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學區空間北京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15101
- 條形碼:9787302615101 ; 978-7-302-61510-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區空間北京城 本書特色
從學區的教育資源均衡、路徑空間品質提升、學區周邊住宅價格影響等方面做了探索性分析,從整體形態特征與學區與城市關系兩方面提出了清晰的研究結論。
學區空間北京城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北京這樣一座超大規模城市學區空間現實問題進行了探索,通過不同尺度和層級的分析,聚焦當代北京學區空間的突出問題,并吸取國外其他城市經驗,展望了北京的發展前景,對于北京學區空間的優化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學區空間北京城 目錄
**章 緒論 001
一、學區與學區空間的概念 003
1. 學區與學區空間概念闡釋 004
2. 立足北京的選題背景與意義 016
3. 研究范圍界定及空間層級 020
4. 研究思路、方法與框架 023
二、西方學區的發展與現狀 030
1. 學區的緣起與發展 030
2. 世界主要國家基礎教育學區發展與入學制度 034
3. 20 世紀以來美國城市學區空間發展脈絡圖 040
三、學區空間相關研究綜述 048
1. 教育空間與地方教育地理學相關研究 050
2. 學區制度與學區管理機制的相關研究 053
3. 學區教育資源配置標準相關研究綜述 055
4. 學區劃分與學校空間布局的相關研究 056
5. 兒童空間與通學路徑的相關研究實踐 058
6. 學校質量在住房價值中的資本化效應 061 第二章 北京學區空間發展概述 069
一、明—民國北京基礎教育空間發展概況 070
1. 明時期的基礎教育發展概況 070
2. 清初學校分布與八旗界域概況(1750 年) 072
3. 晚清學校分布與學區邊界概況(1907 年) 079
4. 民國學校分布與學區邊界概況(1917 年、1947 年) 086
二、學區空間的規劃設計發展與實 097
1. 理念變化——從“田園城市”到“精明增長” 097
2. 指標設定——基礎教育專項規劃指標設定 101
3. 現實情況——教育設施規劃建設中的現狀 104
4. 方法路徑——學區劃分的理念原則與方法 105
三、當代北京學區空間發展的基本現狀 108
1. 學區與教育資源的分布 108
2. 人口與教育資源的匹配 114
3. 形成不均衡狀態的原因 114
4. 聚焦學區空間研究議題 116 第三章 北京學區空間整體形態特征分析 121
一、學區空間形態解讀 122
1. 學區空間形態的構成要素 122
2. 學區空間形態的量化方法 124
3. 學區空間形態的量化意義 126
二、學區空間網絡組構特征 127
1. 學區空間整體組構模型的驗證 131
2. 前景背景的雙重結構(公共性) 132
3. 多層級的中心性結構(可達性) 138
4. 學區空間的模糊邊界(簇群性) 143
5. 學區空間的空間效率與標準化整合度分析 148
三、學區空間形態指標特征 159
1. 學區空間形態指標的定義和聚合方式 159
2. 學區空間形態指標的聚類分析 160
3. 學區為單元的教育資源空間形態指標聚類分析 162
四、學區空間用地功能混合特征 165
1. 學區空間用地功能混合度的概念解析 165
2. 學區空間用地全功能性質混合度解析 167
3. 基于日常功能的學區空間主要用地混合度解析 169 第四章 學區空間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 173
一、學區教育資源的內涵與均衡布局的概念 174
1. 學區教育資源的內涵 174
2. 均衡發展的理念認知 175
二、學區學生和學校的空間分布特征 178
1. 基礎教育就學學生人數空間布局特征 178
2. 學校在學區空間中的覆蓋范圍及正態組構分布 182
三、學區教育資源指標的聚類分析 187
1. 以學區為單位的學生人數、教師人數、師生比聚類分析 187
2. 學區生均指標的空間聚類 189
3. 學區空間教育承載力的差異化表現 191
四、學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優化路徑 194
1. 對現狀的清晰認知和對未來的準確預判 194
2. 初步設立學區運行準則、標準化校點資源配置 194
3. 合理設計動態調整實現教育資源的精準投放 195 第五章 學區空間通學路徑品質提升研究 197
一、學區街道空間品質的評價視角與方法 198
1. 街道空間分析的評價視角 198
2. 兒童與城市環境的研究概述 200
3. 三種通學方式與街道空間體驗 205
二、學區街道空間的可理解度及街網密度 207
1. 學區空間組構可理解度差異 207
2. 學區空間組構的路網密度差異 210
3. 學區空間中的慢行核心區 0.5~1 km 211
三、學校門口街道空間現狀與空間效率 215
1. 學校門口街道空間現狀調研 215
2. 學校門口街道空間問題梳理 217
3. 通學路徑空間效率與評價指標 226
四、通學路徑空間的等級評判與設計策略 237
1. 學區路徑空間環境的設計理念 237
2. 學區路徑空間環境的設計措施 240 第六章 空間組構對學區住宅價格的影響 243
一、學區房價格研究的背景概述 244
1. 理解學區物業價格增長的原動力 244
2. 高考選拔制度下的清北西海情結 250
3. 學區房價格相關研究的局限性 253
二、學區二手房漲幅與空間組構的關系 255
1. 學區住宅價格分布的時空點格局 256
2. 學區住宅均價變化和漲幅的空間聚類分析 258
3. 學區房價增幅與空間組構相關性分析 261
三、緩解學區房價高漲的路徑初探 265
1. 金融政策手段抑制房價增幅增速 266
2. 均衡學區教育產出消除極化效應 266
3. 改革與完善戶籍政策 266
4. 城市規劃設計管理工作的預判 267
