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基于魚類游泳行為特性的魚道水力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68605
- 條形碼:9787030768605 ; 978-7-03-076860-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魚類游泳行為特性的魚道水力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較系統地闡述魚類游泳行為特性及過魚設施的水力學問題,主要包括魚類游泳能力試驗方法及典型魚種的游泳能力指標,魚類上溯游泳行為對水動力因子的響應特性,基于個體的魚類上溯數學模型,誘魚水流條件,光、聲、氣泡幕等非常規驅/誘魚技術等。本書是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研究所多年研究成果積累的基礎上撰寫而成。書中部分圖片彩圖請掃圖旁二維碼。本書部分插圖附有彩圖二維碼,掃碼可見。
基于魚類游泳行為特性的魚道水力學研究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引言
1.2 過魚設施水力學的研究背景
1.3 外研究進展
1.3.1 外過魚設施建設情況
1.3.2 魚類游泳能力研究進展
1.3.3 魚類游泳行為對水動力因子的響應機制研究進展
1.3.4 集魚系統進口誘魚技術研究進展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2章 典型魚類游泳能力試驗
2.1 引言
2.2 長江流域魚類資源概況
2.2.1 長江魚類區系分布
2.2.2 長江魚類洄游概況
2.2.3 長江魚類種質資源狀況
2.3 試驗魚種的生態習性
2.3.1 黃顙魚
2.3.2 大鰭鳠
2.3.3 長吻
2.3.4 大口鲇
2.3.5 巖原鯉
2.3.6 中華倒刺鲃
2.3.7 白甲魚
2.3.8 草魚
2.4 試驗內容及方法
2.4.1 試驗內容
2.4.2 試驗方法
2.5 臨界游泳速度和突進游泳速度測定結果
2.5.1 黃顙魚
2.5.2 大鰭鳠
2.5.3 長吻
2.5.4 大口鲇
2.5.5 巖原鯉
2.5.6 中華倒刺鲃
2.5.7 白甲魚
2.5.8 草魚
2.6 感應流速測定結果
2.7 討論與啟示
第3章 草魚幼魚游泳行為對流速的響應特性
3.1 引言
3.2 流速遞增條件下的魚類游泳行為分類
3.3 流速遞增條件下的草魚游泳行為分析
3.4 基于突進游泳速度指標的魚道池室主流設計閾值
第4章 草魚幼魚連續上溯試驗
4.1 引言
4.2 魚類多級池室連續上溯試驗設計
4.2.1 試驗模型
4.2.2 試驗用魚及環境
4.2.3 試驗方法
4.3 魚道池室流場的獲取與水力特性分析
4.3.1 魚道池室流場數學模擬方法
4.3.2 實體模型上的流場測量
4.3.3 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的結果對比與驗證
4.3.4 豎縫式魚道水力特性分析
4.4 試驗魚游泳軌跡的提取方法
第5章 魚道池室特征水流對魚類上溯行為的影響
5.1 引言
5.2 多級魚道池室草魚幼魚上溯成功率
5.3 草魚幼魚上溯成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5.3.1 魚道流量對魚類上溯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5.3.2 豎縫隔板導角對魚類上溯成功率的影響分析
5.4 反映流態的水動力因子對試驗魚上溯軌跡的影響
5.4.1 試驗魚上溯軌跡分析
5.4.2 魚道池室內部水動力因子對試驗魚上溯路徑的影響分析
5.4.3 阻力對試驗魚上溯路徑的影響分析
5.4.4 豎縫處水動力因子對試驗魚上溯路徑的影響分析
第6章 單池室流場下的草魚適應性
6.1 引言
6.2 試驗設計
6.3 不同導角和流量下池室內試驗魚分布情況
6.3.1 試驗魚在30°導角魚道流場的分布情況
6.3.2 試驗魚在45°導角魚道流場的分布情況
6.3.3 試驗魚在60°導角魚道流場的分布情況
6.4 試驗魚對回流區尺度的適應性分析
6.5 試驗魚對其他水動力因子的適應性分析
6.5.1 草魚幼魚對流速、紊動能的適應性
6.5.2 草魚幼魚對水流阻力的適應性
第7章 魚類動態數值模型及魚道過魚模擬
7.1 引言
7.2 基于個體模式的魚類動態數值模型
7.2.1 基于個體模式的模型的簡介
7.2.2 基于個體模式的魚類動態數值模型的建立
7.2.3 魚類生態水力學耦合模型
7.2.4 耦合模型的驗證
7.3 魚類動態數值模型在魚道中的應用
7.3.1 魚道物理模型設計
7.3.2 魚道過魚過程模型
7.3.3 模擬結果及其對魚道設計的意義
第8章 集誘魚系統進口位置的選擇
8.1 引言
8.2 模型建立
8.3 壩下河段流場分析
8.4 基于魚類壩下集群效應的集誘魚系統進口位置的選擇
8.4.1 集誘魚 工況下的進口位置選擇
8.4.2 集誘魚一般工況下的進口位置選擇
第9章 過魚設施進口水流誘魚技術
9.1 引言
9.2 試驗設計
9.2.1 試驗裝置設計
9.2.2 試驗用魚及試驗條件
9.2.3 試驗方法及試驗工況
9.3 誘魚水流角度及流速研究
9.3.1 類試驗工況的結果
9.3.2 第二類試驗工況的結果
9.4 草魚上溯通道的適宜水動力條件研究
9.4.1 試驗水槽內流場獲取
9.4.2 試驗魚上溯軌跡與反映流態的水動力因子響應分析
0章 光、聲、氣泡幕等 規驅/誘魚技術
10.1 引言
10.2 光、聲誘魚機理
10.2.1 燈光誘魚機理及實踐
10.2.2 聲響誘魚機理及實踐
10.3 光、聲、氣泡幕等 規驅/誘魚技術在過魚設施上的應用
10.4 試驗設計
10.4.1 光誘試驗設計
10.4.2 氣泡幕試驗設計
10.4.3 試驗工況
10.5 規誘魚試驗結果分析
10.5.1 光、聲試驗結果
10.5.2 氣泡幕試驗結果
10.6 討論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