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0037
- 條形碼:9787117350037 ; 978-7-117-35003-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借助現代生命科學、現代醫學以及多學科理論知與技術方法,探討中醫“腎主骨”理論的科學本質,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理論內涵。論述內容從古至今,從宏觀至微觀、從理論到實踐,重于實用,突出重點。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腎主骨”是中醫學“天人合一”整體觀思維模式的體現,是對腎與骨生理現象、病理聯系和協同作用的概括,并用于指導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康復。本書共分5章,分別從“腎主骨”理論的歷史脈絡和臨床實踐、“腎主骨”理論的概念和內涵、“腎主骨”理論與腎藏象體系的構建、“腎主骨”的現代科學內涵研究、“腎主骨”理論與臨床實踐等方面,逐層闡述了中醫“腎主骨”理論的研究與應用。內容從古至今,從宏觀至微觀,從理論到實踐,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較好實用性的專著。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目錄
**節 “腎主骨”理論的學術源流 /1
一、 秦漢時期—“腎主骨”理論的形成 /1
二、 晉隋唐時期—“腎主骨”理論的發展 /5
三、 宋金元時期—“腎主骨”理論的繁盛 /7
四、 明清時期—“腎主骨”理論的創新 /9
五、 民國近代—“腎主骨”理論的中西匯通 /13
六、 現代時期—“腎主骨”理論的升華 /14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的概念和內涵 /21
一、 “腎主骨”理論的概念 /21
(一) 中醫學“腎系統”的范疇 /21
(二) 中醫學“骨系統”的范疇 /22
(三) 中醫學“腎主骨”的范疇 /23
二、 “腎主骨”理論的內涵 /23
(一) 腎藏精為骨發生和形成的基礎 /23
(二) 腎與骨通過經絡相聯 /24
(三) 腎之功能對骨發育具有促進作用 /24
(四) 外合之骨體現腎的功能盛衰 /25
三、 “腎主骨”理論的外延 /25
(一) 骨與其他形體相關 /25
(二) 骨與精、氣、血、津液相關 /29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藏象學說 /30
一、 “腎主骨”理論與五臟相關 /30
(一) “腎主骨”與藏象學說 /30
(二) “腎主骨”與“肝主筋” /33
(三) “腎主骨”與“肺主氣” /34
(四) “腎主骨”與“心主脈” /34
(五) “腎主骨”與“脾主肉” /35
二、 “腎主骨”理論與奇恒之腑 /36
(一) 中醫“腦”腑 /36
(二) 中醫“髓”腑 /38
(三) 中醫“骨”腑 /39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四) 中醫“脈”腑 /39
(五) 中醫“膽”腑 /40
(六) 中醫“女子胞”腑 /41
(七) 奇恒之腑理論現代研究 /42
第二章 “腎主骨”理論與腎藏象理論體系 /46
**節 “腎主骨”理論與腎藏象理論 /46
一、 中醫“腎”的內涵 /46
(一) “腎”的發生學 /46
(二)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47
(三) “腎”的現代科學內涵 /50
二、 腎藏象的相關概念 /54
(一) “腎藏精”理論與腎精 /54
(二) “腎藏精”理論與腎氣 /56
(三) “腎藏精”理論與腎陰 /58
(四) “腎藏精”理論與腎陽 /59
第二節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藏象理論 /60
一、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主生殖” /61
(一) “腎主生殖”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1
(二) “腎主生殖”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2
二、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主水” /62
(一) “腎主水”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2
(二) “腎主水”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3
三、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腎主納氣” /64
(一) “腎主納氣”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4
(二) “腎主納氣”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5
四、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齒為腎之標” /65
(一) “齒為腎之標”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5
(二) “齒為腎之標”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5
(三) “齒為腎之標”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66
