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何天祥骨傷科精粹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46573
- 條形碼:9787117346573 ; 978-7-117-34657-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天祥骨傷科精粹 內容簡介
本書發揚中醫骨傷科傳統,結合何氏骨傷流派三百年經驗傳承,重點展示了我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何天祥先生的寶貴學術思想,特色鮮明。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何天祥中醫學術成就、診療思路與技巧、特色療傷手法、家傳方藥、特色功能鍛煉方法;下篇介紹骨折、筋傷、脫位、骨病(包括骨髓炎、骨與關節結核、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骨壞死、骨質疏松)的治療經驗。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何天祥骨傷科精粹 目錄
上篇 理論基礎
章何天祥的中醫學術成就
節 繼承何氏傳統正骨醫術 /002
第二節 融合多民族醫藥文化精髓/004
一、 學醫經歷 /005
二、 臨床實踐 /006
三、 醫德仁術 /006
四、 文化素養 /007
五、 學術傳承 /007
六、 傳播交流 /008
七、 辦醫興學 /008
第三節 提出臨床綜合診療方案 /009
一、 主要學術主張與診療原則 /009
二、 診療經驗與臨床效果 /009
第四節 創立中醫藝術醫學新學科/011
一、 開創中醫藝術醫學新學科 /011
二、 藝術醫學診療學術思想 /011
三、 醫舞結合,采用國際芭蕾舞基礎訓
練法則防治損傷 /013
第二章何天祥診療思路與技巧
節 注重四診合參/014
一、 望診 /014
二、 聞診 /016
三、 問診 /017
四、 切診 /019
第二節 整體與局部并重 /021
一、 整體辨證 /021
二、 局部辨證 /027
三、 結構分析 /030
第三章何天祥論治原則
節 筋骨并重 /036
一、 對筋與骨的基本認識 /036
二、 筋、骨與關節 /037
三、 病理狀態下的筋骨關系 /038
四、 從筋論治 /039
第二節 動靜結合 /039
一、 “動靜結合”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 /040
二、 “動靜結合”在筋傷中的應用 /040
三、 “動靜結合”在骨傷康復中的應用 /040
四、 微觀的“動靜結合” /041
第四章何天祥方藥運用
節 用藥特色 /042
一、 首重氣血,顧護脾胃 /042
二、 側重外治,分段用藥 /045
三、 用藥精當,祛病強筋 /046
四、 善用汗法,祛邪外出 /047
五、 結合蒙藥,提高療效 /048
六、 善用鮮藥,簡便廉驗 /049
第二節 用藥經驗 /050
一、 用藥靈活 /050
二、 “五色”散劑 /051
第三節 用藥法則 /052
一、 內治法 /052
二、 外治法 /057
第四節 自制驗方 /060
一、 外治方劑 /060
二、 內服方劑 /071
第五節 常用藥物 /076
一、 常用蒙藥部分 /076
二、 常用鮮藥部分 /078
三、 常用干藥(飲片)部分 /082
第五章何天祥手法特色
節 何天祥療傷手法概要 /094
一、 手法前提與文化 /094
二、 功法是手法的基礎 /094
三、 手法類型 /097
第二節 手法特點 /097
一、 手法的掌握要點 /097
二、 講究施法的手形 /098
三、 注重手法的勁道(勁力) /099
四、 以藥酒為介質 /099
五、 利用力學原理整復骨折脫位 /099
六、 手法的施法要領 /100
七、 倡導柔性手法為主,剛性手法為輔,剛柔相濟 /101
第三節 正骨手法 /102
一、 適應證 /102
二、 慎用證 /102
三、 禁忌證 /102
四、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項 /103
五、 正骨手法操作要領 /104
六、 正骨十法 /104
第四節 脫位手法 / 111
一、 適應證 / 111
二、 慎用證 / 111
三、 禁忌證 /112
四、 關節脫位整復操作要領及方法 /112
五、 上骱九法 /112
第五節 推拿手法 /113
一、 適應證 /114
二、 禁忌證 /114
三、 推拿手法的特點 /114
