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鍶潮涌動——中國鍶產業的科學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39741
- 條形碼:9787122439741 ; 978-7-122-43974-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鍶潮涌動——中國鍶產業的科學與技術 本書特色
1.本書對鍶產業進行了細致、全面的梳理,從基礎的鍶元素與化合物介紹,到鍶化學品的生產與行業發展展望,有助于讀者快速了解鍶產業相關的知識與信息。2.鍶是重要的金屬資源,科普傳播鍶元素開發、生產、利用,有助于發展我國鍶產業,使鍶化合物更好地在電子、化工、醫療、輕工、光學等領域發揮作用。3.本書科研團隊多年來從事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與多家研究院所、企業有著長遠的合作關系,本書反映了作者團隊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成果,有助于鍶領域相關的企業,科研單位以及為地方政府管理人員把握產業發展情況,為規劃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也可為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科學技術規劃等提供借鑒。
鍶潮涌動——中國鍶產業的科學與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我國鍶產業發展所涉及的科學基礎與技術問題,以科技研發引領產業發展為使命,內容包括緒論(“鍶”緒萬千)、鍶元素化學與資源開發(飲水“鍶”源)、鍶元素四大效應的科學思考(深“鍶”熟慮)、大宗鍶化學品的追蹤溯源(三“鍶”而行)、鍶產業轉型的著力點與關鍵技術(“鍶”前想后)、鍶增強材料與強化機理(千“鍶”萬縷)、鈦酸鍶功能材料(奇“鍶”妙想)、結語與展望(打造“世界鍶都”);另外,書后附有專有名詞縮寫與符號表、鍶領域相關標準規范節選,便于讀者參閱。本書具有較好的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技術性,旨在為鍶領域的科學研究及產業技術發展奠定良好理論基礎并提供科學指導,可供從事戰略金屬資源、新材料、環境、新能源及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科普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冶金與能源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鍶潮涌動——中國鍶產業的科學與技術 目錄
1.1 鍶的戰略地位 2
1.2 鍶科學與技術的時代屬性 3
第2章 飲水“鍶”源:鍶元素化學與資源開發
2.1 鍶的起源 6
2.2 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7
2.3 鍶原子物理特性與能級結構 8
2.3.1 鍶原子物理特性 8
2.3.2 鍶原子能級結構 9
2.4 鍶原子光鐘 10
2.4.1 原子光鐘的出現 10
2.4.2 鍶原子光鐘的工作原理 12
2.4.3 鍶原子光鐘的研究進展 13
2.5 鍶的自然界形態及鍶資源開發 14
2.5.1 鍶的自然界形態與特征 14
2.5.2 自然界鍶礦的成礦規律 19
2.5.3 鍶資源的開發利用 26
2.6 鍶產業發展狀況 35
2.6.1 世界鍶產業發展狀況 35
2.6.2 我國鍶產業發展總體狀況 38
參考文獻 39
第3章 深“鍶”熟慮:鍶元素四大效應的科學思考
3.1 親骨效應 42
3.1.1 親骨原理和作用機理 42
3.1.2 主要科學問題 43
3.1.3 代表性產品 43
3.2 光電效應 45
3.2.1 光電原理和作用機理 46
3.2.2 主要科學問題 50
3.2.3 代表性產品 50
3.3 增強效應 51
3.3.1 增強原理和作用機理 51
3.3.2 主要科學問題 53
3.3.3 代表性產品 54
3.4 同位素效應 54
3.4.1 同位素種類和作用機理 54
3.4.2 主要科學問題 54
3.4.3 代表性產品 55
參考文獻 56
第4章 三“鍶”而行:大宗鍶化學品的追蹤溯源
4.1 碳酸鍶的前世今生 59
4.1.1 碳酸鍶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59
4.1.2 碳酸鍶諸多應用場景的化學本質 59
4.2 氯化鍶的挑戰與機遇 60
4.2.1 氯化鍶制備技術對比 60
4.2.2 氯化鍶的重點應用領域 60
4.3 氫氧化鍶的平臺型價值及其產業鏈 61
4.3.1 合成氫氧化鍶的熱力學基礎 61
4.3.2 氫氧化鍶制備工藝研究 62
4.3.3 氫氧化鍶延伸產業鏈分析 65
參考文獻 66
第5章 “鍶”前想后:鍶產業轉型的著力點與關鍵技術
5.1 鍶平臺型產品轉型 68
5.1.1 Sr(OH)2 基本物化性質 68
5.1.2 過程機理研究 68
5.1.3 主要科學問題 72
5.2 鍶環保領域 72
5.2.1 發展方向與潛在產品 72
5.2.2 制備方法與關鍵技術 73
5.2.3 產品制備及應用原理 76
5.3 鍶康養領域 77
5.3.1 鍶及鍶同位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77
5.3.2 發展方向與潛在產品 84
5.4 鍶光電領域 86
5.4.1 光電效應理論 86
5.4.2 鈦酸鍶的光電轉換 86
5.4.3 產品結構與性能構效關系 87
5.4.4 產品制備及應用原理 87
5.4.5 關鍵科學技術問題與研究策略 88
5.5 鍶新能源領域 92
5.5.1 發展方向與潛在產品 92
5.5.2 制備方法與關鍵技術 94
5.5.3 產品結構與性能構效關系 99
5.5.4 產品制備及應用原理 102
5.6 鍶在裝備制造領域的應用 103
5.6.1 重點發展方向 103
5.6.2 產品結構與性能構效關系 104
5.6.3 制備方法與關鍵技術發展 104
5.7 鍶渣固廢資源化領域 110
5.7.1 鍶渣來源 111
5.7.2 鍶渣性質 111
5.7.3 鍶渣利用 112
參考文獻 114
第6章 千“鍶”萬縷:鍶增強材料與強化機理
6.1 高純金屬鍶及其凈化機理 120
