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三大電影運動新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90592
- 條形碼:9787504390592 ; 978-7-5043-9059-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大電影運動新說 本書特色
西方電影史上著名的三大電影運動——左岸作家電影、新浪潮、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對于西方電影文化有重要意義。然而長期以來有人對新浪潮和左岸電影混淆不清,本書對此做出了簡單明確的界定。還有令電影愛好者困惑不解的問題:阿倫·雷乃不同時期作品的差異,許多電影評論家對此語焉不詳,本書以“詞語分析法”對此做出了解讀。戈達爾的政治電影與格拉夫斯的政治電影有何不同?戲劇性矛盾沖突結構與日常生活記事結構敘事形態有何差異?對后現代的“后‘后現代’”態度是什么?對消解的“再消解”為何? 阿倫·雷乃、羅伯-格里耶、瑪格麗特·杜拉斯、科爾皮、戈達爾……這些電影史上燦若星辰的名字,都曾經如何影響了電影的進程?在本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三大電影運動新說 內容簡介
本書沒有對三大電影運動做電影史式的陳述,而是提綱挈領式的剖析,以獨特的角度厘清了一些讓人困惑的問題和錯誤定論:阿倫·雷乃不同時期作品的文化變異,左岸電影的文化意義、成功秘笈與消亡的必然性,新浪潮和左岸電影的界定,戈達爾電影的文化本質,新浪潮和后現代電影的關系,新現實主義影片的美學定位,還提出了意大利“真實主義電影”的假說。
三大電影運動新說 目錄
**節:阿倫·雷乃的堅守與退卻 / 3
敘事的簡單化 / 17
電影語言的簡單化 / 18
人物性格的簡單化 / 21
主題的簡單化 / 22
劇中人物的老年化 / 22
“性”的淡化與消失 / 23
人物支配權的性別變化 / 23
第二節:左岸電影金字塔秘笈之一: 電影與文學的撞擊 / 37
左岸電影金字塔 A:《廣島之戀》 / 37
左岸電影金字塔 B:《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 45
左岸電影金字塔 C:《長別離》 / 53
第三節:左岸電影秘笈之二:合則成,分則敗 / 62
金字塔后的阿倫·雷乃 / 62
金字塔后的羅伯-格里耶 / 81
金字塔后的杜拉斯 / 113
金字塔后的科爾皮 / 125
注釋 / 126
第二章 無性繁殖的新浪潮
**節:新浪潮就是戈達爾 / 131
雜志編輯和文學家的區別 / 131
幾個導演和幾十個導演的區別 / 131
精英文化與反精英文化的區別 / 132
第二節:戈達爾電影的新分類法 / 136
政治片 / 137
故事片 / 148
《卡賓槍手》寓言性的構成 / 149
第三節:后“新浪潮”的戈達爾:妥協與突進 / 158
妥協 / 158
突進 / 159
第四節:《再見,語言》:戈達爾告別電影的獨特方式 / 170
注釋 / 175
第三章 意大利電影:一個主義、若干大師、兩部新作
(上篇) 《燦爛人生》:來自新現實主義的隔代遺傳? / 179
**節:《燦爛人生》與《羅科和他的兄弟》的相似性 / 181
人生價值觀的相似性 / 181
人物關系的相似性 / 182
第二節:《燦爛人生》與《羅科和他的兄弟》的相悖性 / 187
對抗性矛盾與差異性矛盾 / 187
戲劇性矛盾沖突結構與日常生活記事結構 / 189
戲劇性矛盾與差異性矛盾的不同劇作功能 / 190
戲劇性矛盾與差異性矛盾的不同劇作效果 / 192
第三節:《燦爛人生》與意大利真實主義的歷史淵源 / 195
第四節: 《燦爛人生》在人物心理活動刻畫方面所體現的真實主義
美學原則 / 197
第五節:《燦爛人生》在人物塑造方面所體現的真實主義美學原則 / 206
第六節:《燦爛人生》所體現的真實主義“社會記事性”美學原則 / 209
注釋 / 215
(下篇) 《絕美之城》與后現代 / 220
**節:對后現代的“后‘后現代’”態度 / 222
第二節:對消解的“再消解” / 240
結語:抑或是意大利新真實主義電影的誕生 / 246
后記 / 249
三大電影運動新說 作者簡介
林大慶,一級導演、制片人。1982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作品曾獲國內、國際獎項。另著有: 《不僅僅是好萊塢:細讀伍迪·艾倫》——2015年由“后浪”出版并被“豆瓣”選入“2015年度令人難以忘懷的12本佳作”) 《新中國意識形態電影(1949—1976)》(待出版)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