五、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之華在發” /67
(一) “腎之華在發”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7
(二) “腎之華在發”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7
(三) “腎之華在發”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68
六、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開竅于耳” /68
(一) “腎開竅于耳”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8
(二) “腎開竅于耳”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69
(三) “腎開竅于耳”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69
七、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在液為唾” /69
(一) “腎在液為唾”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69
(二) “腎在液為唾”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70
(三) “腎在液為唾”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0
八、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在志為恐” /71
(一) “腎在志為恐”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71
(二) “腎在志為恐”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71
(三) “腎在志為恐”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2
九、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主二便” /72
(一) “腎主二便”理論的發生和發展 /72
(二) “腎主二便”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促進 /73
(三) “腎主二便”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4
十、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足少陰腎經 /74
(一) 足少陰腎經的循行和功能 /74
(二) 足少陰腎經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完善 /74
(三) 足少陰腎經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5
十一、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理表型與“腎應冬” /75
(一) “腎應冬”理論與腎的生理特點 /75
(二) “腎應冬”對“腎藏精主骨”理論的完善 /76
(三) “腎應冬”理論對“腎藏精主骨”臨床實踐的指導 /77
第三章 “腎主骨”理論指導臨床應用研究 /79
**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下的辨證論治 /79
一、 “腎主骨”理論與八綱辨證 /79
二、 “腎主骨”理論與臟腑辨證 /80
三、 “腎主骨”理論與六經辨證 /81
四、 “腎主骨”理論與氣血辨證 /82
五、 “腎主骨”理論與三焦辨證 /83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的“從腎論治” /84
一、 “腎主骨”理論與“從腎論治”法則 /84
(一) “腎主骨”理論的臨床應用與發展 /84
(二) “從腎論治”重要治法—滋腎陰法、溫腎陽法 /85
二、 “腎主骨”理論與POP 的臨床研究 /85
三、 “腎主骨”理論與POP 的機制研究 /90
四、 “腎主骨”理論與骨肉相親、脾腎同治 /94
(一) “骨肉相親”“脾腎同治”理論的形成 /94
(二) “骨肉相親”“脾腎同治”理論的臨床研究 /95
(三) “骨肉相親”“脾腎同治”理論的基礎研究 /96
(四) 思考與展望 /99
五、 “腎主骨”理論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 /100
(一) “腎主骨”理論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的相互關系 /100
(二) “腎主骨”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理論防治慢性筋骨病的臨床研究 /100
(三) “腎主骨”與肝腎同源、筋骨同治理論防治慢性筋骨病的基礎研究 /102
(四) 思考與展望 /102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骨科疾病辨證論治 /102
一、 “腎主骨”理論與骨之發育遲緩 /102
(一) 小兒腦癱 /103
(二) 軟骨發育不全 /104
二、 “腎主骨”理論與骨之發育異常 /107
(一) 脊柱側彎 /107
(二) 佝僂病 /112
(三) 成骨不全癥 /114
三、 “腎主骨”理論與骨代謝異常 /118
(一) 骨痿(骨弱):骨質疏松癥 /118
(二) 骨痿(骨弱):腎性骨病 /125
四、 “腎主骨”理論與骨之惡性變化 /128
