴隨式校驗119
5.3.7錯誤糾正120
5.3.8譯碼器電路123
5.4線性分組碼的檢錯和糾錯能力124
5.5循環碼128
5.5.1循環碼的定義與基本性質128
5.5.2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129
5.5.3循環碼的監督多項式131
5.5.4循環碼的生成矩陣132
5.5.5截短循環碼133
5.5.6系統循環碼133
5.5.7循環碼的編碼器135
5.5.8循環碼的譯碼器137
5.5.9循環碼實例142
5.6循環碼的仿真實例144
5.7習題147
第6章BCH碼和RS碼150
6.1有限域150
6.1.1有限域的定義150
6.1.2域的特征和基域151
6.1.3有限域上的多項式151
6.1.4擴展域的結構152
6.1.5本原元素和本原多項式153
6.1.6*小多項式和共軛元素155
6.2BCH碼157
6.2.1BCH碼的結構157
6.2.2BCH碼的生成多項式157
6.2.3BCH碼的譯碼158
6.2.4BCH碼的Berlekamp-Massey譯碼算法160
6.3RS碼162
6.3.1RS碼的生成多項式162
6.3.2RS碼的系統編碼163
6.3.3RS碼的譯碼163
6.4BCH碼和RS碼的仿真實例167
6.5習題174
第7章卷積碼176
7.1卷積碼概述176
7.2卷積碼編碼器177
7.2.1連接圖表示177
7.2.2多項式表示179
7.2.3矩陣表示180
7.2.4狀態圖表示185
7.2.5樹狀圖表示187
7.2.6網格圖表示190
7.3卷積碼譯碼器191
7.3.1*大似然譯碼191
7.3.2維特比譯碼算法192
7.3.3譯碼器的實現194
7.4卷積碼的特性197
7.4.1卷積碼的距離特性197
7.4.2系統卷積碼200
7.4.3卷積碼中的災難性錯誤傳播200
7.4.4卷積碼的性能界限202
7.5卷積碼的編譯碼仿真實例202
7.5.1卷積碼的編碼實現202
7.5.2卷積碼的譯碼實現204
7.6Turbo碼204
7.6.1Turbo碼基本概念205
7.6.2Turbo碼編碼器205
7.6.3Turbo碼譯碼器207
7.7習題209
參考文獻212
信息與編碼理論 第2版 作者簡介
張長森,河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帶頭人,國家級一流專業(通信工程)負責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長期從事礦山通信、工業物聯網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