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205397
- 條形碼:9787522205397 ; 978-7-5222-0539-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 本書特色
《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是宋史研究大家王瑞來的著作。近年來,宋史很熱。有些小清新的讀者說:如果可以穿越,很想生活在宋朝。陳寅恪先生早就有過很高的評價:“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那么,宋代有什么樣的時代特征?它在那些地方引起了當代人的共鳴?
作者認為,拋開頗有爭議的唐宋變革論或宋元變革論這樣的歷史分期問題,宋代*主要的時代特征就是士大夫政治。
“取士不問家世”,科舉規模的擴大與相對公平的機制,打破了往日的貴族政治壟斷,不僅為朝廷輸送了大量的知識精英,還促進了社會流動,喚起了民眾的向學熱情,提升了普遍的文化水準。士大夫政治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國家治理的層面。入仕的成功,極大地煥發了士大夫們政治熱情。宰相文彥博那句“為與士大夫治天下”,無疑等于是士大夫向皇帝宣示權力共享的政治自信與自豪。詩書傳家,科舉新士族不是依賴權勢、財產賡續家聲,而是以知識延續血脈。崇尚知識,以文化蠻,不僅宋朝治下的社會文質彬彬,還浸潤到周邊地域,讓契丹、黨項、女真等社會大幅度同化。傳統的中國擴展了文化疆域。
一個出身貧困的士人,在仕途開放的科舉時代,是如何金榜題名的?歷來缺少具體的細密考察,本書第七篇用了與“范進中舉”類似的題名《趙抃中舉》,以范仲淹同時代稍后的趙抃為例,較為完整地復原了一個普通士人的科舉之路。
歷史舞臺上的聚光燈大多打在帝王將相身上,其實小人物也往往可能成為歷史的重要推手。難以想象和不可思議的是,“澶淵之盟”和議的成功居然來自于一個在遼朝為官的宋朝降將的從中斡旋。考察這樣隱沒的細節,足以提示我們對歷史長河細波微瀾的關注。
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宋史研究專家王瑞來先生的舊刊新作,共12篇,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即士大夫政治與皇權,內容涵蓋兩宋。誠如書名《宋代的皇帝、文臣和武將》所示,皇帝寫了宋朝開國的太祖、太宗,對堪稱千古之謎的“燭影斧聲”事件也有專題考察;文臣寫了士大夫的楷模范仲淹、“鐵面御史”趙抃、“太平宰相”周必大;武將寫了在幕后促成“澶淵之盟”的宋朝降將王繼忠和抗金名將岳飛;末了的一篇則寫了以《富春山居圖》聞名的由宋入元的文人畫家黃公望,論旨已進入宋元變革論的視域。可以說,本書對宋代歷史上的不少重大事件都有論列。向來的歷史研究,大多對史事進行嚴密的邏輯演繹,從中歸納出歷史演進的必然性。這樣的研究高屋建瓴,無疑對歷史發展的總體把握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高度抽象后的歷史,失去了血肉,只剩下骨骼,讓人難以感受到像時下的生活那樣鮮活。為了避免“載之空言”,全書十二篇,宏大敘事皆依托于具體歷史人物,以人物論的形式展開。有了人的活動,歷史才生動,其間的喜怒哀樂,才會喚起今人的共鳴。本書雖為學術文章,但文筆通俗易讀,容易獲得更為廣泛的受眾。
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 目錄
001宋太祖傳略
027略論宋太宗
043“燭影斧聲”與宋太祖之死
059小人物的大歷史
——索隱歷史塵埃中的細節
113宋代士大夫的主流精神
149從范仲淹風流韻事公案看宋代士大夫生活日常
181趙抃中舉
——一個宋代士人的金榜題名
203士大夫政治與宋代皇權
231宋代士大夫的政治關系
259文武之爭
——岳飛悲劇的另一層因素
271子充必大
——一個承平時代的士大夫傳記的政治解讀
293寫意黃公望
——由宋入元,一個人折射的大時代
320后 記
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 作者簡介
王瑞來 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以宋代為主的歷史學與文獻學。在國內擔任四川大學講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浙江大學兼職教授等。現為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并執教于早稻田大學。代表作:《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權力場》《知人論世:宋代人物考述》《天地間氣:范仲淹研究》。刊發論文二百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