四、 推拿手法的分類 /119
五、 各種手法操作要點及作用 /119
六、 束悗療法 /121
七、 骨病治療手法 /122
第六章何天祥夾縛固定方法
節 夾縛固定的目的和原則 /124
一、 夾縛固定的目的 /124
二、 夾縛固定的原則 /124
第二節 適應證、禁忌證及固定后
注意事項 /125
一、 適應證 /125
二、 禁忌證 /125
三、 固定后注意事項 /125
第三節 夾縛固定材料/126
一、 夾板 /126
二、 壓墊 /126
第四節 何天祥夾縛固定特點 /127
一、 骨折整復后的夾固 /127
二、 治療中的體位固定 /128
三、 換敷藥固定 /129
四、 治療期中的固定調整 /129
五、 繃帶的纏繞 /129
第七章針灸及其他特色療法
一、 針灸療法 /130
二、 火罐療法 /131
三、 熏洗治療 /132
四、 中藥燙熨治療 /132
第八章康復鍛煉
一、 醫舞同源,醫舞同功 /133
二、 鍛煉要點 /133
三、 鍛煉方法 /134
四、 舞蹈動作術式 /134
五、 常用動作術式 /136
第九章食療法
一、 按骨折分期調整飲食 /138
二、 按年齡的生理特點調整飲食 /138
三、 按患病季節調整飲食 /139
四、 根據“五色”選擇食物 /139
第十章何天祥學術創新—中醫藝術形體損傷診治學
節 何天祥藝術形體損傷診治特點/141
第二節 首創征兆性診治新說 /141
第三節 “好、 快、 美”新觀念 /142
一、 好 /142
二、 快 /142
三、 美 /142
第四節 寓舞于醫功能鍛煉 /142
一、 辨證施練 /143
二、 選擇合適的鍛煉動作 /143
三、 正確科學的鍛煉方法 /143
第十一章骨折
節 上肢骨折 /146
一、 鎖骨骨折 /146
二、 肩胛骨骨折 /150
三、 肱骨外科頸骨折 /154
四、 肱骨干骨折 /159
五、 肱骨髁上骨折 /163
六、 肱骨外髁骨折 /168
七、 肱骨內上髁骨折 /171
八、 肱骨髁間骨折 /174
九、 尺骨鷹嘴骨折 /178
十、 橈骨頭骨折 /181
十一、 尺、橈骨骨干雙骨折 /185
十二、 尺骨干骨折 /190
十三、 橈骨干骨折 /192
十四、 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橈骨頭脫位 /195
十五、 橈骨下1/3 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脫位 /199
十六、 橈骨遠端骨折 /202
十七、 腕舟骨骨折 /209
十八、 掌骨骨折 /212
十九、 指骨骨折 /216
第二節 下肢骨折部分/220
一、 股骨頸骨折 /220
二、 股骨粗隆間骨折 /224
三、 股骨干骨折 /227
四、 股骨髁上骨折 /233
五、 股骨髁間骨折 /235
六、 髕骨骨折 /238
七、 脛骨平臺骨折 /241
八、 脛腓骨干骨折 /246
九、 踝部骨折 /250
十、 距骨骨折 /256
十一、 跟骨骨折 /259
十二、 足舟骨骨折 /263
十三、 跖骨骨折 /266
十四、 趾骨骨折 /269
第三節 脊柱、軀干骨折 /271
一、 頸椎骨折及脫位 /271
二、 寰椎骨折 /274
三、 齒狀突骨折 /276
四、 胸腰椎骨折與脫位 /278
五、 骶尾椎骨折與脫位 /282
六、 肋骨骨折 /284
七、 胸骨骨折 /287
八、 骨盆骨折 /288
第十二章脫位
節 面、頸及軀干部脫位 /294
一、 顳頜關節脫位 /294
二、 寰樞關節半脫位 /296
三、 胸鎖關節脫位 /298
第二節 上肢脫位 /300
一、 肩鎖關節脫位 /300
二、 肩關節脫位 /303
三、 肘關節脫位 /306
四、 橈骨小頭半脫位 /311
五、 腕部及手部脫位 /312
下篇 診治精要
(一)月骨脫位 /312
(二)月骨周圍腕骨脫位 /314
(三) 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脫位 /315
第三節 下肢脫位 /317
一、 髖關節脫位 /317
二、 膝關節脫位 /322
三、 髕骨脫位 /326
四、 踝關節脫位 /327
五、 距骨脫位 /330
六、 跖跗關節脫位 /333
七、 跖趾關節脫位 /335
第十三章筋傷篇
節 頸部筋傷 /337
一、 頸部扭挫傷 /337
二、 頸部肌筋膜炎 /339
三、 落枕 /341
四、 頸椎病 /342
五、 頸椎間盤突出癥 /348
六、 頸椎小關節錯縫 /354
七、 項韌帶鈣化 /356
八、 頸椎管狹窄 /357
第二節 肩部筋傷 /360
一、 肩袖損傷 /360
二、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363
