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重述經典:中國“十七年”電影改編研究(第2次印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52982
- 條形碼:9787104052982 ; 978-7-104-05298-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述經典:中國“十七年”電影改編研究(第2次印刷) 內容簡介
本書從早期電影改編理念與實踐切入,首先論述了新中國電影發展中對延安文藝經驗的沿襲及“十七年”時期電影改編策略,通過討論隨著歷史語境和話語更迭而變化的“十七年”時期電影改編,試圖勾勒出這一時期電影改編所具有的豐富歷史細節與復雜知識處境;其次梳理了“十七年”電影中的“農村”想象與鄉土經驗表達,思考具有普遍性的對于命運的掙扎在這一時期電的影改編中如何被挖掘及呈現,*后將視角聚焦于“民間”,探尋民間敘事改編實踐背后連接著的不同文化生產模式、價值認同和文學想象。
重述經典:中國“十七年”電影改編研究(第2次印刷) 目錄
緒論 早期電影改編理念與實踐
一、“影戲”傳統與電影藝術理論的雜糅
二、“通俗”與“大眾”:電影改編問題的相關討論
三、“民間電影”創作風潮
**章 “新中國風景”與電影改編趨向
**節 “十七年”電影改編情況概述
第二節 延安文藝傳統的融合與碰撞
一、蛇郎故事的話語融合
二、蛇郎故事的跨媒介詮釋
第三節 女性形象塑造與影像話語建構
一、家庭內外——影像中的女性形象流變
二、區隔與對立——敘事中的女性地位變遷
三、消失的“地主”——新中國女性位置的“游移”
第二章 “農村” 想象與鄉土經驗表達
**節 鄉土文學流變與鄉村現代變遷
一、“劉三姐”的地域傳播與話語變遷
二、“阿詩瑪”的歷史敘事與形象建構
三、“西游記”的現代演繹與敘事嬗變
第二節 民問文學動畫改編的“民問”向度
一、民間文學的“動畫化”熱潮
二、走向“民間”的動畫電影
三、民間文學資源創造性轉化
四、人民文藝的影像表達
第三節 傳說重述與當代電影的文化表達
一、寫故事與講故事:《漁童》的挪用與再造
二、再造文本:《一幅壯錦》的改編與衍生
結語 新的人民的文藝”與電影改編規范的確直
**節 經驗與實踐:“十七年”電影發展
一、延安文藝經驗的沿襲
二、“新中國電影”的產生與發展
三、電影劇本的創作及改編熱潮
第二節 “十七年”電影改編策略
一、從《內蒙春光》到《內蒙人民的勝利》
二、《達吉和她的父親》的主題變奏
第三節 革命話語的影像實踐
一、話語建構:革命話語的模式化
二、話語形塑:革命話語的欲望化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國“十七年”電影改編研究資料索引
后記
展開全部
重述經典:中國“十七年”電影改編研究(第2次印刷) 作者簡介
張歆,女,1991年3月生,博士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于廊坊師范學院文學院。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其中《從小說到電影——的影像敘事研究》一文發表于《文化藝術研究》;《:一個民間傳說的影像建構》一文發表于《電影文學》;《神話資源的影像化與意義生產——以1949—1966年中國動畫電影為中心的討論》一文發表于《長江大學學報》。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