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河口近岸典型生態系統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61026
- 條形碼:9787030761026 ; 978-7-03-07610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口近岸典型生態系統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氮穩定同位素示蹤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圍繞河口、海灣、鄰近海域、泥質潮灘、鹽沼濕地、紅樹林、養殖塘、海洋牧場等生態系統開展沉積物關鍵氮循環過程。旨在準確的定量和估算河口近岸沉積物中各氮轉化速率并探討其影響機制;更好的認識該生態系統活性氮的歸趨、轉化情況,以期為控制河口氮素平衡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
河口近岸典型生態系統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研究 目錄
“博士后文庫”序言
前言
第1章 河口近岸沉積物氮循環 1
1.1 氮循環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1.1 氮循環研究歷程 1
1.1.2 河口近岸氮循環研究意義 3
1.2 河口近岸氮循環研究進展 4
1.2.1 反硝化研究進展 4
1.2.2 厭氧氨氧化研究進展 9
1.2.3 DNRA研究進展 12
1.2.4 硝化作用研究進展 14
1.2.5 固氮研究進展 15
1.2.6 氮礦化與同化研究進展 16
1.3 氮循環測定方法研究進展 17
第2章 利用薄膜進樣質譜測定河口近岸沉積物硝化與硝酸鹽同化過程 20
2.1 引言 20
2.2 材料與方法 21
2.2.1 15NO3-測定方法 21
2.2.2 15NO3-還原條件和標準*線的優化 22
2.3 結果與討論 23
2.3.1 15NO3-還原條件的優化 23
2.3.2 REOX/MIMS度和度 26
2.3.3 測硝化與硝酸鹽同化速率 28
2.3.4 REOX/MIMS優缺點及應用 28
2.4 本章小結 32
第3章 *大渾濁帶對河口沉積物硝酸鹽還原過程的影響 33
3.1 引言 33
3.2 材料與方法 36
3.2.1 研究區概況與樣品采集 36
3.2.2 站點理化質測定 37
3.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38
3.2.4 微生能基因測定 39
3.2.5 統計與分析 40
3.3 結果與討論 41
3.3.1 水體和沉積物理化參數變化 41
3.3.2 NOx-去除過程的變化 43
3.4 討論 47
3.4.1 渾濁度介導的初級生產力對沉積物NOx-去除過程的影響 47
3.4.2 氮損失、氮保留及其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53
3.5 本章小結 56
第4章 *大渾濁帶對河口沉積物氮礦化與同化過程的影響 57
4.1 引言 57
4.2 材料與方法 58
4.2.1 研究區概況與樣品采集 58
4.2.2 站點理化質測定 59
4.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59
4.2.4 微生能基因測定 60
4.2.5 統計與分析 60
4.3 結果與分析 61
4.3.1 水體及沉積物理化質 61
4.3.2 微生物介導的氮轉化過程 62
4.3.3 氮轉化過程的多重線回歸分析 66
4.4 討論 68
4.4.1 藻類來源有機物對河口表層沉積物氮礦化和同化過程影響 68
4.4.2 環境因素對氮礦化與氨同化過程的調節作用 72
4.4.3 生態環境意義 74
4.4.4 方法評估 76
4.5 本章小結 76
第5章 海灣沉積物硝酸鹽還原過程研究 78
5.1 引言 78
5.2 材料與方法 79
5.2.1 研究區概況及樣品采集 79
5.2.2 沉積物理化質測定 80
5.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80
5.2.4 統計與分析 81
5.3 結果與分析 81
5.3.1 站點理化質時空分布特征 81
5.3.2 硝酸鹽還原速率及比例時空分布特征 87
5.3.3 關鍵控制因素 89
5.4 討論 90
5.4.1 鹽度梯度下硝酸鹽還原過程關鍵控制因素探討 90
5.4.2 國內外對比及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93
5.5 本章小結 96
第6章 海洋牧場表層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研究 98
6.1 引言 98
6.2 材料與方法 100
6.2.1 研究區概況與樣品采集 100
6.2.2 環境參數測定 101
6.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101
6.2.4 微生物菌群特征測定 101
6.2.5 Illumina擴增子測序 102
6.2.6 統計與分析 102
6.3 結果與分析 103
6.3.1 站點理化質 103
6.3.2 硝酸鹽還原過程 104
6.3.3能基因豐度 105
6.3.4 nosZ與nrf能基因組成與多樣 106
6.3.5 氮轉化速率能基因特征關聯 108
6.4 討論 110
6.4.1 輕度厭氧對硝酸鹽還原過程的影響 110