5. 改革與完善財稅政策 268 第七章 結語 269
一、結論與創新 270
二、困難與不足 272
三、研究展望 273 參考文獻 277
后記 285
一、學區與學區空間的概念 003
1. 學區與學區空間概念闡釋 004
2. 立足北京的選題背景與意義 016
3. 研究范圍界定及空間層級 020
4. 研究思路、方法與框架 023
二、西方學區的發展與現狀 030
1. 學區的緣起與發展 030
2. 世界主要國家基礎教育學區發展與入學制度 034
3. 20 世紀以來美國城市學區空間發展脈絡圖 040
三、學區空間相關研究綜述 048
1. 教育空間與地方教育地理學相關研究 050
2. 學區制度與學區管理機制的相關研究 053
3. 學區教育資源配置標準相關研究綜述 055
4. 學區劃分與學校空間布局的相關研究 056
5. 兒童空間與通學路徑的相關研究實踐 058
6. 學校質量在住房價值中的資本化效應 061 第二章 北京學區空間發展概述 069
一、明—民國北京基礎教育空間發展概況 070
1. 明時期的基礎教育發展概況 070
2. 清初學校分布與八旗界域概況(1750 年) 072
3. 晚清學校分布與學區邊界概況(1907 年) 079
4. 民國學校分布與學區邊界概況(1917 年、1947 年) 086
二、學區空間的規劃設計發展與實 097
1. 理念變化——從“田園城市”到“精明增長” 097
2. 指標設定——基礎教育專項規劃指標設定 101
3. 現實情況——教育設施規劃建設中的現狀 104
4. 方法路徑——學區劃分的理念原則與方法 105
三、當代北京學區空間發展的基本現狀 108
1. 學區與教育資源的分布 108
2. 人口與教育資源的匹配 114
3. 形成不均衡狀態的原因 114
4. 聚焦學區空間研究議題 116 第三章 北京學區空間整體形態特征分析 121
一、學區空間形態解讀 122
1. 學區空間形態的構成要素 122
2. 學區空間形態的量化方法 124
3. 學區空間形態的量化意義 126
二、學區空間網絡組構特征 127
1. 學區空間整體組構模型的驗證 131
2. 前景背景的雙重結構(公共性) 132
3. 多層級的中心性結構(可達性) 138
4. 學區空間的模糊邊界(簇群性) 143
5. 學區空間的空間效率與標準化整合度分析 148
三、學區空間形態指標特征 159
1. 學區空間形態指標的定義和聚合方式 159
2. 學區空間形態指標的聚類分析 160
3. 學區為單元的教育資源空間形態指標聚類分析 162
四、學區空間用地功能混合特征 165
1. 學區空間用地功能混合度的概念解析 165
2. 學區空間用地全功能性質混合度解析 167
3. 基于日常功能的學區空間主要用地混合度解析 169 第四章 學區空間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 173
一、學區教育資源的內涵與均衡布局的概念 174
1. 學區教育資源的內涵 174
2. 均衡發展的理念認知 175
二、學區學生和學校的空間分布特征 178
1. 基礎教育就學學生人數空間布局特征 178
2. 學校在學區空間中的覆蓋范圍及正態組構分布 182
三、學區教育資源指標的聚類分析 187
1. 以學區為單位的學生人數、教師人數、師生比聚類分析 187
2. 學區生均指標的空間聚類 189
3. 學區空間教育承載力的差異化表現 191
四、學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優化路徑 194
1. 對現狀的清晰認知和對未來的準確預判 194
2. 初步設立學區運行準則、標準化校點資源配置 194
3. 合理設計動態調整實現教育資源的精準投放 195 第五章 學區空間通學路徑品質提升研究 197
一、學區街道空間品質的評價視角與方法 198
1. 街道空間分析的評價視角 198
2. 兒童與城市環境的研究概述 200
3. 三種通學方式與街道空間體驗 205
二、學區街道空間的可理解度及街網密度 207
1. 學區空間組構可理解度差異 207
2. 學區空間組構的路網密度差異 210
3. 學區空間中的慢行核心區 0.5~1 km 211
三、學校門口街道空間現狀與空間效率 215
1. 學校門口街道空間現狀調研 215
2. 學校門口街道空間問題梳理 217
3. 通學路徑空間效率與評價指標 226
四、通學路徑空間的等級評判與設計策略 237
1. 學區路徑空間環境的設計理念 237
2. 學區路徑空間環境的設計措施 240 第六章 空間組構對學區住宅價格的影響 243
一、學區房價格研究的背景概述 244
1. 理解學區物業價格增長的原動力 244
2. 高考選拔制度下的清北西海情結 250
3. 學區房價格相關研究的局限性 253
二、學區二手房漲幅與空間組構的關系 255
1. 學區住宅價格分布的時空點格局 256
2. 學區住宅均價變化和漲幅的空間聚類分析 258
3. 學區房價增幅與空間組構相關性分析 261
三、緩解學區房價高漲的路徑初探 265
1. 金融政策手段抑制房價增幅增速 266
2. 均衡學區教育產出消除極化效應 266
3. 改革與完善戶籍政策 266
4. 城市規劃設計管理工作的預判 267
5. 改革與完善財稅政策 268 第七章 結語 269
一、結論與創新 270
二、困難與不足 272
三、研究展望 273 參考文獻 277
后記 285
展開全部
學區空間北京城 作者簡介
萬博,2008年6月獲建筑學學士學位,2011年6月獲建筑學碩士學位,2018年6月獲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師從朱文一教授,主攻建筑與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方向,博士論文《當代北京學區空間研究》,聚焦當代北京學區空間展開研究,建構了以學區為視角的城市空間研究框架,是一種適用于分析、研究當代學區空間形態的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體系,論文獲評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