三、 肩峰下滑囊炎 /365
四、 肩關節周圍炎 /367
五、 岡上肌腱炎 /369
六、 胸鎖關節損傷 /371
第三節 肘部筋傷 /372
一、 肘關節扭挫傷 /372
二、 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損傷 /373
三、 肱骨外上髁炎 /375
四、 肱骨內上髁炎 /377
五、 尺骨鷹嘴滑囊炎 /378
六、 肘關節骨化性肌炎 /380
七、 旋后肌綜合征 /381
八、 旋前圓肌綜合征 /382
第四節 腕及手部筋傷/384
一、 腕三角軟骨盤損傷 /384
二、 腕關節扭挫傷 /386
三、 下尺橈關節損傷 /387
四、 腕管綜合征 /388
五、 腕腱鞘囊腫 /390
六、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391
七、 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 /393
八、 掌指、指間關節損傷 /394
第五節 胸腹部筋傷 /395
一、 胸大肌拉傷 /395
二、 胸部迸傷 /396
三、 腹肌損傷 /397
第六節 腰部筋傷 /399
一、 急性腰扭傷 /399
(一)急性腰肌筋膜損傷 /399
(二)急性腰部韌帶損傷 /401
(三)急性腰椎關節扭傷 /403
二、 慢性腰部損傷 /407
(一)腰部勞損 /407
(二)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410
(三)腰臀部肌筋膜炎 /412
(四)腰骶關節勞損 /413
三、 腰椎間盤突出癥 /414
四、 腰椎滑脫癥 /419
五、 腰椎管狹窄癥 /424
參考書目 / 530
第七節 髖部筋傷 /428
一、 髖關節扭傷 /428
二、 梨狀肌綜合征 /429
三、 股四頭肌損傷 /431
四、 股內收肌損傷 /434
五、 髖部滑囊炎 /435
六、 股二頭肌損傷 /437
七、 彈響髖 /438
八、 臀上皮神經炎 /440
九、 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441
第八節 膝部筋傷 /443
一、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 /443
二、 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445
三、 膝交叉韌帶損傷 /447
四、 膝半月板損傷 /449
五、 髕骨軟骨軟化癥 /452
六、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454
七、 膝關節滑膜皺襞綜合征 /455
八、 膝部滑囊炎 /457
第九節 小腿筋傷 /458
一、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458
二、 脛腓骨骨膜炎 /459
三、 小腿三頭肌損傷 /461
第十節 踝及足部筋傷/462
一、 踝部韌帶損傷 /462
二、 跟腱損傷 /465
三、 跟腱炎 /466
四、 距舟關節損傷 /468
五、 跖腱膜炎 /469
六、 踝管綜合征 /470
七、 趾滑囊炎 /472
第十四章骨病
節 骨癰疽 /474
一、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474
二、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478
三、 硬化性骨髓炎 /480
四、 化膿性關節炎 /482
第二節 骨癆 /485
第三節 骨關節痹病 /490
一、 類風濕關節炎 /490
二、 強直性脊柱炎 /495
三、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498
四、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501
五、 風濕性關節炎 /505
六、 痛風性關節炎 /508
七、 創傷性骨關節炎 /510
八、 腰椎骨質增生癥 /512
第四節 骨蝕 /514
一、 小兒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 /514
二、 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517
三、 月骨缺血性壞死 /520
四、 距骨缺血性壞死 /521
第五節 骨痿 /523
