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真的無用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601222
- 條形碼:9787574601222 ; 978-7-5746-0122-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真的無用嗎? 本書特色
1.好玩是本書*大的特點,對話式內文大大提高了這本藝術科普書的可讀性,幫助讀者破除了對“藝術”這一主題的畏難情緒,聊天般平實的語言使得藝術知識不再晦澀難懂,變得極易理解,夾雜在知識中偶爾蹦出的冷笑話、吐槽則奠定了本書輕松、幽默的風格,這是一本你沒見過的科普書,讓你一路笑,一路隨兩位作者打開腦洞,顛覆常識。
2.盡可能地用多種呈現形式輸出作者的觀點,除沉浸式對話外,每個章節后還配有頗具啟發性的拓展閱讀——“三浦先生的只言片語”和漫畫欄目,對章節內的知識進行補充,帶給讀者別樣的靈感。
3.對話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干貨滿滿,內容從討論藝術的本質出發,講到藝術的種類和價值、西方藝術簡史、當代藝術、藝術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啟發藝術思維,帶領讀者站在藝術的角度看現代社會中的諸多難題。
4.不嚴肅,但是很專業!這次帶領讀者開啟藝術之門的老師是東京大學的美學教授,三浦俊彥老師。作為涉足哲學和美學領域的學者,三浦老師提及了大量學界*新的觀點,并能將它們放在清晰的框架中深入淺出地講解,無論是對普通大眾還是對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言,這本書都兼具專業性和實用性。
5.收錄內文中提到的藝術家、評論家的生平、部分肖像及作品,搭配內文閱讀,讓知識點更加具象化。
6.作為一本討論藝術的書,在呈現方式上也使用了藝術手法——“雙重裝傻×雙重吐槽”的復眼結構,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究竟是“正常人vs藝術狂人”,還是“藝術門外漢vs美學哲人”?如萬花筒般變換反轉,讀者可自行解讀,其用意將由作者在后記中揭曉。
藝術真的無用嗎? 內容簡介
在普通讀者眼中,當代藝術令人難以理解,毫無實際效用,卻日漸成為網絡和社會中的流行詞語。人們說的藝術修養是什么?如何欣賞藝術?藝術能為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這本對談集收錄了這些大眾好奇的問題,并對此一一進行解答。本書的作者之一——東京大學教授三浦俊彥,站在專業的角度,用邏輯解讀藝術,在帶領讀者欣賞20世紀以來的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打破生活經驗帶來的固有觀念,啟發藝術思維,指引讀者進入“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現代社會中的問題,找到解決之道。
藝術真的無用嗎? 目錄
前言……………………………………………………………………3
登場人物介紹…………………………………………………………15
第1日 現在流行的“藝術是什么?”為什么現在藝術備受矚目?藝術……到底是什么啊?…………………………………………18
世界正處于“打破框架——升級”的反復之中…………………21
過往商業上的“王道”已經行不通了……………………………24
藝術是商業革命期的救世主………………………………………26
藝術和設計不一樣嗎?設計是藝術的手下?………………………………………………30
作品本身就是藝術的目的,所以發揮個性是*好的……………32
漫畫欄目:禮物是藝術……………………………………………39
藝術到底有什么用?在藝術里感受不到實用性的原因…………………………………40
藝術的作用①:藝術是一種修養…………………………………44
藝術是讓人感受到作為成年人的知性的材料……………………44
藝術的作用②:藝術是一種“刺激材料”………………………47
有創造力的人“抽屜”多…………………………………………47
用當代藝術撼動那些古老的價值觀!……………………………48
藝術創造是發現天賦的契機………………………………………50
藝術的作用③:藝術是“真正的人生”…………………………53
叫停“效率**”的現代生活……………………………………53
藝術的目的是藝術本身……………………………………………56
第2日 不止美術!藝術還有很多種類和價值藝術大致有三種分類方法你應該知道的藝術分類法…………………………………………60
分類①:高級藝術和低級藝術……………………………………61
分類②:視覺藝術、語言藝術、聽覺藝術………………………64
分類③:純粹藝術和合成藝術……………………………………66
三浦先生的只言片語:能否刺激大腦取決于經驗………………70
藝術的價值如何決定?藝術的市場價值如何決定?………………………………………72
出乎意料?!藝術界其實非常有邏輯……………………………76
意義被發現,價值才會暴漲………………………………………78
商業化越來越顯著的當代藝術……………………………………82
三浦先生的只言片語:從“表現不自由展”學到的……………86
藝術需要社會價值嗎?……………………………………………88
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們………………………………………………91
藝術是承載時代的巨大容器………………………………………94
第3日 作為修養的藝術:用進化論學習藝術,超有趣的!請用很有趣的方式告訴我們藝術的起源!從“進化”的角度思考藝術誕生的理由…………………………100
