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96605
- 條形碼:9787519296605 ; 978-7-5192-966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本書特色
國內轎車產業經典參考書的*新版本
本書是在著者原作《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的基礎上修改并增加新內容而成。原書是國內汽車產業的重要參考書,一經出版便受到業內人士和愛好者的追捧,隨即成為暢銷書,連續三次印刷,口碑至今不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評價說:“本書對中國轎車從無到有過程中的陣痛以及每個重要節點,都作了詳實記述和理性分析,是*具價值的一部中國轎車史。”
作者40年來親身經歷轎車產業變遷
本書詳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家用轎車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作者在書中闡釋了自己對轎車產業發展過程的理解,提出了獨到的觀點。作者原為新華社資深記者,40年來長期關注、報道中國轎車產業的發展,了解大量臺前幕后的信息,結識了諸多業內人士,掌握相當數量的一手資料。原大眾中國 CEO 海茲曼評價說:“只有像他這樣不間斷地參與了中國汽車發展40年的親歷者,才能寫出這樣一部積淀深厚的歷史。”
展現中國轎車產業的崛起之路
從改革開放之初產業改革“破釜沉舟”,到世紀之交的“合資”之路,再到中國自主轎車品牌的興起……從建立現代化生產模式,到“節能減排”占據科技創新制高點,再到電動車技術異軍突起……從步履維艱到一日千里,本書從技術、研發、生產、營銷、決策多個角度展現了中國轎車如何走出了一條跌宕起伏的逆襲之路。
縱覽中國市場各個轎車品牌
本書介紹了中國市場上的各個主要轎車品牌,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到本土品牌如何誕生,國外品牌如何在中國落地的過程。正是不同轎車品牌為了爭奪中國市場做出的種種決策,構建了今天中國轎車的產業版圖。作者還在書中還介紹了不同轎車品牌的代表人物,以及他們見證中國轎車產業快速崛起的故事。
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內容簡介
本書反映了我國制造業從無到有的發展,也講述了轎車帶給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本書以大量**手資料,以事件、企業、人物的故事為載體,獨立觀察、如實記錄著中國轎車40年的發展歷程。該書是國內**部中國轎車史,但絕不是一部簡單的產業發展史,作者對圍繞著轎車行業的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和被曲解的史實,以棱角分明的真實記錄和理性的詮釋予以梳理、辨析。更可貴的是,作者對汽車的理解,遠遠超越了一個產品、一個產業的范疇。書中對轎車所承載的社會、藝術、科技、城市化、新能源、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等話題不乏新穎表述,而對汽車社會化、汽車文明對中國社會生活諸領域帶來的深刻變革更有著清晰而獨到的敘述。
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目錄
序 恍若隔世 李安定 1
**章 摸著石頭過河 1
1.探路者的悲壯使命 2
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拿掉一個“總”字的中汽公司/中汽“地震”與
“紅旗”下馬
2.鄧小平拍板:轎車可以合資 13
1978,合資經營可以辦/1982,大眾的中國“橋頭堡”
3.上海大眾,首批合資的幸存者 20
“北京吉普風波”/波斯特:上海大眾1000天/高標準,還是“卡脖子”/三
軍過后盡開顏
第二章 轎車工業獲得“準生證” 35
1.解凍:1987年夏天 36
新中國拒絕轎車/需求凸顯黑洞/十堰“轎車神仙會”/少壯派,只要政策不
要錢/北戴河:轎車工業獲得“準生證”
2.大眾逆襲克萊斯勒 45
為了紅旗第二代/哈恩,冬日的長征/高手各有勝算
3.中國轎車“三大三小”新布局 52