6.4.2 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115
6.5 本章小結 116
第7章 互花米入侵對紅樹林沉積物硝酸鹽還原過程影響研究 117
7.1 引言 117
7.2 材料與方法 118
7.2.1 研究區域概況和樣品采集 118
7.2.2 沉積物理化質測定 119
7.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119
7.2.4 微生能基因測定 119
7.2.5 統計與分析 119
7.3 結果與分析 120
7.3.1 沉積物理化質 120
7.3.2 硝酸鹽還原過程速率及貢獻比 121
7.3.3 沉積物理化質對硝酸鹽還原過程的影響 123
7.4 討論 125
7.4.1 沉積物硝酸鹽還原過程的影響因素 125
7.4.2 關于互花米入侵紅樹林硝酸鹽異化還原過程的生態環境效應 128
7.5 本章小結 130
第8章 紅樹林保護與修復對濕地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的影響 132
8.1 引言 132
8.2 材料與方法 133
8.2.1 研究區域及抽樣 133
8.2.2 環境參數測定 134
8.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134
8.2.4 微生能基因測定 134
8.2.5 統計與分析 135
8.3 結果與分析 135
8.3.1 環境參數 135
8.3.2 NOx-還原過程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 136
8.4 討論 139
8.4.1 探討不同生長年限紅樹林沉積物NOx還原過程的關鍵影響因素 139
8.4.2 紅樹林保護與修復對脫氮和氮保留的影響及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143
8.5 本章小結 147
第9章 圍墾養殖對河口濕地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影響研究 148
9.1 引言 148
9.2 材料與方法 149
9.2.1 研究區域概況及樣品采集 149
9.2.2 沉積物理化質測定 150
9.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150
9.2.4 統計與分析 150
9.3 結果與分析 151
9.3.1 上覆水體理化質 151
9.3.2 沉積物理化質 151
9.3.3 硝酸鹽異化還原速率及其百分比的時空分布特征 152
9.4 討論 154
9.4.1 養殖塘硝酸鹽異化還原速率的關鍵影響因素探討 154
9.4.2 沉積物硝酸鹽異化還原過程貢獻比例的關鍵影響因素探討 156
9.4.3 養殖生態系統硝酸鹽異化還原過程的生態環境效應 157
9.5 本章小結 160
第10章 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對潮灘濕地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的影響 161
10.1 引言 161
10.2 材料與方法 164
10.2.1 研究區概況與樣品采集 164
10.2.2 沉積物/土壤理化質測定 166
10.2.3 氮轉化速率測定 166
10.2.4 統計與分析 166
10.3 結果與分析 167
10.3.1 土壤/沉積物的物理化學質 167
10.3.2 硝酸鹽還原過程 169
10.4 討論 172
10.4.1 土地利用對紅樹林沉積物理化質的影響 172
10.4.2 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174
10.5 本章小結 178
第11章 城市河網-河口及鄰近海域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研究 179
11.1 引言 179
11.2 材料與方法 180
11.2.1 研究區概況與樣點采集 180
11.2.2 環境參數測定 181
11.2.3 硝酸鹽還原速率測定 182
11.2.4 微生能基因測定 182
11.2.5 統計與分析 182
11.3 結果與分析 182
11.3.1 城市河網-河口及鄰近海域環境參數 182
11.3.2 城市河網-河口及鄰近海域沉積物硝酸鹽還原過程時空分布特征 184
11.3.3 硝酸鹽還原過程的關鍵控制影響因素 188
11.4 討論 189
11.4.1 城市河網-河口及鄰近海域沉積物硝酸鹽還原過程關鍵控制因素探討 190
11.4.2 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192
11.5 本章小結 193
第12章 河口沉積物氮循環關鍵過程、影響因素及環境意義 194
12.1 引言 194
12.2 材料與方法 195
12.2.1 研究區域概況及樣品采集 195
12.2.2 站位理化質 196
12.2.3 理化質與潛在速率測定 197
12.2.4 DNA提取與定量PCR 198
12.2.5 統計與分析 199
12.3 結果與分析 200
12.3.1 站位理化質 200
12.3.2 關鍵N循環過程活空間分布特征 204
12.3.3 關鍵N循環過能基因空間分布特征 205
12.3.4 關鍵氮循環過程與環境因子關系 207
12.4 討論 208
12.4.1 N循環過程關鍵控制影響因子探討 208
12.4.2 N轉換通量及生態環境意義探討 213
12.5 本章小結 216
主要參考文獻 218
編后記 26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