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1632
- 條形碼:9787208181632 ; 978-7-208-18163-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本書特色
從擁有*高學歷、*被看好的學生,到非升即走所驅使的不穩定勞動力,在學術職業臨時化的背景下,博士群體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common worries:在高高拋起學術帽的同時,也一腳邁進了朝不保夕的巨大熔爐。理想與現實之間,學歷之死的悲歌彌散風中,但青年人永遠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內容簡介
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青椒之困”——當年輕博士順利畢業,走上講臺正試圖大干一場時,猛然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兼職的講課機器——捧著早已被規劃好的課程大綱教授通識課程,照本宣科下拿著居于大力度優惠水平線的時薪,按課締結的一紙合約無法給出任何保障——非升即走是常態,而長聘教職則遙不可及。 數以百萬計的名校博士以“兼職教師”的頭銜為開端,走入了高等教育“按需而定”的新生態循環,能否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獲得長聘,他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作者赫布·柴爾德里斯自身即是一位徘徊在象牙塔和學術流水線之間的失意博士,他以*切身的經歷為我們帶來了*真實的觀察。
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目錄
訪談保密性聲明 001
序言 職業之死 001
**章 宣傳冊不會告訴你的事 001
第二章 終身陣營與臨時部隊 032
第三章 階級有別:青銅、白銀、黃金或白金 052
第四章 “臨時大軍”養成記 084
第五章 如果不給教師付薪,學費為何如此高昂? 115
第六章 象牙塔里的“飽漢” 171
第七章 無一幸免的旁觀者 195
第八章 我們該做些什么? 235
尾聲 放逐此生 267
附錄一 文化變遷的多要素追蹤 280
附錄二 學術職業匹配度測評方案 290
致 謝 305
參考文獻 308
索 引 332
譯后記 346
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相關資料
名校畢業、高學歷,都不等于光輝燦爛的前途。如果學歷限制了能力的持續成長,學歷就成為自我安慰的麻痹劑。甩開學歷包袱,后半程發力,贏到最后!——陶勇(知名眼科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的職業目標素來低調,我只想教書和寫作,別無他想。”我被這句話深深打動。《學歷之死》從作者的生命體驗和人生遭際出發,深刻裸露了當下高等教育的危機,既有質疑和焦慮,也有溫度和洞見。站在成功學的立場,這群被淘汰的“另類”從業者的歸宿和命運,充滿了權威人士傲慢判斷之下的必然,但“大聲說出夢想,而不只是表達恐懼”的勇氣和赤誠,讓作者的發聲充滿了反思的力量:教育的魅力和底線,在于人類懂得能動性地運用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會,以惠澤更多的人群,在任何真正的教育過程中,同樣要堅守教育事業所持的底線,看見那些身邊被漠視和遮蔽的同類。——黃燈(知名作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我的二本學生》作者)
終于,零工經濟攻占了大學的象牙塔:教師只是課程這種商品的提供者,學生以及家長則是購買學分的消費者,文憑成為打開就業市場的敲門磚,知識用完即棄,理想遙不可及,校園里滿是趕時間的人。大學怎么了,本書對“兼職教師”這個“按需而定”的群體進行深描,既講述了高等教育在美國的復雜生態及其歷史變遷,同時又不斷追問更普遍、也更根本的問題,激發讀者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故事的敘述嵌入在美國階級分化的歷史潮流中,敘事本身又構成廣大“局外人”對高高在上的常春藤的一次挑戰和批判。打開這本書,視乎讀者的處境和心態,它可以是真誠并殘酷的博士勸退指南,也能成為“青椒”以及每一位在大學內感到壓迫、迷失的被剝奪者或不適群體的生存指南,更好地理解你的所在,然后成為你自己。——田雷(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雅理叢書主理)
終身教軌的工作越來越少且競爭趨于白熱化,絕大多數博士畢業生只能找到臨時性教職,在美國讀過書的人對這一幕都再熟悉不過。但到底何以至此?我們大多數人似乎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學歷之死》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深入的考察,抽絲剝繭般地為我們揭示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真相及其結構性根源。這不僅僅是規模龐大的博士如何就業的問題,更是大學生能獲得什么樣的教育的問題,是我們都珍視的“象牙塔”會走向何方的問題。而對于高等教育深刻變革中的中國,這本書更是敲響了警鐘。——李鈞鵬(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編)
當我們對美國終身教授的生活充滿向往之時,殊不知美國的“青椒”生活狀態如何?——入不敷出、非升即走、學歷貶值、零工打雜、性別歧視、經費不足等等,似乎與這樣一個超級大國格格不入,但本書以真實的數據與訪談告訴我們這一切還在不斷加劇。我們現在正在照搬“先進的”美國大學制度種種,如果不正視它們已經存在的弊端,我們必然也會走上“學歷之死”之路。——李昕升(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這本書已是我的參考書。可以達成基本共識:小院高墻的大國科技競爭仰仗好的科技政策,而科研人員的生產、強大、自信至關重要。因此我要從頭細讀美國博士制度的精彩故事!——韓非(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青年研究員,微博十大影響力科普博主)