(一) 骨枯(骨消):多發性骨髓瘤 /128
(二) 骨枯(骨消):乳腺癌骨轉移 /132
(三) 骨枯(骨消):內分泌骨病 /135
(四) 骨枯(骨消):炎性骨病 /137
第四節 “腎主骨”理論與POP 三級預防模式 /145
一、 “腎主骨”理論指導POP 三級預防模式建立 /145
二、 “調和腎陰、腎陽”與POP 的治療模式 /147
(一) 試驗方案 /148
(二) 試驗結果 /150
(三) 試驗討論 /152
(四) 試驗結果 /153
第五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下臨床療效評價 /154
一、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評價方法 /154
二、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評價討論 /161
第四章 “腎主骨”理論指導臨床辨證用藥 /164
**節 “腎主骨”理論指導下“補腎”類方劑研究/164
一、 臨床“補腎”類方劑概述 /164
二、 臨床常用“補腎”類方劑 /166
(一) 左歸丸 /166
(二) 右歸丸 /166
(三) 六味地黃丸 /167
(四) 金匱腎氣丸 /168
(五) 二仙湯 /169
(六) 二至丸 /170
(七) 青娥丸 /171
(八) 大補陰丸 /172
(九) 菟絲子丸 /172
(十) 一貫煎 /173
(十一) 地黃飲子 /174
(十二) 溫腎通痹方 /175
(十三) 益腎通痹方 /176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腎陰、腎陽”治療原則 /176
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腎陰、腎陽” /176
二、 “調和腎陰、腎陽”的處方用藥 /177
(一) 補腎填精壯骨類:補腎填精方 /177
(二) 溫腎助陽強骨類:溫腎陽方 /178
(三) 滋腎養陰健骨類:滋腎陰方 /179
三、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腎陰、腎陽” /180
(一) “調和腎陰、腎陽”防治POP 的動態調控規律研究 /180
(二) “調和腎陰、腎陽”治療POP 的臨床藥效機制研究 /180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氣血”治療原則/181
一、 “腎主骨”理論與“調和氣血” /182
(一) “調和氣血”的臨床指導價值 /182
(二) 椎間盤退行性疾病與氣血失和 /183
(三) 骨質疏松癥與氣血失和 /183
(四) 骨性關節炎與氣血失和 /183
(五) 股骨頭壞死與氣血失和 /183
(六) 外傷性骨折與氣血失和 /183
二、 “調和氣血”的處方用藥 /184
(一) 圣愈湯 /184
(二) 咽痹方 /186
(三) 脈痹方 /187
(四) 筋痹方 /188
(五) 痙痹方 /189
(六) 痿痹方 /190
第四節 “腎主骨”理論與補腎填精法的藥理機制 /191
一、 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影響 /191
二、 對OPG 基因敲除骨質疏松小鼠的影響 /192
第五節 溫腎陽方、滋腎陰方網絡藥理學研究 /192
一、 補腎中藥與維生素D 代謝網絡關聯分析 /193
二、 溫腎陽方、滋腎陰方系統藥理學分析 /193
第五章 “腎主骨”理論指導應用基礎研究 /201
**節 中醫“腎主骨”的科學內涵概述 /201
一、 解剖腎與骨的關系 /201
二、 內分泌激素與“腎主骨” /204
三、 維生素D 與“腎主骨” /206
(一) 維生素D 及維生素D 內分泌系統 /206
(二) 維生素D 對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作用 /207
(三) 維生素D 缺乏對骨的影響 /208
(四) 維生素D 與“腎主骨”的關系 /208
四、 Klotho 與“腎主骨” /209
(一) Klotho 的生物學特征 /209
(二) Klotho 與“腎主骨”的關系 /211
五、 鈣磷代謝與“腎主骨” /212
(一) 鈣磷代謝 /212
(二) 鈣磷代謝與“腎主骨”的關系 /214
六、 微量元素與“腎主骨” /215
七、 調控因子與“腎主骨” /217
(一) 補腎中藥治療骨疾病的調控機制 /217
(二) 腎主骨的潛在調控因子 /220
(三) 功能腎“主骨”的新型調控靶標 /220
第二節 “腎主骨”理論與骨髓干細胞 /222
一、 間充質干細胞 /223
(一) “腎主骨”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關系 /223
(二) “腎主骨”理論與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的相關研究 /223
二、 造血干細胞 /226
(一) “腎藏精主骨”理論與造血干細胞的關系 /226
(二) 骨對造血干細胞功能的影響 /227
三、 脂肪干細胞 /228
(一) “腎主骨”與脂肪干細胞(ADSCs)的關系 /228
(二) “腎主骨”理論與脂肪干細胞分化的相關研究 /228
四、 胚胎干細胞 /229
(一) 擬胚體分化體系 /230
(二) 共培養體系 /230
(三) 單層細胞誘導法 /230
(四) 化學物質誘導法 /230
五、 骨骼肌間充質干細胞 /231
六、 滑膜間充質干細胞 /231
七、 圍產期組織間充質干細胞 /232
第三節 “腎主骨”理論與骨組織細胞 /233
一、 成骨細胞 /233
二、 破骨細胞 /235
三、 骨細胞 /237
四、 軟骨細胞 /238
第四節 “腎主骨”與骨代謝疾病 /239
一、 “腎主骨”理論與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239
二、 “腎主骨”理論與骨硬化病 /242
