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陜西易俗社新論(1912—19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53927
- 條形碼:9787104053927 ; 978-7-104-05392-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陜西易俗社新論(1912—1949) 內容簡介
《陜西易俗社新論(1912-1949)》通過大量新史料的發掘與梳理,考察了陜西易俗社班社狀貌與發展過程并重估了其戲曲史地位。該著首次鮮明提出“陜西易俗社是一個革命和社會教育機關,也是一個集戲曲創作、教育、表演于一體的新型秦腔班社”,在對陜西易俗社發展歷程、班社屬性界定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經營管理、編劇群體、劇目創作、舞臺藝術等方面做歷史性考察和整體性審視,較為成功地揭示出陜西易俗社的發展歷程與演藝活動等歷史面貌。
陜西易俗社新論(1912—1949) 目錄
緒論
**章 陜西易俗社的成立
引子 陜西易俗社成立日期考辨
**節 陜西易俗社與晚清戲曲改良運動
第二節 陜西易俗社的發起與組建
第三節 陜西易俗社的早期演劇活動
第二章 陜西易俗社的發展歷程
**節 陜西易俗社初創與發展期(1912—1924)
第二節 危機中的陜西易俗社(1925—1930)
第三節 陜西易俗社的鼎盛與衰微(1931—1949)
第三章 陜西易俗社班社屬性考論
**節 陜西易俗社的政治和文化身份
第二節 印花稅事件與易俗社的身份焦慮
第三節 班社性質固守下的發展與調適
第四章 陜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路徑
**節 陜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節 國民教育課程設置與實施
第三節 育才目標與嚴格的學生管理
第四節 陜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的成績
第五章 新型戲曲班社的管理與經營
**節 社長與社監是管理層的核心
第二節 陜西易俗社品牌的塑造與推廣
第三節 易俗社固定資產的積累
第六章 陜西易俗社早期編劇群體及其特征
**節 早期易俗社編劇的精神底色和身份特征
第二節 陜西易俗社早期劇作特點
第三節 早期易俗社編劇及其創作
第四節 個案研究:孫仁玉及其劇作
第七章 陜西易俗社的抗戰戲曲編演
**節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易俗社抗戰劇創作
第二節 樊仰山的抗戰戲曲創作
第三節 陜西易俗社抗戰戲曲的實踐經驗
第八章 陜西易俗社的舞臺藝術改良
**節 新劇目助推下的秦腔“導演”體制
第二節 “三小”行當發展與“易俗”表演風格
第三節 適應新劇目與新審美的舞臺美術創新
第四節 陜西易俗社在巡行表演中的藝術借鑒與融合
第五節 陜西易俗社對其他秦腔班社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陜西易俗社編年簡史(1912—1949)
附錄二 陜西易俗社發起人名單列表
附錄三 《懵懂村》劇本點校序
后記
展開全部
陜西易俗社新論(1912—1949) 作者簡介
郭紅軍,男,藝術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上海戲曲學會會員、監事,國際木偶聯合會中國中心會員,碩士生導師。著有《中國木偶戲史稿》《上海木偶戲研究》等專著,主編《民國時期西安秦腔班社戲報匯編》(四卷五本),參與編著《名伶名劇賞析》(副主編)、《折子戲賞析》等多部。獨立主持上海市哲學和社會科學課題、上海文化藝術基金項目等課題多項,參與國家社科藝術學重大項目3項。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