The Adjunct Underclass一書目前看起來屬于一種公認的流派,即眾所周知的“辭職文學”(quit literature這個詞并沒有充分反映人們覺著自己實際上是被迫離開這個行業的程度)。赫布·柴爾德里斯有一種讓熟悉的套路重新煥發活力的方式。他把兼職教授比作被國家特許經營壓垮的地方汽車修理工、被迫與APP打交道的出租車司機以及在超黨派時代試圖維持生計、轉型為“內容提供商”的記者。他將兼職人員描述為 “減震器”,并將他們的處境與“孟加拉國服裝場工人的不可見性”相提并論。……在柴爾德里斯這本書的最后幾頁,宣言煥然冰釋,我們得到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回憶錄的驚鴻一瞥。……學者經常以一種洞察世事、超然物外的語氣交流,往往超越了情感上的爭論。……地平線的設計虛無縹緲,跟隨著他人的奇思妙想而遷徙,并不斷漂移到遙不可及之處。——New Yorker
The Adjunct Underclass一書是對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場令人心碎的控訴。在該書的結語中,柴爾德里斯回憶了自己難以找到長聘教職的往事……(他)對自己的失敗深感遺憾,但其實不應如此。這次失敗使他能夠如實地書寫很少有人看到的不公正現象。——Wall Street Journal
通過這本書,柴爾德里斯為扼殺他獲得終身教授夢想的職業寫下了慨然的哀悼。一代學人的夢想被扼殺——他們不得不離開這個行業,或在“朝不保夕的巨大熔爐”中一直堅持到今天。他聲稱,高等教育的生態系統正在被100萬個錯誤的決定所摧毀。雖然很多人不同意他對這場“災難”起源的看法,但通過閱讀該書,可以參與柴爾德里斯敦促大家所做的點狀連接和關系修復,以便努力恢復高等教育的生態系統,并消除底層社會中的兼職教師群體。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
The Adjunct Underclass是一本充滿力量和情感的讀物,柴爾德里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融入分析,并在書的結尾講述了“后果”,他講述自身為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付出代價,結果卻成了那些被推土機推到岸上腐爛的尸體堆中的一員。——Inside Higher Ed
作者赫布·柴爾德里斯花了數年時間努力(獲得終身教職),卻未能如愿以償,這首對傳統教師行業的抒情挽歌流露出一種原始的渴望以及露骨的悲傷,讓我深感震驚。——Beryl Lieff Benderly, Science
柴爾德里斯描述了學院和大學轉向尋求臨時勞動力的原因,以及這種轉變所帶來的后果。他自己也曾是兼職群體的一員,足以充分闡釋這個制度如何讓兼職教師陷入貧困且心碎的境地……他的書,雖然是實事求是,有理有據,但本質上是警醒世人的大聲疾呼……字里行間都充斥著失望與憤怒,使這本書比一般談論公共政策的作品更加情緒化且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但這在一個有些群體獲取殷實的終身工作保障而其余從業者卻不得不睡在車里的行業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Washington Monthly
這是一本十分犀利的專著——有些是研究內容,有些是個人觀點——講述了大學如何破壞學生的學習和臨時教師的生活……作者憤怒的根源在于上位者的虛偽:雖然大學管理者和他們的資助者聲稱重視高等教育的變革力量,但卻把無數兼職教師視為可有可無的員工。盡管這本書顯然是柴爾德里斯發泄自己憤怒的一種方式,但他也試圖告訴那些擁有準大學生的家庭,孩子們在課堂上會遇到什么。這部知識性的長篇大論,描介了一個令人沮喪卻還在迅疾發展的趨勢。——Kirkus Reviews
The Adjunct Underclass是一本稱職的學術指南,解構并分析了令人困惑的行話,審視了教師群體的現實情況,敦促我們以價值觀為中心,引導大眾更公平地對待教師群體。這本書以一種有意義而可觸及的方式推動了關于學術勞動剝削的對話。——Science
過去,美國大學的大多數教師是全職工作并享有終身教職;而現在,大多數教授都處于兼職狀態,低薪低酬,沒有福利保障。在一個史實、呼吁和警示相結合的引人入勝的組合中,柴爾德里斯巧妙地記錄了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影響是什么以及為何如此令人擔憂……柴爾德里斯關于原則性行動的八項建議和四則聲明尤其引人矚目。這部作品十分成功,將受到希望成為高校教師的研究生、高中指導老師、大學生家長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的贊賞。——Library Journal
The Adjunct Underclass一書是來自森林深處的毀滅性一擊,是對那些能看到森林中樹木叢的人發出的緊急求救信號……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清晰的畫面,說明我們已經墮落到什么程度,如果不進行一些認真的改革,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再攀升。——PopMatters
The Adjunct Underclass是一本絕對極其精彩的書。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當前美國高等教育生態中非終身制教師所受到的剝削的批判性分析。但我這樣描述太過平淡而無趣,根本無法捕捉到這本書文字間所蘊藏的張力。文本故事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但是一樣的精彩、有趣、令人憤怒而飽含譏諷。它告知讀者、吸引讀者、激怒讀者又娛樂讀者,從讓人眼前一亮的序言到引人入勝的結尾,柴爾德里斯從未讓讀者失望。——David F. Labaree, author of A Perfect Mess: The Unlikely Ascendanc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學歷之死:美國博士消亡史 作者簡介
[美]赫布·柴爾德里斯(Herb Childress)
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環境行為學博士。2013年以前,曾于波士頓建筑學院擔任研究與評估主任;更早則是在杜克大學擔任梅隆講師與寫作中心副主任。現為萬花筒集團合伙人,這是一家基于民族志的咨詢公司。著有《背叛的風景,歡樂的風景》《博士字典:關于博士和教師生活你所不知(但應該知道)的詞匯表》等暢銷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