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帝國與國際法·譯叢—國際秩序..法律,武力與帝國崛起(1898-192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017821
- 條形碼:9787509017821 ; 978-7-5090-1782-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帝國與國際法·譯叢—國際秩序..法律,武力與帝國崛起(1898-1922)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有史有論、有政治有法律的優秀著作。這部著作展開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法律秩序奠基的畫卷,同時也探索了當代國際法律制度與進程的根基。這本書告訴我們,和平與法治不僅來之不易,而且十分脆弱。書中對于美國單邊主義干涉政策的描述讓我們不禁聯想到21世紀初的這十余年。將這部著作翻譯成中文,顯然是非常有益的明智選擇。因為欲求真正理解當代的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必須深刻地認知歷史,并且借助歷史的經驗教訓,洞察現實,并預測或者構建未來。期待每逢翻覽,即有所獲。 ——何志鵬(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作為一名國際法學家與國際法的實踐者,博伊爾在書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不同尋常的歷史圖景。早在威爾遜主義誕生之前,19世紀末的許多美國共和黨人便嘗試用新的國際法機制來重新塑造世界。博伊爾將這種國際關系的“法律主義”進路視為美國外交實踐中不可缺少的理想根基。違背這條進路為20世紀帶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戰之后,美國則回歸了這條道路。本書初版于1999年。而在此之后的“美國世紀”則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今天重新來看博伊爾的這部作品,無疑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啟發。 ——殷之光(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本書秉持的國際關系的法律主義進路缺陷主要在于是對“現存事實的正當化”(Legitimierung des status quo),而未細究“現存事實的正當性”(Legitimitaetdes status quo)。與同類研究相仿,這容易使其淪為固化甚或永久化大國霸權的裝置和工具。當然,除卻此等瑕疵,本書*值肯定之處在于,深刻揭示了當下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初源自何方,立基于何等基礎以及國家參與國際造法依托何種途徑等諸問題,這些歷史縱深研究對于正在走向并影響這個世界、意圖深入了解該世界的秩序和法律體系并*終對其進行重塑的中國而言,無疑具有不可忽視的理論鑒借價值。 ——魏磊杰(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本書聚焦于近代國際體系劇變的關鍵歷史時段(1898—1922),總結了美國從西半球區域霸權向世界舞臺中心挺進時所奉行的“法律主義”外交進路,描繪了美國法律人深度參與帝國事業的途徑、方式與成果,為“帝國與國際法”研究提供了鮮活的范例。在各國逐漸習慣美國“退群”與“拉黑群友”的時代,博伊爾筆下美國上升年代的故事,有助于我們思考大國外交演變的深層原因,乃至帝國興衰的一般規律。而且,讀者完全可以由他者重新理解自我——借閱讀之機,思考一戰后中國的政治變遷及其深遠后果。 ——章永樂(北京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
帝國與國際法·譯叢—國際秩序..法律,武力與帝國崛起(1898-1922)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從歷史角度綜合分析了關于國際法和國際組織的美國外交政策。作者審視了從美西戰爭到國際聯盟和國際常設法院的創設時期,證明了20世紀初的國際法律框架不僅影響了美國外交政策的進程,而且為國家間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盡管國際聯盟和國際常設法院都被美國參議院否決了,但是它們分別作為聯合國和國際法院的前身,引導了后續的規范和減少跨國威脅和使用武力。本書深入研究了美國對**次世界大戰中立的*初立場及其對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的帝國政策等主題,提供了有關條約、法庭和會議的詳細資料,并評價了相關政治人物。從法律主義觀點出發,作者討論了習慣國際法的編纂,國際爭端的強制仲裁以及解決國際爭端新機制的創設。
帝國與國際法·譯叢—國際秩序..法律,武力與帝國崛起(1898-1922) 目錄
帝國與國際法·譯叢—國際秩序..法律,武力與帝國崛起(1898-1922) 作者簡介
作者 弗朗西斯•安東尼•博伊爾(Francis Anthony Boyle),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教授,曾擔任中東和平談判巴勒斯坦代表以及波黑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的法律顧問。哈佛大學法學博士(1976)、政治學博士(1983)。研究興趣涉及國際法、憲法、法理、人權以及美國外交等領域。 譯者 顏麗媛,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曾任教于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史學博士,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研究員。研究興趣為清代法律史、近代中國國際法史等領域。 王晨雨,安徽大學法學院講師,曾任荷蘭“歐洲共同法研究院”研究員。2021年畢業于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獲得國際法博士學位。現階段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基礎理論、國際法史等。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