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寧波宋韻文化史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9370
- 條形碼:9787568099370 ; 978-7-5680-9937-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寧波宋韻文化史話 本書特色
該書根據宋朝寧波300多年發生的故事,展現了清晰的時代脈絡,提升了歷史認知感。該書*大特點是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圍繞“故事”展開,避開將“史志”植入書中,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通過現代語言講述宋朝故事,增強趣味性和可讀性。通過田野調查法,對“宋韻”文化的傳承現狀作訪談與調研,立足宋韻文化的歷史遺跡、文化資源等進行分析,挖掘時代價值意義。
寧波宋韻文化史話 內容簡介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東南。該書在文化學語境下研究寧波作為典型宋韻文化的民俗表現,及其在景觀、生活、文學、思想等領域的映射;從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學科視角,以及實地案例和歷史故聞襯托,展現寧波宋韻文化魅力,形成區域民俗淵源研究的生動表達;從全域宏觀到句里微觀,還原宋朝寧波生活百態圖景,呈現出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競巧、追求很好、風雅精致的宋韻文化氣象。全書濃縮32個故事,約120000字。全書分河海之城、賢達輩出、東南鄒魯、雅俗交融、俗世繁華、精工巧作六個篇章,每章由詩話導言、歷史回眸、歲月留痕、理論探索、時代價值等部分組成,部分文章后附有小貼士、延伸閱讀、鏈接等,以方便讀者全方位、立體式了解寧波宋韻文化。
寧波宋韻文化史話 目錄
詩話導言//002
歷史回眸//004
慶元:由州到府新跨越//004
明州:南宋*經典城市//007
高橋:明州保衛戰打響地//011
大運河:接軌內外貿易的黃金水道//014
明州港:海上貿易東海航線中心港//016
三江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019
永豐庫:國內首次發現的古代大型倉庫//020
東錢湖:“海上陶瓷之路”源頭之一//022
高麗使館:國家級迎賓館//024
天童寺:禪宗五大寺院之一//027
時代價值//031
第二章 志士仁臣:致君堯舜的新士大夫//033
詩話導言//034
歷史回眸//036
王安石:治鄞貢獻*大的外地官員//036
謝景初:“吳越四賢”之一//039
四明史氏:南宋*大的名門望族//042
史浩:史氏家族首位宰相//044
錢公輔:月湖風物創始人//046
陳禾:北宋“屠龍”御史//049吳潛:大運河寧波段*重要的設計者和建設者//053
鄭清之:三登相位//055
蕭世顯:親民惠民//057
時代價值//059
第三章 東南鄒魯:新時空中的儒學教育//061
詩話導言//062
歷史回眸//063
“慶歷五先生”:開創明州教育先河//063
“淳熙四君子”:明州文化史上的光輝一頁//067
胡三省:注解《資治通鑒》//070
四明學派:“浙東學派”之一//073
黃震:“東發學派”創始人//075
《三字經》: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之一//077
桃源書院:浙東文化源頭//081
《神童詩》:“古今奇書”//086
時代價值//088
第四章 雅俗交融:精致審美的生活藝術//089
詩話導言//090
歷史回眸//092
《五百羅漢圖》:宋代器物美學的集中體現//92
《山園小梅》:千古詠梅絕唱//94
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96
張孝祥:豪放詞派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98
吳文英:南宋詞壇大家//102
戴表元:東南文章大家//104
《耕織圖》:世界上**部農業科普畫冊//106
時代價值//108
第五章 精工巧作:百世流芳的大匠智造//109
詩話導言//110
歷史回眸//112
萬斛神舟: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大船//112
水則碑:我國城市古水利遺存中僅存不多的實例//116
大西壩:明州鎖鑰//118
南宋石刻群:世界上*豐富的南宋歷史文化瑰寶//120
保國寺:江南現存*完整的宋代木構建筑//123
月湖:宋代人文薈萃之地//125
通濟橋:浙東**橋//130
銅壺刻漏:千年前世界上罕見的大型計時器//132
時代價值//134
第六章 俗世繁華:煙火市井的多元社會//135
詩話導言//136
歷史回眸//137
塘河:明州城市的生命線//137
“廂坊市井”:明州城煙火畫卷//140
七塔寺:明州城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大規模佛寺//143
媽祖文化:從寧波走向世界//145
慈城慈湖:一方慈孝之地//148
雪竇山:四明**山//151
阿育王寺:我國現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153
時代價值//156
附錄//157
歲月留痕//158
在錢湖,遇見宋韻//158
“三湖”風好,只此青綠亦書香//166
塘河古橋:多少歲月微波中//171高橋,一座曾經很高很高的橋//176
錢湖書樓知多少//180
閑走莫枝三角地//189
奪得千峰翠色來//193
廣德湖,朋友圈里故人多//196
思古論今//200
傳承千年文脈高水平打造東錢湖宋韻文化圈//200
打造寧波“宋韻西塘”對策建議//205
打開地圖品宋韻——寧波宋韻文化面面觀//211
歷史文獻//214
三字經//214
神童詩//217
寧波月湖銘//221
參考文獻//223
這些話,和你說聲再見//226
寧波宋韻文化史話 作者簡介
崔雨,無字少號,偶用雨巷,出生于白鹿原,工作在四明山。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寧波文化研究會會員。畢業于寧波大學,獲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和歷史文化。著有散文隨筆《江南風好》、人物傳記《馬氏家族/鄞州望族叢書》(合著),參與撰寫《寧波發展藍皮書》《莊市老街》,點評《浙里是我家——100個中國青年的100個中國故事》等。曾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浙江作家》《文學港》《教師報》等報刊發表文章500余篇,部分作品被收錄到《寧波當代作家散文選》《寧波掌故》等書中。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