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法律保障與預防性救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411706
- 條形碼:9787576411706 ; 978-7-5764-117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法律保障與預防性救濟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基本理論—理論基礎—現狀與問題—域外研究—制度構建” 的順序逐步深入,對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內涵、特征、歷史溯源、規范依據、應然功能、理論基礎、實施困局和成因、域外考察等內容進行深入剖析。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法律保障與預防性救濟 目錄
導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一)選題背景:風險社會下傳統環境規制的失靈
(二)選題意義:國家生態空間保護的預防性保護與多元共治
二、文獻綜述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基礎理論文獻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特殊性研究文獻
(三)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域外研究文獻
(四)國家生態保護紅線預防性法律保障制度研究現狀
三、基本思路與主要內容
四、研究方法
**編 “紅線”的基礎理論
第1章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基本理論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內涵與特征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內涵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特征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歷史溯源
(一)“統治型”紅線
(二)“管理型”紅線
(三)“多元共治型”紅線
三、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規范依據
(一)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保護紅線的關系
(二)自然保護地體系與生態保護紅線的關系
(三)地方規范性文件對紅線“落地”的主導作用
四、禁限權力是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應然功能
(一)我國環境規制改革“合作規制”路徑分析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本質是對環境規劃權的事前控制
(三)生態保護紅線“約束權力者”基本內容
五、本章小結
第2章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理論基礎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學基礎
(一)系統生態學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對系統生態學理論的適用
(三)基于系統生態學的生態安全價值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哲學基礎
(一)溝通行動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對溝通行動理論的適用
(三)基于溝通行動理論的綜合生態系統管理方法
三、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法學基礎
(一)環境權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對環境權理論的適用
(三)國家環保預防義務與公民環境權的對接
四、本章小結
第二編 “紅線”預防性救濟的域內外現狀
第3章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預防性救濟的實施困局與成因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實施現狀:以北京市為例
(一)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情況
(二)北京市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現狀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困局
(一)紅線劃定與實施標準的缺失
(二)生態空間管控模式的局限性
(三)集體土地產權與公民環境權的沖突
(四)紅線法律責任的地方性懸置
三、實施困局之成因
(一)主體層面:傳統環境行政權力配置問題
(二)程序層面:地方紅線治理對公眾參與程序的排斥
(三)責任層面:對公權力的預防性監督機制匱乏
四、本章小結
第4章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預防性救濟的域外考察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域外概況
(一)域外自然保護地概覽
(二)域外自然保護地典型類別
二、美國國家公園系統
(一)國家公園管理局與環保組織的抗衡
(二)國家公園的界限識別與劃定
(三)國家公園界限內外的利益博弈
三、歐洲生態網絡系統
(一)泛歐生態網絡的構建
(二)歐洲綠道的連通性分析
(三)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
四、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
(一)“去中心化”的社區生態資源管理
(二)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性評估”
(三)核心保護區外的“保護性租賃”
五、本章小結
第三編 “紅線”預防性救濟的法律制度構思
第5章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預防性法律保障制度基礎體系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立法框架
(一)紅線的再界定:以協調主體利益關系為中心
(二)立法框架:以明確紅線法律地位為前提
二、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立法重點
(一)主體要素:以設置獨立紅線管理機構為導向
(二)責任功能:以落實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為目標
三、國家生態保護紅線法律保障制度建構路徑
(一)構建以生態保護紅線為核心的生態空間管控體系
(二)強化紅線規劃司法審查制度
(三)完善紅線決策專家參與制度
(四)基于保護地役權制度建立紅線合同關系
(五)生態補償制度的市場化與益貧式發展實質對接
四、本章小結
第6章 “紅線”的預防性救濟要義:以預防性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為核心
一、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預防性司法救濟具體內容
(一)預防性司法救濟的兩個面向
(二)預防性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概念與特征
(三)預防性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隱憂與局限
二、檢察權適度司法化理論在預防性環境行政公益訴訟中的作用
(一)檢察權適度司法化的前提要件
(二)檢察權適度司法化的可能路徑
三、預防性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發展方向
(一)主體確認:明確檢察機關的行政監督權歸位
(二)程序配給:設置訴前檢察建議對審聽證程序
(三)權能優化:行政法律監督的范圍與深度拓展
四、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展開全部
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法律保障與預防性救濟 作者簡介
史一舒,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環境法、環境治理、生態空間保護。曾在《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人權》《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月旦法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擔任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等國家級與省部級課題主持人。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