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天下·博觀 刑事制裁的界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75575
- 條形碼:9787519775575 ; 978-7-5197-7557-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下·博觀 刑事制裁的界限 內容簡介
《刑事制裁的界限》一書由20世紀美國有名法學家赫伯特·L.帕克于1968年出版。該書被認為是對20世紀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特別是正當程序革命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經典之作,帕克亦因此成為20世紀美國學術引用率優選的法學家之一。《刑事制裁的界限》認為,刑事制裁是權力在社會內部受控制地行使的范例。它提出了一系列難以為律師所解決的重大法律問題、難以為哲學家所解決的重大哲學問題以及難以為行為科學家所解決的行為科學問題。基于對刑事制裁合理性的反思,作者對刑事制裁的正當根據、程序制約及其運行界限等刑事制裁的基本原理問題進行了一體化的基礎研究。
天下·博觀 刑事制裁的界限 目錄
**編 原理
**章 刑罰的困境
第二章 刑罰的意義
**節 導言
第二節 初步的界定
第三節 刑罰、處遇及其他制裁
第四節 修正的定義
第三章 刑罰的正當根據
**節 導言
第二節 報應
第三節 功利主義的預防:威懾
第四節 特別威懾或威嚇
第五節 行為預防:剝奪能力
第六節 行為預防:社會復歸
第七節 總結:預防的界限
第四章 走向一體化刑罰理論
第五章 罪責與行為
**節 導言
第二節 作為先決條件的行為
第三節 合法性原則
第四節 權能分配
第五節 模糊性、嚴格解釋和預防性羈押
第六章 罪責與免責事由
**節 導言
第二節 免責事由的一般原理
第三節 緊急行為
第四節 表面的緊急行為:“錯誤”的定位
第五節 嚴格責任:否定“錯誤”
第六節 警惕精神失常的抗辯
第七章 證明與比例原則
**節 證明標準
第二節 比例原則與懲罰
第二編 程序
第八章 刑事程序的兩種模式
**節 導言
第二節 兩種模式的價值基礎
第九章 實踐中的模式:從逮捕到指控
**節 導言
第二節 逮捕調查
第三節 “合法”逮捕后的羈押和審訊
第四節 電子監控
第五節 非法獲取的證據
第六節 律師辯護的可得性
第十章 實踐中的模式:從起訴到定罪量刑
**節 起訴決定
第二節 審前羈押
第三節 認罪答辯
第十一章 實踐中的模式:錯誤審查
**節 上訴
第二節 附訴
第三節 后記:辯護律師可得性
第十二章 趨勢及影響:一個嘗試性的評價
第三編 界限
第十三章 界限問題的一種解決路徑
**節 導言
第二節 選擇問題
第三節 賠償和規制:以酒后駕車為例
第四節 處遇:民事收容的情形
第五節 無為的選擇
第六節 作為資源配置問題的界限
第十四章 尋找界限:法律與道德
**節 不道德性:一個必要條件
第二節 不道德性:一個不充分條件
第三節 “對他人的危害”
第四節 刑罰的目的
第十五章 尋找界限:得與失
**節 遠近程度與瑣碎與否
第二節 犯罪關稅
第三節 警民關系的緊張狀態
第四節 偶然性執法
第五節 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第六節 流水線司法
第七節 隱性功能
第十六章 標準的應用:道德犯罪
**節 刑事制裁的*佳狀態
第二節 性犯罪
第三節 重婚罪與亂倫罪:兩種虛構的犯罪
第四節 淫穢之惡
第五節 賣淫:罪惡還是妨害
第十七章 標準的應用:各式各樣的犯罪
**節 對毒品和其他藥物的管控
第二節 墮胎:運作中的犯罪關稅
第三節 醉酒:“生病”的權利
第四節 賭博:實驗的例子
第五節 作為罪犯的商人
第十八章 結論:手段和目的
書目注釋
天下·博觀 刑事制裁的界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赫伯特·L.帕克 Herbert L.Packer(1925-1972),美國現代著名刑事法學家、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教授,刑事訴論犯罪控制模式與正當程序模式理論的創立者。
主譯者簡介
梁根林,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德刑法學者聯合會(CDSV)中方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與刑事政策學,著有《刑事政策:立場與范疇》《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刑事制裁:方式與選擇》《刑法總論問題論要》等專著,聯合主編《中國刑法評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