一汽大眾:后來居上/“神龍”好事多磨/“一號工程”上海大眾/“三小”
的小康生活
人物印象 饒斌:我愿化作一座橋 59
第三章 家庭轎車**聲 65
1.造夢前傳 66
“領航產品”與“官車之累”/崇山峻嶺中的會師/東京,“斯巴魯360”鑄
劍為犁/劃天而過的“小衛星”
2.家庭轎車**聲 78
我的1989:但愿不是一個夢/由遠及近的叩門聲
3.家轎曙光,看上去很美 81
私車消費寫進產業政策/國際巨頭熱捧“94家轎研討會”/FCC駛向環形跑道
4.路漫漫其修遠兮 87
與副總理的筆墨官司:不可逾越的臺階/2001,家庭轎車是一種權利
第四章 貴在雙贏 93
1.帕薩特,暗度陳倉 94
需求,再次提出挑戰/引進帕薩特,博弈與妥協
2.磨合,從奧迪100到奧迪A6 100
奧迪緣何進入一汽大眾/話語權的堅持與妥協/10%的股份,100%的投入
3.雅閣,翻著跟頭增長 108
1法郎收購,標致鎩羽而歸/2億美元,本田拿到“進門卡”/市場導向下的滾
動發展
4.“新世紀”,跨越太平洋 113
上汽人的智慧/通用志在必得/一切以合資企業利益為重/史密斯的世紀眼光
人物印象 門脅轟二:在人家的花園里工作 124
第五章 “新世紀轎車”叩門聲 127
1.“新生代”命懸一線 128
WTO:淡定與惶恐/幫助“鲇魚”求生
2.奇瑞,借腹生子 133
執著打動拼命三郎/股份換來的“準生證”
3.吉利,力量在風中聚集 136
永遠尋找新商機/從奔馳、波音到腳踏實地/“我渴望陽光出現”
4.華晨,大象無形 141
另類“中華”/紐約上市**股/濕手沾面粉/知變則勝/仰融出走
第六章 “入世”成就了井噴 151
1.入世與家轎:兩大托舉力 152
2001,中國家轎起步年/十年“井噴”定位中國車市/中國有了“年度車”/甲
A聯賽和“四小花旦”/奔馳二十年執著花落北京
2.競爭從此變得血腥 167
好日子走到“拐點”/跨國公司看中國:還是一塊“香餑餑”/新掌門人和新
產業政策
人物印象 好人呂福源 173
第七章 當自主品牌成為國策 179
1.決策層熱捧自主創新 180
自主品牌“咸魚”翻身/來之不易的機遇
2.自主研發才是硬道理 183
奇瑞:“相持階段”尚未到來/吉利:到海外車展去亮相/大集團:高舉高打
3.“耐住寂寞二十年” 191
自主開發是“第十個饅頭”/海派汽車“火候”到了/厚積薄發,上汽榮威一
炮打響
人物印象 范安德,大眾的回歸 200
第八章 汽車營銷,從小學生讀到MBA 205
1.賣車進化始末 205
當年,汽車不是用來賣的/一汽大眾首建營銷團隊/上海通用何以成為常青樹/
東風日產“把海水煮成精鹽”
2.銷售體系的中國變革 215
糾結中的《品牌管理辦法》/經銷商的柴米油鹽
3.價值鏈在車輪下延伸 217
二手車銷量何時超越新車/吉利淘寶:網購汽車不是夢/車輪轉動出的新財富
4.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 221
汽車也是一種情感訴求/品牌發布大秀場/試車走天下
第九章 兼并重組沒有溫情 231
1.為了走出困境 232
四十年的艱難話題/“天一重組”,對接豐田序幕/東風日產:整體合資的
嘗試
2.做大做強的試水 237
上南重組:碗里有肉才是硬道理/新長安,兼并中航躋身四強
3.海外兼并得失考 243
“紙上得來終覺淺”,上汽兼并雙龍始末/薩博落袋,北汽“貼地飛行”
4.草根吉利入主豪華品牌沃爾沃 249
完美“天仙配”/走進沃爾沃
人物印象 墨菲,放棄了的午餐 256
第十章 危局中的中國機會 261
1.始料未及的全球危情 261
通用在百年慶典后倒下/豐田絆倒了自己/大眾靠什么站穩腳跟/菲克重組,
“技術換資本”的經典案例
2.“風景這邊獨好” 272
寒冬里的一把火/豪華品牌“本土化”大戰
3.危機催生的中國機會 278
“入世”十年帶來的底氣/占據科技創新制高點
人物印象 再見,瓦格納先生 280
第十一章 新能源路線圖 285
1.石油安全的世紀課題 285
21世紀新能源五大選項并行不悖
2.汽車動力全面優化才是首選 288
燃油汽車技術仍是節能減排的主戰場/“站在地上的那條腿”
3.混合動力是一種“道” 290
豐田執著混合動力二十年/百折不撓的工匠精神/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何會大行
其道
4.純電動車為什么是一條短線 296
百年徘徊,電池是*大制約/續航里程的誤區/“骯臟”的電,難圓“零排
放”之夢
5.氫能源才是終極方案 300
氫動力“重新定義汽車”/氫能源再發力,中國可以很牛
