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四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68336
- 條形碼:9787507768336 ; 978-7-5077-6833-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四輯) 本書特色
收錄京劇旦行大家王瑤卿改編京劇旗裝戲經典劇目《梅玉佩》。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四輯) 內容簡介
此為《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四輯,收錄前輩京劇旦角名家梁小鸞藏手抄本《梅玉配》,并附錄其所藏手抄本《緹縈救父》。請專家撰寫導讀,附錄演出廣告和相關照片,影印出版。 《梅玉配》原為清代傳奇,作者姓名已佚。作為傳奇昆腔劇本的《梅玉配》在誕生之后,因昆腔式微,并未在昆班中得到充分演繹。到四大徽班駐京,昆腔化入徽班藝術熔爐,《梅玉配》也被改編,雜糅花部唱腔,成為昆腔、吹腔、秦腔等諸腔交織雜奏的劇本,才出現在京師戲曲舞臺。四喜班曾以之為連臺本戲,梅巧玲飾演蘇少夫人韓翠珠,號稱定制,其后由余紫云繼承,上演不衰,韓翠珠遂成為徽班花旦的經典角色之一。后王瑤卿委托旗籍票友松茂如將四喜班舊本《梅玉配》改編為接近的皮黃格式,于1905 年下半年在中和園推出,《梅玉配》不但達到京劇旦行藝術的高峰,是溝通聯接青衣與花旦家門行當的橋梁,同時也是旦角戲勝過老生戲的伊始,預示了新時代的到來。 《梅玉配》(一名《柜中緣》)原為清代傳奇,作者姓名已佚。敘明朝四川舉子徐廷梅赴京應試途中落難,為京都客店黃婆收留。徐廷梅赴廟求簽,偶遇吏部尚書蘇旭之妹蘇玉蓮,一見鐘情,并于蘇小姐臨去時拾得其繡帕,回店遂生相思病。黃婆得知后愿出力相幫,遂借賣珠花之名入蘇府探詢,迫使玉蓮應允與徐廷梅約見。其時玉蓮已許字周知府之子琪芳,黃婆遂趁周府過禮之日,引徐廷梅混入蘇府見玉蓮并還帕,卻意外被困在玉蓮閨房。玉蓮無奈將徐廷梅鎖入衣柜,每日供食,二人守禮不相犯;但玉蓮神思焦愁舉止反常,終令其嫂韓翠珠起疑。韓翠珠借故探訪小姑閨房,當場識破柜中玄機,徐廷梅與蘇玉蓮跪陳因由,求其寬釋。韓翠珠心生憐憫,思忖之后,決意成全小姑及徐生,遂傳黃婆上門,斥責之后與其定計,令其將玉蓮、廷梅認作干兒女,趁夜帶二人出逃;自己則縱火焚玉蓮閨房,假作玉蓮被燒死,以塞責周家婚約。恰周琪芳因作惡多端取咎暴斃,婚事遂罷。其后徐廷梅入試,得中高魁,歸拜主考蘇旭。韓翠珠暗中窺探師生言談,驗其為柜中徐生,遂接來黃婆及玉蓮,促使廷梅與玉蓮成婚,闔家團圓。 王瑤卿此劇經多次刪改、精簡,存在多種不同的版本。梁小鸞藏本是在王本基礎上整理而成,相較于程玉菁藏本的整理本(收入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所編《京劇匯編》第十五集),梁本除了文獻價值以外,更符合今天舞臺演出的時長與體量,有相當大的實用價值。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四輯) 目錄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四輯) 作者簡介
本書編委為上海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昆曲博物館等戲曲文獻領域的專家及京昆研究知名學者。 主編宋震,男,1976年生,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碩士、法學博士,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央戲劇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傳統戲劇數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跨學科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傳統戲劇數字化與人工智能、藝術法與文藝治理、媒介效果。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