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與雙重價值鏈嵌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58758
- 條形碼:9787550458758 ; 978-7-5504-587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技術進步與雙重價值鏈嵌入 本書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經濟全球化,中國憑借勞動力優勢承接了來自 發達國家的部分產業轉移。同時,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使得中國面臨著龐 大的國外市場需求,在供需契合的國際循環之下,中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均實現了飛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雖然 現有研究表明,跨國生產并不會損害勞動者的利益,但部分國家對中國融入全球分工的擔憂和恐慌, 逐漸演變為“逆全球化”思潮,使得中國的進出口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環境壁壘和知識產權壁壘,經貿摩擦逐漸加劇。在后危機時代,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使得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在外部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現實背景下,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供需不匹配、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日漸突出。面對內憂外患的發展困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技術進步與雙重價值鏈嵌入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全球價值鏈重塑、中國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背景,以國內價值鏈分工和全球價值鏈分工作為促進“大循環、雙循環”的切入點,通過編制考慮區域異質性的區域嵌入國際的投入產出表,構建雙重價值鏈視角下的區域貿易增加值和生產分工位置核算框架,測算了中國及各區域的雙重價值鏈嵌入度,從全國、地區、部門、地區部門角度分析了雙重價值鏈的嵌入特征。本書從技術進步的視角,系統考察了技術進步作為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對中國各區域雙重價值鏈嵌入的影響及其在地區、部門、時間等層面的異質性。
技術進步與雙重價值鏈嵌入 目錄
1 緒論 / 1
1. 1 研究背景 / 1
1. 2 研究意義 / 9
1. 2. 1 理論意義 / 9
1. 2. 2 現實意義 / 11
1. 3 研究內容、 方法及框架 / 11
1. 3. 1 研究內容 / 11
1. 3. 2 研究方法 / 13
1. 3. 3 研究框架 / 15
1. 4 本書的創新點 / 18
2 文獻綜述 / 21
2. 1 價值鏈分工相關研究 / 21
2. 1. 1 相關概念 / 21
2. 1. 2 價值鏈分工測算研究 / 24
2. 1. 3 價值鏈分工的影響因素研究 / 26
2. 1. 4 價值鏈嵌入路徑研究 / 27
2. 2 技術進步相關研究 / 28
2. 2. 1 技術進步相關理論研究 / 28
2. 2. 2 技術進步測算研究 / 30
2. 3 投入產出表相關研究 / 32
2. 3. 1 國內投入產出表 / 32
2. 3. 2 地區或區域間投入產出表 / 33
2. 3. 3 國際投入產出表 / 33
2. 3. 4 拓展的投入產出表 / 35
2. 4 技術進步與價值鏈分工關系研究 / 36
2. 4. 1 價值鏈分工對技術進步的影響 / 36
2. 4. 2 技術進步對價值鏈分工的影響 / 38
2. 5 文獻述評 / 40
2. 5. 1 價值鏈分工測算方法 / 40
2. 5. 2 價值鏈的分解思路 / 41
2. 5. 3 投入產出表相關研究 / 41
2. 5. 4 技術進步與價值鏈嵌入的研究視角 / 42
3 技術進步與價值鏈嵌入的理論解釋 / 43
3. 1 理論分析 / 43
3. 1. 1 技術進步與產品比較優勢 / 44
3. 1. 2 技術進步與產業比較優勢 / 44
3. 1. 3 技術進步與地區比較優勢 / 45
3. 2 理論模型 / 45
3. 2. 1 無技術進步下的價值鏈嵌入 / 46
3. 2. 2 投入視角下考慮技術進步與價值鏈嵌入 / 48
3. 2. 3 產出視角下考慮技術進步的價值鏈嵌入 / 51
3. 3 數值模擬 / 54
3. 3. 1 投入視角下的模擬結果 / 54
3. 3. 2 產出視角下的模擬結果 / 58
3. 4 本章小結 / 61
4 雙重價值鏈嵌入的測算與特征分析 / 63
4. 1 區域嵌入國際的投入產出表的編制 / 64
4. 1. 1 基礎數據的處理 / 65
4. 1. 2 編制的原則和步驟 / 70
4. 2 雙重價值鏈嵌入程度的測算與特征分析 / 75
4. 2. 1 雙重價值鏈嵌入程度的測算 / 75
4. 2. 2 雙重價值鏈嵌入程度的特征分析 / 81
4. 3 雙重價值鏈嵌入位置的測算與特征分析 / 88
4. 3. 1 雙重價值鏈嵌入位置的測算 / 89
4. 3. 2 雙重價值鏈嵌入位置的特征分析 / 98
4. 4 本章小結 / 107
5 技術進步對雙重價值鏈嵌入影響的實證檢驗 / 110
5. 1 模型設定、 變量和數據說明 / 111
5. 1. 1 模型設定 / 111
5. 1. 2 變量說明 / 113
5. 1. 3 數據說明 / 115
5. 2 技術進步對雙重價值鏈嵌入程度的影響 / 115
5. 2. 1 技術進步是否促進了雙重價值鏈嵌入程度的提升 / 115
5. 2. 2 異質性分析 / 119
5. 2. 3 穩健性檢驗 / 125
5. 3 技術進步對雙重價值鏈嵌入位置的影響 / 136
5. 3. 1 技術進步是否推動了雙重價值鏈嵌入位置的轉變 / 136
5. 3. 2 異質性分析 / 139
5. 3. 3 穩健性檢驗 / 144
5. 4 本章小結 / 152
6 不同技術進步方式對雙重價值鏈嵌入的影響 / 156
6. 1 技術進步的分解和變量說明 / 156
6. 1. 1 技術進步的分解 / 156
6. 1. 2 模型和變量說明 / 158
6. 2 不同技術進步方式對雙重價值鏈嵌入程度的影響 / 158
6. 2. 1 基準分析 / 158
6. 2. 2 考慮區域異質性的分樣本檢驗 / 159
6. 2. 3 考慮部門異質性的分樣本檢驗 / 161
6. 2. 4 考慮技術差異的分樣本檢驗 / 163
6. 2. 5 考慮危機沖擊的分樣本檢驗 / 164
6. 3 不同技術進步方式對雙重價值鏈嵌入位置的影響 / 166
6. 3. 1 基準分析 / 166
6. 3. 2 考慮區域異質性的分樣本檢驗 / 167
6. 3. 3 考慮部門異質性的分樣本檢驗 / 169
6. 3. 4 考慮技術差異的分樣本檢驗 / 170
6. 3. 5 考慮危機沖擊的分樣本檢驗 / 172
6. 4 本章小結 / 173
7 研究結論、 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 176
7. 1 研究結論 / 177
7. 2 政策建議 / 181
7. 2. 1 優化技術進步對雙重價值鏈影響的政策建議 / 181
7. 2. 2 區域雙重價值鏈分工的政策建議 / 182
7. 2. 3 雙重價值鏈視角下危機應對的政策建議 / 184
7. 3 研究展望 / 185
參考文獻 / 186
附 錄 / 204
附錄 1 國內區域間投入產出表 18 部門對應表 / 204
附錄 2 世界投入產出表 (WIOD) 18 部門對應表 / 205
附錄 3 區域嵌入國際的投入產出表的編制 / 208
附錄 4 區域嵌入國際的投入產出表的有效性檢驗———基本特征分析 / 213
附錄 5 嵌入程度和位置的國際比較 / 226
附錄 6 區域嵌入國際的投入產出表的文獻比較 / 229
展開全部
技術進步與雙重價值鏈嵌入 作者簡介
何雅興,女,陜西人,博士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現為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投入產出、雙重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