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67445
- 條形碼:9787507767445 ; 978-7-5077-674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 本書特色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以民國時期京劇批評為研究對象,研究梳理了京劇批評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大致勾勒出自清末“花譜”以來京劇批評的流變,在甄別大量史料基礎上結代觀念下的京劇批評的范式特征。既有對民國京劇批評形態(tài)的整體論述,也有對徐凌霄、張厚載等人的解析。尤為可貴的是,作者以京劇批評歷史為研究對象又不拘泥于歷史研究,在試圖闡述京劇批評傳統(tǒng)的形成、確立與建構過程中,也注重對當代京劇批評的啟示和建設意義。本書既有學術史的意義,對當下京劇批評亦不無借鑒,來京劇批評的力作。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以民國時期京劇批評為研究對象,研究梳理了京劇批評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大致勾勒出自清末“花譜”以來京劇批評的流變,在甄別大量史料基礎上,總結提煉出現(xiàn)代觀念下的京劇批評的范式特征。既有對民國京劇批評形態(tài)的整體論述,也有對徐凌霄、張厚載等人的重點解析。尤為可貴的是,作者以京劇批評歷史為研究對象又不拘泥于歷史研究,在試圖闡述京劇批評傳統(tǒng)的形成、確立與建構過程中,也注重對當代京劇批評的啟示和建設意義。本書既有學術史的意義,對當下京劇批評亦不無借鑒,是近年來京劇批評的力作。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 目錄
**章 京劇批評:從晚清到民國
**節(jié) 梨園花譜中的京劇批評 12
男旦風靡:女性身體想象 14
區(qū)別豪客:文人自我想象 21
商業(yè)屬性:花譜作為廣告 26
第二節(jié) 京劇批評中的“批評”精神 30
戲曲進入文學 31
文學批評中的“批評”精神 35
與花譜決裂 41
第三節(jié) 文學之外的研究路徑 45
從案頭到場上 45
場上研究范式的確立 51
第二章 反思傳統(tǒng):評劇范式研究
**節(jié) 徐凌霄的“皮黃文學” 58
拒絕“角兒”藝術 58
確立京劇的文學性 63
第二節(jié) 劇本本位的批評觀念 69
京劇批評中的文學意識 69
“為人生”的戲劇訴求 80
第三節(jié)關注場上的“立體文學” 86
第三章 聚焦本體:評伶范式研究
**節(jié) 張厚載的批評實踐 96
從“舞臺下的演員”到“舞臺上的演員” 96
以表演為中心的批評方法 100
參與建構表演流派的批評意識 106
第二節(jié) “指示于伶而改進于劇” 111
在評劇中評伶 111
行當意識和角色意識 114
本體意識和理性思維 118
第三節(jié) 演員本位的批評觀 121
以舞臺程式為尺度 122
以塑造角色為標準 127
寫意的戲劇觀 133
第四章 劇學統(tǒng)攝:批評觀念反思
**節(jié) “伶工專記”中的名伶肖像 146
伶人傳記 147
史家愿望與主觀表達 152
第二節(jié) 整體性批評范式的確立 155
整體性批評觀念 155
整體性觀念下的批評實踐 161
第三節(jié) 京劇批評中的批評倫理 165
批評道德 166
獨立批評 171
第五章 回到起點:花譜作為一種批評傳統(tǒng)
**節(jié) 由色而藝 176
面部表情 176
面部形態(tài) 184
第二節(jié) 扮相作為批評維度 187
扮相之色相 188
扮相之心相 192
扮相之舞臺造型 196
結 語 201
參考文獻 203
附 錄 民國時期京劇批評篇目匯編 220
跋 284
民國京劇批評研究 作者簡介
任婷婷,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講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戲曲史論、京劇理論與批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民國京劇批評研究”等課題,在《人民日報》《戲曲藝術》《戲曲研究》《中華戲曲》《中國文藝評論》《國際漢學》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曾獲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辦第三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第三十五屆田漢戲劇獎評論類一等獎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jīng)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