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中國退耕還林生態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8899
- 條形碼:9787030738899 ; 978-7-03-073889-9
- 裝幀:簡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退耕還林生態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十章內容。全書基于工程碳匯視角,以野外實測和已有公開數據凝練的基礎上,開展了國家和區域尺度的退耕還林固碳效應分析,對客觀評估該工程的生態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可為我國退耕還林二期實施和其它重要生態工程的開展提供了數據支持和典型案例。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內容:(1)分析了國家和省域尺度工程固碳現狀、速率和潛力,明確了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將會顯著提高我國的生態系統碳匯能力。(2)揭示了影響工程固碳效應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土壤固碳動態的主要驅動因子(3)提出了黃土高原典型樹種的固碳效應及其影響因素,闡明了黃土區深層土壤固碳效應及其機制,明確了退耕還林(草)工程土壤固碳的影響因子及作用機制。(4)凝練了不同區域退耕還林工程固碳增匯技術途徑與模式。
中國退耕還林生態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 目錄
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序三
前言
第1章退耕還林工程概況1
1.1退耕還林工程的由來和實施背景1
1.2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主要階段5
1.3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范圍、任務和目標7
1.4退耕還林工程的特點和主要政策措施12
1.5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成效13
1.6退耕還林工程的生態效益和存在的問題15
參考文獻17
第2章典型退耕樹種固碳特征與影響因子19
2.1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19
2.2半干旱區刺槐林碳儲量及其林齡動態31
2.3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碳儲量與格局變化37
參考文獻48
第3章黃土丘陵區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影響因素55
3.1退耕還林方式與土壤有機碳固存55
3.2退耕年限與土壤有機碳固存58
3.3不同地形條件下土壤有機碳累積特征60
3.4土壤有機碳成層性62
3.5土壤呼吸與土壤有機碳庫變化64
3.6不同因素對土壤有機碳固存的影響程度67
參考文獻68
第4章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72
4.1前言72
4.2研究方法73
4.3結果分析76
4.4討論81
4.5小結86
參考文獻86
第5章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深層土壤固碳效應91
5.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深層土壤有機碳剖面特征91
5.2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深層土壤易氧化有機碳組分分布99
參考文獻108
第6章甘肅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11
6.1研究背景111
6.2區域概況及研究方法111
6.3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生態系統碳密度113
6.4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狀114
6.5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固碳速率及固碳潛力123
6.6討論與小結125
參考文獻127
第7章寧夏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30
7.1引言130
7.2研究方法138
7.3研究結果142
7.4結論與討論159
參考文獻163
第8章河南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71
8.1引言171
8.2材料和方法173
8.3結果與分析179
8.4討論186
參考文獻187
第9章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狀、速率和潛力研究191
9.1研究方法192
9.2結果與分析197
9.3討論207
9.4小結209
參考文獻210
第10章退耕還林工程固碳增匯技術途徑與模式214
10.1引言214
10.2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與途徑215
10.3黃土高原典型模式220
10.4東北黑土區典型模式227
10.5北方山地丘陵區典型模式231
10.6西南紫色土區典型模式233
10.7云貴高原喀斯特區典型模式236
10.8南方紅壤區典型模式243
參考文獻246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序三
前言
第1章退耕還林工程概況1
1.1退耕還林工程的由來和實施背景1
1.2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主要階段5
1.3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范圍、任務和目標7
1.4退耕還林工程的特點和主要政策措施12
1.5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成效13
1.6退耕還林工程的生態效益和存在的問題15
參考文獻17
第2章典型退耕樹種固碳特征與影響因子19
2.1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19
2.2半干旱區刺槐林碳儲量及其林齡動態31
2.3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碳儲量與格局變化37
參考文獻48
第3章黃土丘陵區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影響因素55
3.1退耕還林方式與土壤有機碳固存55
3.2退耕年限與土壤有機碳固存58
3.3不同地形條件下土壤有機碳累積特征60
3.4土壤有機碳成層性62
3.5土壤呼吸與土壤有機碳庫變化64
3.6不同因素對土壤有機碳固存的影響程度67
參考文獻68
第4章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72
4.1前言72
4.2研究方法73
4.3結果分析76
4.4討論81
4.5小結86
參考文獻86
第5章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深層土壤固碳效應91
5.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深層土壤有機碳剖面特征91
5.2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深層土壤易氧化有機碳組分分布99
參考文獻108
第6章甘肅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11
6.1研究背景111
6.2區域概況及研究方法111
6.3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生態系統碳密度113
6.4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狀114
6.5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固碳速率及固碳潛力123
6.6討論與小結125
參考文獻127
第7章寧夏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30
7.1引言130
7.2研究方法138
7.3研究結果142
7.4結論與討論159
參考文獻163
第8章河南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71
8.1引言171
8.2材料和方法173
8.3結果與分析179
8.4討論186
參考文獻187
第9章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狀、速率和潛力研究191
9.1研究方法192
9.2結果與分析197
9.3討論207
9.4小結209
參考文獻210
第10章退耕還林工程固碳增匯技術途徑與模式214
10.1引言214
10.2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與途徑215
10.3黃土高原典型模式220
10.4東北黑土區典型模式227
10.5北方山地丘陵區典型模式231
10.6西南紫色土區典型模式233
10.7云貴高原喀斯特區典型模式236
10.8南方紅壤區典型模式243
參考文獻246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