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邏輯與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271212
- 條形碼:9787503271212 ; 978-7-5032-712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邏輯與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近年來,旅游安全事件頻度、深度和廣度的持續增加。從實踐的角度看,跨境、跨組織、跨層級之間的橫向和縱向多元主體的網絡化協同治理,越來越成為出境旅游安全合作治理的基本需求。 探索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的理論邏輯,尋找針對性的旅游應急合作治理機制,以實現出境旅游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與協同處置,達到旅游突發事件的共防、共治和風險共擔成為一項課題。本書基于現有的研究基礎,延續科學研究的“問題域”,選擇出境旅游安全事件為研究對象,探索出境旅游安全合作治理的理論邏輯和創新機制,以此對上述科學問題予以探索并嘗試進行回應。主要研究結論: (1)中國公民出境旅游風險呈上升趨勢且空間差異顯著。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安全風險態勢呈現異質性和集聚性的分布特征。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安全的年際變化呈現階段性波動上升趨勢,每個階段都有其各自的變化特征。旅游安全事故的頻次分布具有區域差異性。整體來看,旅游事故災難是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安全事故類型,尤其是車輛交通事故廣泛分布于各個出境區域,分布范圍廣泛,發生頻次明顯高于其他事故類型。 (2)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安全感知時空特征多元。各類安全感知事件數量存在“數字鴻溝”,旅游安全感知事件分布呈現“放射模式”。旅游安全感知事件呈現網絡化的同質性、異質性并存特征。旅游安全感知網絡分布符合日常生活理論的假設,旅游流網絡與安全感知空間網絡在類型上呈現空間耦合;但數量空間網絡分布上,旅游流網絡與安全感知網絡整體表現出正相關關系。旅游安全感知區域分布呈現“數量鴻溝”;旅游目的地安全感知類型空間分布相似;旅游目的地安全感知事件同質性特征突出;旅游流與安全感知網絡耦合特征明顯。 (3)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困境與現實可行并存。我國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面臨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從哲學層次上分析主要是二元分離對立的現代主義哲學認識論強調競爭而排斥合作,現代主義哲學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內在矛盾不利于合作;從意識形態上分析,主要是合作理念未深入人心、合作主體身份認同的爭論、公共責任缺位等;從體制機制上分析,主要存在應急合作協調機制、應急合作信息溝通的困境。但是在當前,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為核心內容的新亞洲安全觀為各國深入推進旅游突發事件的合作治理奠定了觀念上的可能性;新自由主義提出的安全國際制度可以幫助國家確定利益和規范行為,為各國旅游突發事件的合作治理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 (4)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共同體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本研究認為應急合作共同體的建立是擁有共同的認同、共同的價值觀的共同體能夠進行多方位直接的互動關系,具有互惠和利他主義的規范、認同和社會化建構的過程。中國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的外生性邏輯抽象為:共同的安全威脅、旅游突發事件的介入在國家之間形成“長期的共同利益”與“集體身份認同”,是形成國家對應急合作可靠預期的核心要素,并*終促進應急合作共同體的建設。中國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的內生性邏輯刻畫為:規則深化、制度規范和認同建構,認同建構的自我約束、共同命運和同質性三個變量雖然共同作用于合作成員國之間集體認同的形成與深化,但并不是同時需要。其中自我約束為首要因素,共同命運和同質性作為次要因素,形成集體身份的必要條件是次要因素中至少一個因素要同自我約束相結合,三個變量同時存在程度越高,集體認同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5)出境旅游應急合作需建構多主體網絡治理體系。出境旅游應急合作治理強調對“多部門協作”和“多元治理”理念的推崇,中國應該致力于形成多元主體共治的合作體系。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跨越了國家行政邊界的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社會組織和游客群體,在共同安全利益和風險威脅的基礎上,本著自愿原則,根據共同的契約約定,針對旅游突發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共防、共治和共擔的合作行為,其涵蓋了旅游應急處置全過程的深度合作。在網絡治理理論的指導下,出境旅游突發事件合作治理網絡的形成本質上是各國政府、市場、社會和游客等多元主體為了共同價值,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以共同準則約束行動主體進行資源共享、協同合作的結果。從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旅游應急合作內容、旅游應急合作的網絡結構、旅游應急合作網絡的現實條件來看,旅游應急合作模式可以歸為四種類型:“借勢”領導型合作、“地緣”相鄰型合作、“抱團”共享型合作、“問題”解決型合作四種模式。 (6)出境旅游應急合作機制涵蓋應急處置全過程。本研究從應對出境旅游突發事件的角度出發,通過范式推演,抽取出預防、預警、響應、控制和恢復五個階段的治理機制。預防機制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市場中各企業在活動開展之前對危險源、有害因素和活動風險進行辨識并確定風險等級,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采取針對性措施,需要出境旅游中應急管理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應急預警機制就是在監測到危險預兆時,多元治理主體積極對出境安全風險進行識別、分類、評估,針對風險的特點和程度從多個信息渠道發布預警信息,提醒我國出境游客、駐外企業提前采取安全措施。應急響應機制是突發事件發生后所采取的處置、響應、合作和救援等一系列活動及治理路徑的集合體。應急控制機制是在危機事件發生后迅速做出反應,獲取危機信息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的集合機制。應急善后機制是在出境旅游突發事件過后,為了彌補損失、重振市場、恢復形象,四方治理主體通力開展的善后協調處置行為和邏輯的集合。 (7)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應堅持多元主體協作、提高協作效率的策略及現實的發展路徑。主要包括,在政府層面:雙邊政府應加強應急合作協調對話機制;建立制度約束與權力制衡機制;完善海外領事保護機制等。市場層面:建設突發風險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商業性緊急救援服務;建立旅游保險化解機制等。社會層面:深化社會認同機制;開拓應急資源的籌集與援助;發揮華僑華人的救援協助作用等。游客層面:增強游客安全意識;提升應急自救、互救和他救技能;做好應急風險防范等。 上述問題的研究和回答,對于推動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安全合作治理體制與機制的變革與發展,增強應對各種境外安全事件風險的能力,建立有效的出境旅游安全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邏輯與機制研究 目錄
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發事件應急合作治理邏輯與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鄒永廣,管理學博士,現任華僑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入選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計劃、泉州市高層次人才。主要從事旅游管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安全管理、區域旅游發展戰略。發表CSSCI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級、地廳級項目5項,擔任《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旅游學刊》《旅游論壇》等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