一、 骨質疏松 /523
二、 佝僂病 /525
第六節 青少年姿勢性脊柱側彎 /528
參考書目 / 530
章何天祥的中醫學術成就
節 繼承何氏傳統正骨醫術 /002
第二節 融合多民族醫藥文化精髓/004
一、 學醫經歷 /005
二、 臨床實踐 /006
三、 醫德仁術 /006
四、 文化素養 /007
五、 學術傳承 /007
六、 傳播交流 /008
七、 辦醫興學 /008
第三節 提出臨床綜合診療方案 /009
一、 主要學術主張與診療原則 /009
二、 診療經驗與臨床效果 /009
第四節 創立中醫藝術醫學新學科/011
一、 開創中醫藝術醫學新學科 /011
二、 藝術醫學診療學術思想 /011
三、 醫舞結合,采用國際芭蕾舞基礎訓
練法則防治損傷 /013
第二章何天祥診療思路與技巧
節 注重四診合參/014
一、 望診 /014
二、 聞診 /016
三、 問診 /017
四、 切診 /019
第二節 整體與局部并重 /021
一、 整體辨證 /021
二、 局部辨證 /027
三、 結構分析 /030
第三章何天祥論治原則
節 筋骨并重 /036
一、 對筋與骨的基本認識 /036
二、 筋、骨與關節 /037
三、 病理狀態下的筋骨關系 /038
四、 從筋論治 /039
第二節 動靜結合 /039
一、 “動靜結合”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 /040
二、 “動靜結合”在筋傷中的應用 /040
三、 “動靜結合”在骨傷康復中的應用 /040
四、 微觀的“動靜結合” /041
第四章何天祥方藥運用
節 用藥特色 /042
一、 首重氣血,顧護脾胃 /042
二、 側重外治,分段用藥 /045
三、 用藥精當,祛病強筋 /046
四、 善用汗法,祛邪外出 /047
五、 結合蒙藥,提高療效 /048
六、 善用鮮藥,簡便廉驗 /049
第二節 用藥經驗 /050
一、 用藥靈活 /050
二、 “五色”散劑 /051
第三節 用藥法則 /052
一、 內治法 /052
二、 外治法 /057
第四節 自制驗方 /060
一、 外治方劑 /060
二、 內服方劑 /071
第五節 常用藥物 /076
一、 常用蒙藥部分 /076
二、 常用鮮藥部分 /078
三、 常用干藥(飲片)部分 /082
第五章何天祥手法特色
節 何天祥療傷手法概要 /094
一、 手法前提與文化 /094
二、 功法是手法的基礎 /094
三、 手法類型 /097
第二節 手法特點 /097
一、 手法的掌握要點 /097
二、 講究施法的手形 /098
三、 注重手法的勁道(勁力) /099
四、 以藥酒為介質 /099
五、 利用力學原理整復骨折脫位 /099
六、 手法的施法要領 /100
七、 倡導柔性手法為主,剛性手法為輔,剛柔相濟 /101
第三節 正骨手法 /102
一、 適應證 /102
二、 慎用證 /102
三、 禁忌證 /102
四、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項 /103
五、 正骨手法操作要領 /104
六、 正骨十法 /104
第四節 脫位手法 / 111
一、 適應證 / 111
二、 慎用證 / 111
三、 禁忌證 /112
四、 關節脫位整復操作要領及方法 /112
五、 上骱九法 /112
第五節 推拿手法 /113
一、 適應證 /114
二、 禁忌證 /114
三、 推拿手法的特點 /114
四、 推拿手法的分類 /119
五、 各種手法操作要點及作用 /119
六、 束悗療法 /121
七、 骨病治療手法 /122
第六章何天祥夾縛固定方法
節 夾縛固定的目的和原則 /124
一、 夾縛固定的目的 /124
二、 夾縛固定的原則 /124
第二節 適應證、禁忌證及固定后
注意事項 /125
一、 適應證 /125
二、 禁忌證 /125
三、 固定后注意事項 /125
第三節 夾縛固定材料/126
一、 夾板 /126
二、 壓墊 /126
第四節 何天祥夾縛固定特點 /127
一、 骨折整復后的夾固 /127
二、 治療中的體位固定 /128
三、 換敷藥固定 /129
四、 治療期中的固定調整 /129
五、 繃帶的纏繞 /129
第七章針灸及其他特色療法
一、 針灸療法 /130
二、 火罐療法 /131
三、 熏洗治療 /132
四、 中藥燙熨治療 /132
第八章康復鍛煉
一、 醫舞同源,醫舞同功 /133
二、 鍛煉要點 /133
三、 鍛煉方法 /134
四、 舞蹈動作術式 /134
五、 常用動作術式 /136
第九章食療法
一、 按骨折分期調整飲食 /138
二、 按年齡的生理特點調整飲食 /138
三、 按患病季節調整飲食 /139
