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歌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73518
- 條形碼:9787519473518 ; 978-7-5194-7351-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歌謠 本書特色
一套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朱自清風格特色和思想精華的作品集 以權威版本為底本,閱讀原汁原味的朱自清 精巧小開本,方便攜帶,隨時隨地感受閱讀的快樂
中國歌謠 內容簡介
《中國歌謠》是五四以來研究我國民間文學較早的一部專著,其雛形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間的大學講稿,后經整理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過單行本。作者在此書中從歌謠的釋名、起源與發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謠發展的歷史,確立歌謠的分類、結構,研究其修辭,在汲取同時代人成果的基礎上,借鑒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為這一領域有開拓性的著作。書中,作者廣泛收集和引述我國古代和近代歌謠,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獻。
中國歌謠 目錄
Contents一 歌謠釋名 001
二 歌謠的起源與發展 011
三 歌謠的歷史 094
四 歌謠的分類 195
五 歌謠的結構 248
六 歌謠的修辭 305
附 錄
《中國歌謠》跋記 331
中國歌謠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后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圣陶等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次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范”。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于古典文學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學英國,并漫游歐洲數國,著有《歐游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回國。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南遷,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并有《朱自清全集》出版。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后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與葉圣陶等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次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范”。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于古典文學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學英國,并漫游歐洲數國,著有《歐游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回國。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南遷,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為中國現代散文早期代表作,并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陳武,江蘇東海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一級作家。長、中、短篇小說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作家》《十月》《鐘山》《花城》《天涯》等雜志發表,共計500余萬字。多篇小說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選載。出版各類文學作品三十余部。多次獲得紫金山文學獎、花果山文學獎等文學獎項。策劃了“紫金文庫”“回望汪曾祺”“名人與生活”“朱自清自編文集”“回望蕭紅”“回望巴金”等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