三、 “腎主骨”理論與腎性骨病 /243
四、 “腎主骨”理論與骨關節炎 /245
五、 “腎主骨”理論與類風濕關節炎 /246
六、 “腎主骨”理論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247
七、 “腎主骨”理論與老年性癡呆 /248
八、 “腎主骨”理論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249
九、 “腎主骨”理論與干燥綜合征 /250
第六章 從“腎主骨”理論到“腎骨系統”理論 /254
**節 “腎骨系統”理論是“腎主骨”理論的發展/254
第二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腎臟對骨骼的調節 /256
一、 鈣磷代謝與骨代謝 /256
(一) 鈣穩態調控機制 /256
(二) 磷穩態調控機制 /258
二、 電解質和微量元素 /258
(一) 電解質 /258
(二) 微量元素 /259
三、 促紅細胞生成素 /260
四、 骨形態發生蛋白7 /261
第三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骨骼對腎臟的調節 /261
一、 骨骼對腎臟調控的內涵 /261
二、 骨調控腎系統相關信號機制 /262
(一)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 /262
(二) 瘦素 /262
(三) OPG/RANK/RANKL 信號軸 /263
(四) 脂聯素 /264
三、 骨骼系統對腎臟作用的研究 /266
第四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跨尺度主動調節 /266
一、 鈣磷平衡 /266
(一) “腎骨系統”與鈣磷平衡 /266
(二) 腎性骨病中的鈣磷代謝 /267
二、 細胞穩態 /268
(一) 鈣磷平衡與鈣磷穩態 /268
(二) 成骨分化過程中的細胞穩態 /268
三、 激素的調控與平衡 /270
(一) 糖皮質激素的調控與骨代謝 /270
(二) 甲狀旁腺激素的調控與骨代謝 /271
(三) 性激素的調控與骨代謝 /273
第五節 “腎骨系統”理論指導下“腎腦軸”調節/274
一、 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與“腎腦軸”及“腎骨系統” /274
(一) 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與“腎系統” /274
(二) 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與“骨系統” /275
二、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軸與“腎腦軸”及“腎骨系統” /276
(一)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軸與“腎系統” /276
(二)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軸與“骨系統” /277
三、 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與“腎腦軸”及“腎骨系統” /277
(一) 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與“腎系統” /278
(二) 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與“骨系統” /279
第六節 從“腎主骨”到“腎腦主骨”/281
一、 “腎腦主骨”的內涵 /282
二、 “腎腦主骨”的生理學基礎 /282
(一) 中醫“腎”的生理學基礎 /282
(二) 中醫“腦”的生理學基礎 /283
(三) 中醫“腎腦”相關與“腎腦主骨” /283
(四) 骨之生長發育以腎腦為基礎 /284
三、 “腎腦主骨”的病理學關聯 /285
(一) 腎腦不濟則骨生異常 /285
(二) 腎腦精髓不化則骨不靈 /285
(三) 腎腦氣機不利則骨竅不通 /286
四、 “腎腦失養”相關臨床表現 /286
(一)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286
(二) 腎性骨病 /287
(三) 脊髓型頸椎病 /287
第七節 “腎骨系統”理論與系統生物學 /287
一、 系統生物學引入“腎主骨”理論的必然性 /287
二、 系統生物學在中醫“腎”研究中的運用 /288
三、 “腎骨系統”的系統生物學內涵 /289
(一) “腎骨結構子系統” /289
(二) “腎骨功能子系統” /289
四、 “腎骨系統”構建的臨床指導價值 /290
第八節 “腎骨系統”理論與中醫表型組學 /291
一、 表型組學的概念與研究體系的建設 /291
二、 中醫表型組學的概念與研究體系的建設 /291
三、 中醫表型組學的研究基礎—大型“證病結合”人群隊列 /293
(一) 建立中醫大型“證病結合”隊列的必要性 /293
(二) 現有中醫隊列對中醫表型組學的貢獻 /293
四、 “腎骨系統”與“證病結合”表型組學研究 /294
五、 “腎骨系統”表型組構建與多學科聯合 /295
“腎主骨”藏象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科帶頭人,國家“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項目(中醫“腎主骨”研究)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1項,包括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項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