6.1.1 高純金屬鍶的制備方法 120
6.1.2 金屬鍶凈化合金熔體機理 121
6.1.3 金屬鍶凈化氣體機理 123
6.2 鍶增強合金材料的作用與機理 123
6.2.1 鍶在合金材料中的配位機理 123
6.2.2 鍶對合金機械性能的強化機理 125
6.2.3 鍶對合金耐蝕性能的強化機理 126
6.3 鍶增強磁性材料的作用與機理 127
6.3.1 鍶鐵氧體的磁性強化機理 127
6.3.2 鍶鐵氧體與常用磁性材料的優劣勢分析 129
6.4 鍶增強發光材料的特性與機理 131
6.4.1 硫化鍶長余輝發光機理 131
6.4.2 鋁酸鍶長余輝發光機理 132
6.4.3 硅酸鎂鍶長余輝發光機理 134
6.5 鍶增強介電材料的作用與機理 137
6.5.1 鍶在壓電陶瓷中的強化機理 137
6.5.2 鍶在鐵電陶瓷中的強化機理 139
6.5.3 鍶在熱釋電陶瓷中的強化機理 141
參考文獻 143
第7章 奇“鍶”妙想:鈦酸鍶功能材料
7.1 鈦酸鍶的鈣鈦礦結構與缺陷化學 147
7.1.1 鈦酸鍶鈣鈦礦結構 147
7.1.2 鈦酸鍶化學性質 147
7.2 鈦酸鍶的光電效應與機理 148
7.3 鈦酸鍶的結構設計與控制合成 150
7.3.1 鈦酸鍶改性方法 150
7.3.2 納米鈦酸鍶單晶 153
7.3.3 多面體鈦酸鍶 155
7.3.4 中空 籠狀鈦酸鍶 162
7.4 介孔鈦酸鍶材料 168
7.4.1 介孔材料 168
7.4.2 介孔材料的應用前景和現狀 169
7.4.3 非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進展 169
7.4.4 介孔鈦酸鍶的應用前景和現狀 170
7.4.5 迷宮型介孔鈦酸鍶材料 171
7.4.6 介孔- 大孔鈦酸鍶薄膜 172
7.5 復合鈦酸鍶材料 174
7.5.1 鈦酸鍶異質結結構及缺陷工程 174
7.5.2 鈦酸鍶材料的復合方法及過程機制 183
7.6 鈦酸鍶的新能源領域應用 185
7.6.1 鈦酸鍶在制氫領域中的應用 185
7.6.2 鈦酸鍶在光伏發電領域中的應用 186
7.6.3 鈦酸鍶在熱電材料中的應用 188
7.7 鈦酸鍶的環保領域應用 189
7.7.1 鈦酸鍶在凈化空氣中的應用 189
7.7.2 鈦酸鍶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190
參考文獻 190
第8章 打造“世界鍶都”——結語與展望
8.1 我國重慶大足鍶資源優勢與產業基礎 204
8.2 創新開拓鍶平臺型產品 205
8.3 研發拓展高端鍶產品 206
8.4 重點研發高端鍶功能材料 207
8.5 鍶高端產品關鍵技術與重大成果展望 207
8.6 鍶行業未來發展戰略轉型 208
8.7 致力打造鍶資源成為中國的“第二個稀土” 211
8.8 建設世界級鍶產業中心 211
附錄
附錄1 專有名詞縮寫與符號表 214
附錄2 鍶領域相關標準規范節選 216
附錄2.1 《鍶鹽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T/CPCIF 0215—2022) 節選 216
附錄2.2 《牙膏用氯化鍶》(HG/T 5211—2017) 234
附錄2.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中的氯化鍶[89Sr] 注射液藥物節選 248
鍶潮涌動——中國鍶產業的科學與技術 作者簡介
段東平:冶金工程博士、化學工程博士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資源利用及環境優化課題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及博士生導師。社會學術兼職有美國礦業、金屬與材料學會會員(TMS),澳大利亞冶金與礦業學會會員(AusIMM)、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員(IAAM)、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熔鹽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化工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冶金反應工程分會委員、北京金屬學會理事及學術委員、《黃金科學技術》編委會副主任、中國專利審查技術專家等。當前重點開展的研究方向之一即為天青石礦清潔生產技術及其鍶系列產品開發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海鹽湖化工產業區大宗廢棄物循環利用集成示范”重點專項(2018YFC1903800)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中國科學院以及企業合作項目。先后于2007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8年獲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全國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以及第18屆“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2009年獲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先進個人(科技類)一等獎”、2010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個人)獎”、2012年獲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先進個人(管理類)一等獎”、2017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已發表論文140余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EI收錄20余篇、中文核心收錄30余篇;申請專利60余項、授權30余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7名。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