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3414
- 條形碼:9787507853414 ; 978-7-5078-5341-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自選集 本書特色
* 本書為“北京電影學院學者文庫”系列叢書之一,“北京電影學院學者文庫”系列叢書是以北京電影學院學者名義整體推出的**套文庫。
* 本書匯集了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林洪桐在表演藝術學方面的獨到見解和新穎觀點,角度涉及表演藝術“三字經”、表演藝術關系、表演藝術創造、表演藝術觀念,角度多元,內容豐富,觀點獨特,發人深省,對于表演學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自選集 內容簡介
本書以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林洪桐自選集的形式出版,包含了其對于表演藝術學的研究精華和突出成果。本書涵蓋四講,**講是《表演藝術“三字經”》,將表演藝術基礎概論以“三字經”進行簡釋,體現了黑格爾的“說到三并說到了全”、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念;第二講是《表演藝術關系學篇》,包括演員與自我、角色、導演、觀眾、生話的藝術關系;第三講是《表演藝術創造篇》,介紹了體驗角色階段、體現排演階段、體現細排階段及連排彩排與正式演出等階段的微觀創作;第四講是《表演藝術觀念篇》,包含對于十則觀念的總體把握。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自選集 目錄
003 **節 基本概念“三字經”
003 一、“三位一體”:創作者、創作工具材料、創作成果
004 二、三個“雙重”:“雙重生活”“雙重人格”“雙重自我”
006 三、三個“統一”:演員與角色的統一、藝術與生活的統一、體驗與體現的統一
008 四、三種素質: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
010 五、創作的三進程:理解感受人物、想象構思人物、體現創造人物
012 六、三種創作能力:專業素質、形象塑造、觀念把握
013 七、創作三通過:通過真抵達美、通過生活抵達藝術、通過自我抵達人物
014 八、表演三圣經:“活”非“演”、是他非演他、演“人”非演“戲”
017 第二節 創作方法“三字經”
017 一、表演發展三階段:演情節、演人物、演靈魂
018 二、動作的三要素:做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020 三、動作三類型:外部動作、心理動作、語言動作
023 四、動作三原則:現在與未來、情感與命運、情境與懸念
024 五、情境三要素:時間地點、所處事件、人物關系
026 六、動作三關系:動作與戲劇沖突、動作與情感命運、動作與人物性格
028 七、情境三類型:外在情境、內部情境、心靈情境
029 八、三組“對峙”:演員與自我、演員與對手、演員與觀眾
032 九、交流三模式:內容交流模式、關相互系交流模式、靈魂交流模式
033 十、評價的三因素:劇作基礎、導演指導、演員創作
036 第三節 創作觀念“三字經”
036 一、表演三層次:“真、松、活”—“精、深、美”
037 二、創作三境界:人事之法天、人定之勝天、人心之通天
039 三、表演三類別:匠藝、體驗派、表現派
040 四、三個螺旋圈:共性圈、個性圈、深化圈
042 五、表演“三圈論”:基礎圈、個性圈、當代圈
043 六、三種表演派別:斯坦尼派、梅蘭芳派、布萊希特派
046 七、創作思維三層次:多米諾式、跳棋式、圍棋式
048 八、三匹馬:駕馭“表演生命學”奔馳
第二講 表演藝術關系篇
055 **節 演員與自我:矛盾融合—以我為主
055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化身論”
056 二、“一重性”“二重性”“三重性”
058 三、發揮演員自我魅力
058 四、雙向靠攏、雙向體驗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自選集 作者簡介
林洪桐,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青年電影制片廠編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北京電影學院從教60載,開設表演藝術、表演觀念、影視創作觀念與技巧、影片分析等課程。創作《寒夜》等15部劇本,導演《多夢時節》《死神與少女》等10部影視作品、《北京人》《悲悼》等30部話劇,撰寫《電影化敘事技巧與手段》《表演生命學》,以及“表演藝術教程”叢書(共八部)等專著、系列教材幾十部,文字量達一千五百余萬字。作品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金橋獎等獎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