第十二章 電動車中國奪冠 307
1.電動車產銷中國加速度 308
電動車熱三部曲/電動車的國家戰略,產銷連續七年奪得全球**/國產動力
電池覆蓋電動車裝機需求
2.蔚來:有一種豪華叫“無憂” 312
眼界、預見和智慧/高端制造的行家里手/豪華的極致是“無憂”
3.比亞迪宣布2040年停產燃油車目標 318
比亞迪有了“禁燃”的底氣/電池大王的轎車夢/刀片電池特立獨行
4.嵐圖一千零一夜:國家隊的急行軍 322
把嵐圖辦成科技公司、用戶型企業/一千零一夜/想象力決定走多遠走多快/全
球**輛電動MPV——嵐圖“夢想家”
5.小微“人民代步車” 327
宏光MINIEV/超出想象的性價比/*接地氣的用戶體貼
6.全面禁燃,不該是中國汽車的選項 331
第十三章 跨過“汽車強國”的門檻 333
1.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三個條件 333
2.紅旗轎車的涅槃 334
年銷30萬輛,四年63倍的增長/新高尚精致主義/紅旗新車榜
3.兩個奮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級智能好車 338
華為:不進場造車,只提供一棧式智能解決方案/華為牽手極狐,1 1大于2/
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
4.領克:“根紅苗正”好出身 343
全球化基因與生俱來/和沃爾沃共用*新平臺/舉高打低,品牌向上
5.魏建軍挑戰氫能源 346
2021氫燃料車投入試運營的一年/創業記:每天進步一點點/胸有成竹,氫能
源全線展開
6.200萬輛,全球第三的出口大國 350
品牌上攻成就了出口的質變/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出海2.0時代/做汽車強國,
鼓勵企業抓住重大機遇“抱團出海”
第十四章 “汽車社會”的思考 355
1.汽車,20世紀*顯著的人文景觀 355
中國,遲到的汽車社會/坐進汽車的人生/汽車社會與秩序王國
2.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顛覆汽車 361
轎車是一個強烈外部性制約的產業/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共享轎車,北京五分
之一的轎車就夠用了
尾 聲 369
展開全部
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 作者簡介
李安定,專欄作家。原新華社國內部編委,曾任新華社國內部經濟新聞采訪室主任,高級記者。自1980年起見證并報道中國汽車業40余年,他親歷了中國汽車業發展的決策過程和重大事件,其報道描繪出中國汽車工業在困境中奮起的軌跡,被業內譽為“汽車媒體第一人”。著有《千手千眼》《家庭轎車誘惑中國》《門外車譚》《車記: 親歷·轎車中國30年》等。
40年前,正是中國轎車業的起點,當時中國轎車千人保有量在世界叨陪未座,家庭轎車幾乎為零。
40年來,從零起步到上億輛轎車進入百姓家庭,到產銷連續多年全球奪冠,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異軍突起,轎車文明植根于中國進程的每個歷史節點,我都有幸成為親歷者和評述者。據此,寫一本《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也就水到渠成。
——本書作者李安定
李安定,專欄作家。原新華社國內部編委,曾任新華社國內部經濟新聞采訪室主任,高級記者。自1980年起見證并報道中國汽車業40余年,他親歷了中國汽車業發展的決策過程和重大事件,其報道描繪出中國汽車工業在困境中奮起的軌跡,被業內譽為“汽車媒體第一人”。著有《千手千眼》《家庭轎車誘惑中國》《門外車譚》《車記: 親歷·轎車中國30年》等。
40年前,正是中國轎車業的起點,當時中國轎車千人保有量在世界叨陪未座,家庭轎車幾乎為零。
40年來,從零起步到上億輛轎車進入百姓家庭,到產銷連續多年全球奪冠,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異軍突起,轎車文明植根于中國進程的每個歷史節點,我都有幸成為親歷者和評述者。據此,寫一本《中國轎車史,四十年親歷》也就水到渠成。
——本書作者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