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云原生落地: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36516
- 條形碼:9787111736516 ; 978-7-111-73651-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原生落地: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 本書特色
1)多位云原生產品規劃及架構專家聯袂推薦。2)資深云計算與產品專家從CIO/CTO視角,高度總結十余年洞見與落地經驗,節省千萬資本。3)從客戶分析、市場分析、商業模式、產品與技術架構五大維度,透徹分析企業落地云原生的全生命周期方案,解行業燃眉之急。4)基礎設置自動化 激活業務創新 降本增效=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戰略性發展。
云原生落地: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4大部分15章:第1部分,生態剖析(3章):第1章從云原生的緣起和歷史說起,破除對云原生本質理解的一些概念上的誤區,第二章重點說明了云原生的市場現狀、發展以及相關話題,使得讀者對云原生的市場價值以及規模有所了解,第三章重點講述實施云原生的條件,以及相關的總論,全景式的了解云原生的實施落地、產品和技術情況,并同時給出什么才是成熟的云原生平臺的標準的論斷,為后面篇章提供了指南。第二部分,《云原生的實施》(7章),根據第1部分總論,展開對云原生平臺產品、技術架構進行論述,涉及到容器底座、可觀察性、PaaS、devops、云原生中間件以及自動化交付等內容,從市場需求分析、產品規劃設計到技術架構入手,全面的介紹云原生平臺的構建。第三部分,《商業模式》(3章),從云原生價值主張入手,全面說明云原生不同的云交付形態下的變化、以及對應的服務售賣模型和定價方式。第四部分,《實例分析》(2章),根據前面介紹的內容,從兩個客戶角度,一個從平臺提供商角度說明落地實踐,另一個從業務企業角度說明落地實踐,是對上面章節內容的總結和運用,力圖從實踐出發,從組織升級、業務升級、技術架構升級等維度闡述落地的步奏、問題和解決方案等,為讀者提供落地實踐的參考。
云原生落地: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 目錄
前 言
**部分 起源、演化與商業模式
第1章 為云而生 2
1.1 什么是云原生 2
1.2 云原生的歷史及其原則 5
1.3 誰是云原生的客戶 7
1.4 誰是云原生的用戶 12
1.5 云原生對企業的影響 18
1.6 本章小結 19
第2章 云原生生態圈 20
2.1 云需要怎樣的云原生 20
2.1.1 云計算到底是什么 20
2.1.2 云計算平臺市場和產品現狀 21
2.1.3 傳統云計算平臺的缺陷 22
2.1.4 云計算與云原生 23
2.2 企業需要怎樣的云原生 24
2.2.1 企業數字化改革到底說的是
什么 24
2.2.2 數字化訴求與云原生產品架構 27
2.3 云原生市場及生態情況分析 30
2.3.1 國內云原生市場及生態情況 30
2.3.2 國外云原生市場及生態情況 32
2.4 云原生的邊界和限制 33
2.5 本章小結 33
第3章 云原生藍圖 34
3.1 云原生實施條件 34
3.1.1 組織升級 34
3.1.2 市場洞察方法升級 35
3.1.3 產品規劃與設計升級 36
3.1.4 技術架構與技術能力升級 36
3.2 云原生產品總論 36
3.2.1 云原生產品與傳統IT產品的
主要差別 37
3.2.2 云原生產品設計總體思路 37
3.3 云原生技術總論 38
3.3.1 傳統技術在云原生條件下的
融合和升級 38
3.3.2 云原生技術與云技術的聯系和區別 38
3.3.3 云原生技術設計的五大原則 39
3.4 云原生成熟度模型 40
3.4.1 經濟環境層面 41
3.4.2 企業戰略層面 41
3.4.3 企業業務發展層面 42
3.4.4 企業組織能力層面 43
3.4.5 云原生技術架構層面 44
3.4.6 綜合成熟度模型 45
3.5 本章小結 46
第二部分 云原生組織與市場洞察
第4章 組織能力建設 48
4.1 云原生團隊的組織設計 48
4.1.1 為什么說組織升級是云原生
實施的必需條件 49
4.1.2 各種組織架構的利弊 51
4.1.3 新型的云原生組織架構 53
4.2 云原生組織設計的落實 54
4.2.1 優化自身組織升級的條件 54
4.2.2 落實時的注意事項 55
4.3 云原生組織的成長原則 56
4.4 本章小結 57
第5章 市場洞察 58
5.1 生態的設計和建設 58
5.2 作為云平臺廠商的市場洞察 59
5.2.1 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59
5.2.2 收集數據,分析趨勢,順勢
而為 60
5.2.3 通用性和差異性的博弈選擇 61
5.3 作為業務型企業的需求洞察 62
5.4 從“荊棘叢”中找到自身競爭力 62
5.4.1 如何做必要的競品分析 62
5.4.2 人力資源規劃預期和落地節奏預期 63
5.5 本章小結 64
第三部分 云原生底座的落地
第6章 運行環境 66
6.1 設計底座運行環境 67
6.1.1 節點的選型 68
6.1.2 操作系統規劃 68
6.1.3 Linux性能優化和穩定性優化 70
6.1.4 面向Kubernetes的性能優化和
穩定性優化 74
6.1.5 高可用方案 76
6.2 云原生運維代理平臺 80
6.3 本章小結 100
第7章 多集群架構 101
7.1 經典多集群架構 102
7.1.1 Kubernetes Federation v1多集
群架構 102
7.1.2 Kubernetes Federation v2多集
群架構 103
7.1.3 Karmada多集群架構 105
7.2 新型多集群架構的思考 110
7.3 本章小結 111
第8章 異構網絡 113
8.1 經典云原生網絡解決方案 114
8.1.1 控制面互聯方案 115
8.1.2 業務鏈路網絡互聯方案 123
8.2 關鍵的下一步:IBN 165
8.2.1 IBN概述 165
8.2.2 IBN自動化網絡解決方案 166
8.2.3 AOT設計建模階段 174
8.2.4 AOT部署實施階段 183
8.2.5 AOT運行治理階段 184
8.3 本章小結 186
第9章 統一調度 189
9.1 統一調度的需求分析 189
9.1.1 普通集群調度存在的問題
以及企業的訴求 189
9.1.2 5種調度器的職責分析 192
9.2 統一調度的技術架構方案 193
9.2.1 集群調度的實現 195
9.2.2 單機調度的實現 197
9.2.3 全局編排調度的實現 206
9.2.4 多層調度的實現 207
9.3 本章小結 210
第10章 單元化 211
10.1 云原生單元化的本質 213
10.2 云原生單元化改造 220
10.2.1 統一多層調度的單元化
改造 222
10.2.2 云原生網絡架構的單元化
改造 224
10.2.3 流量路由能力的單元化
改造 225
10.2.4 云原生中間件的單元化
改造 227
10.2.5 云原生單元化多活架構 232
10.2.6 云原生單元化彈性架構 245
10.3 云原生多活壓測與演練體系 248
10.3.1 線上環境的泳道隔離
技術 249
10.3.2 構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