四、 根據“五色”選擇食物 /139
第十章何天祥學術創新—中醫藝術形體損傷診治學
節 何天祥藝術形體損傷診治特點/141
第二節 首創征兆性診治新說 /141
第三節 “好、 快、 美”新觀念 /142
一、 好 /142
二、 快 /142
三、 美 /142
第四節 寓舞于醫功能鍛煉 /142
一、 辨證施練 /143
二、 選擇合適的鍛煉動作 /143
三、 正確科學的鍛煉方法 /143
第十一章骨折
節 上肢骨折 /146
一、 鎖骨骨折 /146
二、 肩胛骨骨折 /150
三、 肱骨外科頸骨折 /154
四、 肱骨干骨折 /159
五、 肱骨髁上骨折 /163
六、 肱骨外髁骨折 /168
七、 肱骨內上髁骨折 /171
八、 肱骨髁間骨折 /174
九、 尺骨鷹嘴骨折 /178
十、 橈骨頭骨折 /181
十一、 尺、橈骨骨干雙骨折 /185
十二、 尺骨干骨折 /190
十三、 橈骨干骨折 /192
十四、 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橈骨頭脫位 /195
十五、 橈骨下1/3 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脫位 /199
十六、 橈骨遠端骨折 /202
十七、 腕舟骨骨折 /209
十八、 掌骨骨折 /212
十九、 指骨骨折 /216
第二節 下肢骨折部分/220
一、 股骨頸骨折 /220
二、 股骨粗隆間骨折 /224
三、 股骨干骨折 /227
四、 股骨髁上骨折 /233
五、 股骨髁間骨折 /235
六、 髕骨骨折 /238
七、 脛骨平臺骨折 /241
八、 脛腓骨干骨折 /246
九、 踝部骨折 /250
十、 距骨骨折 /256
十一、 跟骨骨折 /259
十二、 足舟骨骨折 /263
十三、 跖骨骨折 /266
十四、 趾骨骨折 /269
第三節 脊柱、軀干骨折 /271
一、 頸椎骨折及脫位 /271
二、 寰椎骨折 /274
三、 齒狀突骨折 /276
四、 胸腰椎骨折與脫位 /278
五、 骶尾椎骨折與脫位 /282
六、 肋骨骨折 /284
七、 胸骨骨折 /287
八、 骨盆骨折 /288
第十二章脫位
節 面、頸及軀干部脫位 /294
一、 顳頜關節脫位 /294
二、 寰樞關節半脫位 /296
三、 胸鎖關節脫位 /298
第二節 上肢脫位 /300
一、 肩鎖關節脫位 /300
二、 肩關節脫位 /303
三、 肘關節脫位 /306
四、 橈骨小頭半脫位 /311
五、 腕部及手部脫位 /312
下篇 診治精要
(一)月骨脫位 /312
(二)月骨周圍腕骨脫位 /314
(三) 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脫位 /315
第三節 下肢脫位 /317
一、 髖關節脫位 /317
二、 膝關節脫位 /322
三、 髕骨脫位 /326
四、 踝關節脫位 /327
五、 距骨脫位 /330
六、 跖跗關節脫位 /333
七、 跖趾關節脫位 /335
第十三章筋傷篇
節 頸部筋傷 /337
一、 頸部扭挫傷 /337
二、 頸部肌筋膜炎 /339
三、 落枕 /341
四、 頸椎病 /342
五、 頸椎間盤突出癥 /348
六、 頸椎小關節錯縫 /354
七、 項韌帶鈣化 /356
八、 頸椎管狹窄 /357
第二節 肩部筋傷 /360
一、 肩袖損傷 /360
二、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363
三、 肩峰下滑囊炎 /365
四、 肩關節周圍炎 /367
五、 岡上肌腱炎 /369
六、 胸鎖關節損傷 /371
第三節 肘部筋傷 /372
一、 肘關節扭挫傷 /372
二、 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損傷 /373
三、 肱骨外上髁炎 /375
四、 肱骨內上髁炎 /377
五、 尺骨鷹嘴滑囊炎 /378
六、 肘關節骨化性肌炎 /380
七、 旋后肌綜合征 /381
八、 旋前圓肌綜合征 /382
第四節 腕及手部筋傷/384
一、 腕三角軟骨盤損傷 /384
二、 腕關節扭挫傷 /386
三、 下尺橈關節損傷 /387
四、 腕管綜合征 /388
五、 腕腱鞘囊腫 /390
六、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391
七、 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 /393
八、 掌指、指間關節損傷 /394
第五節 胸腹部筋傷 /395
一、 胸大肌拉傷 /395
