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綠色發展視域下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59120
- 條形碼:9787550459120 ; 978-7-5504-591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發展視域下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遵照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內容,統合鞏固與拓展、發展與保護等重要議題,運用綠色發展和多維貧困理論,對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創新綠色發展模式等方面的內容展開系統分析。具體來說,本書首先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論證了綠色發展與民族地區扶貧成效可持續性的關聯;然后,通過金陽縣絲窩鄉扎蘭姑村造林專業合作社、喜德縣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布拖縣“3 1”花椒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等綠色發展實踐案例,從政策、法治、多主體協同、產業、人才、內生動力等六大方面探索構建民族地區以綠色發展為主線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長效機制。
綠色發展視域下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研究 目錄
1 引言 / 1
1. 1 研究背景 / 1
1. 2 研究問題 / 4
1. 3 研究價值 / 5
1. 3. 1 戰略層面 / 5
1. 3. 2 理論層面 / 6
1. 3. 3 實踐層面 / 6
2 文獻綜述 / 8
2. 1 關于綠色發展的研究 / 8
2. 1. 1 有關國外綠色發展的研究 / 8
2. 1. 2 有關國內綠色發展的研究 / 10
2. 2 關于扶貧成效的鞏固與拓展研究 / 14
2. 2. 1 有關鞏固與拓展的理論研究 / 14
2. 2. 2 有關鞏固與拓展的實踐部署 / 17
2. 3 關于民族地區貧困與發展的研究 / 23
2. 3. 1 有關民族地區貧困治理的研究 / 23
2. 3. 2 有關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 27
2. 4 關于綠色扶貧的研究 / 29
2. 5 研究述評 / 31
3 綠色發展與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關聯性論證 / 32
3. 1 理論依據 / 32
3. 1. 1 綠色發展理論 / 32
3. 1. 2 “兩山” 理念 / 36
3. 1. 3 可行能力理論 / 39
3. 1. 4 共同富裕理論 / 42
3. 1. 5 社會生態轉型理論 / 45
3. 2 概念辨析: 綠色扶貧? 綠色發展與生態扶貧 / 47
3. 2. 1 綠色扶貧的概念界定 / 47
3. 2. 2 綠色發展與綠色扶貧之間的關系 / 48
3. 2. 3 生態扶貧與綠色扶貧之間的關系 / 49
3. 3 理論辨析: 貧困與環境的關系 / 50
3. 3. 1 環境脆弱引發貧困論 / 51
3. 3. 2 貧困導致生態環境脆弱論 / 53
3. 3. 3 貧困和生態環境脆弱交互影響論 / 54
3. 4 可行能力視角下的可持續性分析 / 57
3. 5 綠色扶貧的必要性 / 59
3. 5. 1 綠色扶貧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內在要求 / 60
3. 5. 2 綠色扶貧與鄉村振興的目標高度一致 / 61
3. 5. 3 綠色扶貧與鄉村振興實現路徑高度重合 / 62
3. 6 綠色扶貧的重要性 / 63
3. 6. 1 助推鄉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 63
3. 6. 2 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 64
3. 6. 3 增強鄉村內生發展動力 / 66
4 實地調研與分析 / 68
4. 1 調研地概況 / 68
4. 2 數據分析 / 71
4. 2. 1 經濟情況 / 73
4. 2. 2 生活情況 / 77
4. 2. 3 生產情況 / 82
4. 2. 4 認知情況 / 87
4. 2. 5 實證調查結論與反思 / 90
4. 3 調研地實踐分析 / 92
4. 3. 1 致貧因素分析 / 92
4. 3. 2 扶貧成效經驗 / 93
5 綠色扶貧模式的構想 / 96
5. 1 綠色總基調 / 96
5. 2 “生態興” 模式 / 99
5. 3 “產業興” 模式 / 100
5. 4 “消費興” 模式 / 101
5. 5 “文化興” 模式 / 102
6 綠色扶貧實踐案例 / 104
6. 1 產業布局有規劃 / 104
6. 1. 1 依托天然優勢謀篇布局 / 104
6. 1. 2 借助先進模式轉型升級 / 108
6. 2 利益聯結有實招 / 110
6. 2. 1 “334” 模式 / 110
6. 2. 2 綠色科技賦能造林專業合作社 / 112
6. 2. 3 產業融合發展 “3+1” / 115
6. 3 基層治理有創新 / 118
6. 3. 1 重塑搬遷社區機能 / 118
6. 3. 2 農民夜校點亮發展路 / 121
6. 3. 3 “移風易俗” 樹新風? 展新貌 / 123
6. 3. 4 大山里走出的 “狀元
郎” / 127
6. 3. 5 賦能激活新 “動力” / 128
6. 4 組織保障有底氣 / 129
6. 4. 1 鄉村黨建制度化 / 129
6. 4. 2 機關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 130
6. 4. 3 金融助力 “四帶一自? 五方聯合” / 133
6. 4. 4 嚴防死守扶貧惠農底線 / 135
7 鞏固與拓展的經驗總結 / 137
7. 1 形成脫貧地區的綠色扶貧工作框架 / 137
7. 2 綠色扶貧的地方性知識發掘與利用 / 138
7. 3 多樣化的綠色發展方式 / 138
7. 4 “政府+” 生態模式的培育 / 139
7. 5 主體能力的梯度建設 / 140
7. 6 注重環境保護與開發的有效性與有限性 / 141
8 構建脫貧成效的 “綠色” 長效機制 / 143
8. 1 建立可持續的政策保障機制 / 143
8. 1. 1 強化科學謀劃與統籌協調的規劃制度 / 143
8. 1. 2 筑牢綠色金融保障體系 / 144
8. 1. 3 完善生態補償的機制建設 / 144
8. 1. 4 設立多方考核與獎懲機制 / 145
8. 1. 5 完善退出機制和返貧預防機制 / 147
8. 1. 6 探索綠色發展先行先試的創新機制 / 147
8. 2 完善多主體協同治理的參與機制 / 148
8. 2. 1 發揮政府在協同理中的關鍵作用 / 148
8. 2. 2 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 148
8. 2. 3 大力發揮社會組織的價值 / 149
8. 2. 4 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力量 / 149
8. 2. 5 建立共治共享共擔機制 / 150
8. 3 完善法治保障機制 / 150
8. 3. 1 政府: 依法行政 / 150
8. 3. 2 企業: 保障發展權益? 明確社會責任 / 150
8. 3. 3 公眾: 確保發展自決權的實施 / 151
8. 4 構建互惠互利的綠色產業發展機制 / 151
8. 4. 1 因地制宜布局綠色大產業格局 / 152
8. 4. 2 大力發展綠色企業的產業方向 / 152
8. 4. 3 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 / 154
8. 4. 4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 155
8. 5 夯實人才技術的支撐機制 / 156
8. 5. 1 重視生態環境治理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 156
8. 5. 2 對標需求轉變人才培養策略 / 157
8. 5. 3 培養綠色教育人才 / 157
8. 6 探索群眾內生動力的培育機制 / 158
8. 6. 1 強化農戶綠色發展的獲得感 / 158
8. 6. 2 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 158
參考文獻 / 160
展開全部
綠色發展視域下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研究 作者簡介
徐杰,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碩士,助理研究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方向:社會治理、貧困治理。參與完成國家級項目2項,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1項,參與編著圖書3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2020年獲四川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征文活動三等獎。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