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城市風環境設計——低碳規劃理論與CFD模擬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82999
- 條形碼:9787112282999 ; 978-7-112-28299-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風環境設計——低碳規劃理論與CFD模擬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號:520783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號:51708387),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項目號:17YJCZH013)聯合資助下完成的科研成果。 我國目前正處于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結構優化調整的關鍵階段。在以低碳、生態和節能為導向的規劃設計中,如何通過城市結構的優化和空間形態的調整改善城市局部氣候,是當今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和設計領域的重要前沿問題。 本書從科學研究和規劃實踐出發,針對城市微氣候和風環境中出現的問題,基于系統科學思維和低碳理念,對城市風環境與城市形態的耦合規律進行研究,探索不同氣候條件下風環境規劃的對策,從而構建適應國情的低碳城市風環境規劃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究融合多學科理論成果,從系統的規劃視角出發,建構城市風環境低碳規劃理論框架,并運用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軟件模擬、遙感圖像反演以及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手段,在掌握大量**手數據的基礎上,以城市風環境和城市形態耦合規律的研究結果為指導,開展天津市中心城區風環境規劃實證研究。 本書**至三章通過借鑒環境生態學中的“源——流——匯”理念,建構了低碳——低污城市風環境系統的生態規劃理論框架,提出城市風環境多層級的構成要素與分類標準,總結了不同空間層級的風道類型與功能構成特點,歸納了風環境系統生態協調原則;并根據不同結構、不同功能區、不同密度與空間形態條件下的城市通風需求,探討了適應地域氣候的低碳規劃原則。同時,基于“富氧源——擴散流——補償匯”相互銜接的規劃思路,通過ENVI與PHOENICS等計算機模擬與分析軟件,建立舒適度與污染防控并重的低碳——低污評價標準。為本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層次化、系統化的分析框架。 本書第四至六章分別從“源”的適應——風氣候區劃與低碳應對策略、“流”的布局——多尺度低碳——低污風道系統的構建、“匯”的優化——城市空間與風場的低碳耦合策略三個層面,探討了風環境與城市空間結構之間耦合關系、互動機理與協調對策。在“源”的適應層面,根據風源的風向、風速條件,總結了多尺度風源區域的特征,并提出多層級污染源控制及富氧型風源的保護規劃方法;同時,針對不同的建筑氣候區劃,提出“避風防寒主導型”“導風與避風兼顧型”“導風驅熱防沙型”以及“導風除熱與驅濕型”等風環境規劃策略。在“流”的調控層面,沿著“流的傳輸通道——流的系統層級——流的體系構建——流的規劃管控”的思路,總結了不同空間層級的風道類型與功能構成特點,闡述了風道規劃設計的方法與步驟,并提出了城市設計導則。在“匯”的優化層面,歸納了城市級、街區級以及建筑群級別的多層級風環境布局優化與設計要點。 本書第七至八章以天津市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和紅橋區等中心城區為例,從“源——流——匯”的視角,研究了高密度城市低碳——低污風環境系統構成方法,即從城市風道系統與城市功能結構的整合關系、城市風道與城市典型區域的協調發展、典型居住模塊的風環境特點分析與優化三個層面,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確定模擬的基礎條件及參數設置,采用ENVI溫度反演與CFD軟件風模擬的技術,以風速、風壓、風速比、不良風速面積比等物理參量作為評價標準,指出了風環境系統與天津市高密度區域功能和結構協調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風源與風道、風道與風匯區、風道系統相協調的規劃設計技術方法,并針對天津市中心城區風道的規劃設計,提出具有實踐參考價值的設計策略。
城市風環境設計——低碳規劃理論與CFD模擬分析 目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