二、 胸部迸傷 /396
三、 腹肌損傷 /397
第六節 腰部筋傷 /399
一、 急性腰扭傷 /399
(一)急性腰肌筋膜損傷 /399
(二)急性腰部韌帶損傷 /401
(三)急性腰椎關節扭傷 /403
二、 慢性腰部損傷 /407
(一)腰部勞損 /407
(二)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410
(三)腰臀部肌筋膜炎 /412
(四)腰骶關節勞損 /413
三、 腰椎間盤突出癥 /414
四、 腰椎滑脫癥 /419
五、 腰椎管狹窄癥 /424
參考書目 / 530
第七節 髖部筋傷 /428
一、 髖關節扭傷 /428
二、 梨狀肌綜合征 /429
三、 股四頭肌損傷 /431
四、 股內收肌損傷 /434
五、 髖部滑囊炎 /435
六、 股二頭肌損傷 /437
七、 彈響髖 /438
八、 臀上皮神經炎 /440
九、 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441
第八節 膝部筋傷 /443
一、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 /443
二、 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445
三、 膝交叉韌帶損傷 /447
四、 膝半月板損傷 /449
五、 髕骨軟骨軟化癥 /452
六、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454
七、 膝關節滑膜皺襞綜合征 /455
八、 膝部滑囊炎 /457
第九節 小腿筋傷 /458
一、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458
二、 脛腓骨骨膜炎 /459
三、 小腿三頭肌損傷 /461
第十節 踝及足部筋傷/462
一、 踝部韌帶損傷 /462
二、 跟腱損傷 /465
三、 跟腱炎 /466
四、 距舟關節損傷 /468
五、 跖腱膜炎 /469
六、 踝管綜合征 /470
七、 趾滑囊炎 /472
第十四章骨病
節 骨癰疽 /474
一、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474
二、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478
三、 硬化性骨髓炎 /480
四、 化膿性關節炎 /482
第二節 骨癆 /485
第三節 骨關節痹病 /490
一、 類風濕關節炎 /490
二、 強直性脊柱炎 /495
三、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498
四、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501
五、 風濕性關節炎 /505
六、 痛風性關節炎 /508
七、 創傷性骨關節炎 /510
八、 腰椎骨質增生癥 /512
第四節 骨蝕 /514
一、 小兒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 /514
二、 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517
三、 月骨缺血性壞死 /520
四、 距骨缺血性壞死 /521
第五節 骨痿 /523
一、 骨質疏松 /523
二、 佝僂病 /525
第六節 青少年姿勢性脊柱側彎 /528
參考書目 / 530
展開全部
何天祥骨傷科精粹 作者簡介
四川省政協委員、中國何氏骨科第六代嫡傳傳人、四川省名中醫、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四川省非物質遺產《何天祥傳統療傷手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何氏骨科流派傳承》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醫學協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中醫骨傷專委會委員、北京金匱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名譽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專家、全國中醫醫院優秀院長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