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模式與路徑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46730
- 條形碼:9787301346730 ; 978-7-301-34673-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模式與路徑 本書特色
作者從實證維度考察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法理基礎、實踐模式與優化路徑,運用實證研究方法與受訪對象進行客觀、中立的訪談、座談,并進行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為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研究與完善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同時,作者在比較法視野下考察了域外及我國臺灣地區的相關經驗并選擇性地加以吸收借鑒,對我國大陸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改革前沿和完善路徑進行探討。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模式與路徑 內容簡介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是衡量一國司法人權保障程度的重要標尺。本書以特別程序的法理化、模式化、實證化和本土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煉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一般法理與特殊法理。其以國家親權、未成年人福利和恢復性司法作為法理指引,概括了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三種運行模式,即特殊監護模式、優先保護模式和修復關系模式,探討特別程序的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程序的實踐樣態與程序邏輯。結合域外有益經驗與本土實踐,本書認為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改革方向為“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以保障福利為基礎,強調通過正當程序保障未成年人福利,試圖從“技術性改良”走向“制度性變革”,逐步實現由量到質的蛻變,*終邁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真正發揮程序保護之功效。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模式與路徑 目錄
**章導論
**節引言
第二節文獻綜述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意義
第四節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五節結構安排與研究難點
第二章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法理架構
**節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探討的邏輯起點
第二節國際公約對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影響
第三節變遷中的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
第四節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理論認知 第三章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模式
**節特殊監護模式
第二節優先保護模式
第三節修復關系模式
第四節改革面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
第五節邁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 中篇程序與邏輯
第四章未成年人刑事偵查程序研究
**節合適成年人參與效果的考察與職能重塑
第二節未成年人羈押率的影響因素與程序性控制
第三節律師幫助的定位與職能重構
第四節違反偵查程序的制裁模式與路徑選擇 第五章未成年人刑事審查起訴程序研究
**節附條件不起訴的運行邏輯
第二節分案起訴制度
第三節未成年人社會觀護體系建構 第六章未成年人刑事審判與執行程序研究
**節圓桌審判與庭審教育的法理基礎與路徑選擇
第二節社會調查報告的證據效力
第三節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理念與路徑
第四節社工組織參與社區矯正的模式與路徑 下篇實踐與路徑
第七章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改革前沿
**節國外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改革前沿
第二節我國臺灣地區“少事法”的演進脈絡與改革趨勢
第三節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審思 第八章結語:邁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 [附件]
未成年人刑事偵訴審程序實施現狀的調查問卷
未成年人刑事偵訴審程序實施現狀與改革前沿之訪談提綱
我國臺灣地區少年司法制度發展趨勢與改革前沿之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后記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模式與路徑 作者簡介
自正法,云南玉溪人,法學博士,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詢專家等職。曾在臺灣大學、早稻田大學訪學,在《政法論壇》《法制與社會發展》《法學論壇》《政法論叢》《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志》等發表論文60余篇,論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出版《刑事訴訟法理與程序邏輯》等專著、編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獲第四屆陳光中訴訟法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西部國培示范項目實踐教學競賽一等獎等榮譽。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