動物也有審美意識…………………………………………………103
建造豪宅的鳥類藝術家……………………………………………105
阿爾塔米拉洞窟里的壁畫是為了“受歡迎”而創作的?!……107
熱心于創作的是男性,鑒賞能力高的是女性……………………111
人類的基因在五千年里基本沒有改變……………………………114
三浦先生的只言片語:為什么在人類群體中,傾向于讓自己變美的是女性…………117
用范式速覽藝術史用范式轉換看藝術史,超新鮮!…………………………………118
①再現主義:盡可能真實地描繪事物……………………………121
②世俗主義:描繪宗教以外的事物………………………………123
③表現主義:以觸動人的感情為目標,或描繪感情本身………124
④形式主義:比起描繪的對象,描繪出來的作品本身更有價值…………125
⑤手法中心主義:價值在于作品的描繪方法……………………126
⑥觀念主義:為作品的成立提供哲學價值………………………128
⑦項目主義:創作作品的過程本身就是藝術(作品的銷售方式決定其價值)…………128
下一次范式轉換發生時,藝術的價值將如何改變?……………129
全球化進程使得自由喪失?………………………………………133
漫畫欄目:過于沉迷了!三浦老師………………………………136
第4日 作為“刺激材料”的藝術:請告訴我們當代藝術的魅力!認為“比起外表,內在哲學更重要”的當代藝術了解當代藝術的譜系………………………………………………138
杜尚,把小便池稱為藝術的男人…………………………………139
自導自演的杜尚和《泉》…………………………………………141
請告訴我們當代藝術的世界觀!不看都能明白的藝術作品…………………………………………147
幾乎無聲的名作《4分33秒》……………………………………153
觀念藝術就是享受作品與期望的落差……………………………156
現代音樂播放的是……冰箱的機械聲嗎?………………………158
享受與現實具有微小差距的藝術帶來的體驗……………………160
零風險的徹底自我更新冒險………………………………………163
漫畫欄目:三浦老師的品味太小眾了!…………………………167
三浦先生的只言片語:日本人是用侘寂來體驗當代藝術的……168
第5日 作為“真正的人生”的藝術·前篇:藝術鑒賞推薦去看、去聽、去體驗藝術的世界吧!無法悠閑享受無用的事情的現代人………………………………170
用藝術來客觀審視當下的自己……………………………………173
藝術并不等于感動…………………………………………………175
藝術鑒賞不是比賽…………………………………………………177
解釋和鑒賞完全不一樣……………………………………………180
接觸藝術越多,對藝術的感受力越會提升………………………181
年輕時的品味并不可靠……………………………………………183
請推薦對新手友好的當代藝術!首先,嘗試挑戰不同類型的文學…………………………………186
向藝術新手推薦當代工藝…………………………………………188
想要強烈的刺激,你需要“虛擬致幻劑”………………………189
不考慮自己的喜好,先去看了再說………………………………191
*終日 作為“真正的人生”的藝術·后篇:所有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請告訴我們藝術創作的意義!讓你樂享“人生100年時代”的興趣……………………………196
欣賞需要經驗,創作需要氣勢……………………………………197
不論男女,都會想創造點什么……………………………………199
“發言小町”是全新的表現平臺…………………………………201
Twitter和Instagram成為藝術的時代…………………………203
有鑒賞能力就可以創作的時代……………………………………205
制約才是提高創造力的*強道具…………………………………208
后記…………………………………………………………………211
展開全部
藝術真的無用嗎?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日]三浦俊彥
出生于1959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文學部美學藝術學專業,目前是東京大學文學部的教授,研究美學和形而上學。在大學教書的同時,出版小說和哲學書籍,匿名參與各種藝術活動。熱愛一切與藝術有關的東西,從純藝術、音樂、文學到電影、動畫、格斗等,是從哲學觀點去考察這一切的“藝術的哲人”。
[日]鄉和貴
出生于1976年,主修文科,但對藝術沒有興趣,只有約會時才會去美術館。在育兒的同時,以作者的身份活躍著,每月寫一本書。
譯者簡介
雷切爾著者簡介
[日]三浦俊彥
出生于1959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文學部美學藝術學專業,目前是東京大學文學部的教授,研究美學和形而上學。在大學教書的同時,出版小說和哲學書籍,匿名參與各種藝術活動。熱愛一切與藝術有關的東西,從純藝術、音樂、文學到電影、動畫、格斗等,是從哲學觀點去考察這一切的“藝術的哲人”。
[日]鄉和貴
出生于1976年,主修文科,但對藝術沒有興趣,只有約會時才會去美術館。在育兒的同時,以作者的身份活躍著,每月寫一本書。
譯者簡介
雷切爾
原名陳佩珊,藝術創作者、獨立策展人,運營微信藝術類公眾號1 Day Stand。知乎藝術、博物館類問題優秀回答者。曾在日本東京大學、英國華威大學留學。關注日常美學,研究課題“從藝術的日常化,到日常的藝術化”,發表超過300篇“準專業”文章,包括但不限于美學藝術學研究、藝術家與作品分析、展覽評論、藝術歷史文化游記、日常文化分析等。著有《古埃及探秘》《西方藝術》,并在《藝術啟蒙》雜志、《芭莎藝術》雜志設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