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學文獻用戶指南——循證醫學實踐要點(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66385
- 條形碼:9787313266385 ; 978-7-313-26638-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文獻用戶指南——循證醫學實踐要點(第三版) 內容簡介
吳勇延,博士,臨床醫學博士后,就職于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本書共分為七個部分,**部分主要介紹循證醫學的理論知識,第二到第五部分介紹如何利用一級文獻解決臨床上遇到的治療、損傷、診斷和預后這四大問題,*后兩部分講述了如何找到很好證據,即通過文獻綜述,對文獻進行總結,找到很好證據,并應用到臨床的方法。本書結構清晰,并有大量例證,有助于理解很多重要概念,通過本書的學習,醫學生、實習生、各個科室的醫師在獲取相關文獻和證據方法更加容易,且會獲取到更加準確、偏倚較小的證據。
醫學文獻用戶指南——循證醫學實踐要點(第三版) 目錄
1.1 《醫學文獻用戶指南——循證醫學實踐要點》(第三版)的結構體系:循證醫學基礎
1.2 更深層次內容
2 什么是循證醫學
2.1 循證醫學的三大基本原則
2.2 臨床技能,人文精神和循證醫學
2.3 循證醫學的其他挑戰
3 臨床問題是什么
3.1 使用醫學文獻的3種方法
3.2 明確問題
3.3 結論:明確問題
4 尋找*佳證據
4.1 前言
4.2 如何將證據處理和組織成為循證醫學資源
4.3 篩選循證醫學資源的3個標準
4.4 使用循證醫學資源金字塔答疑
4.5 從問題到檢索條目
4.6 結論:通過日常實踐提高檢索技能
5 為什么研究結果會誤導人:偏倚和隨機誤差
5.1 隨機誤差
5.2 偏倚
5.3 降低偏倚風險的策略
6 治療(隨機試驗)
6.1 臨床情景
6.2 尋找證據
6.3 偏倚風險有多嚴重
6.4 結果如何
6.5 如何將研究結果應用于患者護理中
6.6 臨床情景解決方案
7 如何使用非劣效性試驗
7.1 臨床情景
7.2 導論
7.3 結果有效嗎
7.4 結果如何
7.5 如何將研究結果應用于患者護理中
7.6 臨床情景解決方案
7.7 結論
8 治療風險降低了嗎?了解這個結果
8.1 2×2表格
8.2 風險
8.3 危險差(絕對危險度降低率)
8.4 相對危險度
8.5 相對危險度降低率
8.6 比值比
8.7 相對危險差VS危險差:何必吃驚
8.8 需要治療的患者數(NNT)
8.9 治療導致危害所需人數(NNH)
8.10 置信區間
8.11 生存數據
8.12 哪種關聯度量方法*好
9 置信區間:單項研究或薈萃分析的樣本量是否足夠大
9.1 如何治療心力衰竭患者?解釋研究結果時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9.2 需解決的問題:什么是置信區間
9.3 使用置信區間解釋臨床試驗的結果
9.4 陰性試驗結果往往不能排除一些重要的有利因素
9.5 單項試驗或薈萃分析的樣本量是否足夠大?僅僅需要檢查置信區間
9.6 結論
10 危害(觀察研究)
10.1 臨床情景
10.2 尋找證據
10.3 偏見造成的風險有多么嚴重
10.4 探索結果如何
10.5 如何將研究結果應用于患者護理中
10.6 臨床情景解決方案
11 診斷過程
11.1 臨床情景
11.2 兩種互補的診斷方法
11.3 定義臨床問題的一系列發現
11.4 臨床醫生判斷出的部分可能性診斷
11.5 估計驗前概率有助于診斷過程
11.6 新信息的生成產生驗后概率
11.7 驗后概率與閾值概率之間的關系決定臨床行為
……
12 診斷檢查
13 預后
14 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的過程
15 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的理解和應用
16 網絡薈萃分析
17 如何使用臨床指導意見:臨床實踐指南和決策分析
18 決策與患者
術語表
醫學文獻用戶指南——循證醫學實踐要點(第三版) 作者簡介
吳勇延,博士,臨床醫學博士后。現就職于山西醫科大學di一臨床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山西省首批科技創新重點團隊核心成員。研究方向為非編碼RNA對頭頸腫瘤侵襲轉移的調控作用機制,主要結合轉錄組學、蛋白組學和生物信息等技術挖掘頭頸腫瘤特異性生物標志物,研究關鍵基因的調控作用及機制。
曾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1項、省部級研究課題2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權2項、中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
黎曉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從事手足、上肢及周圍神經外科工作37年。現就職于晉江市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分院)骨科,2001年上海市重點專科引進人才,曾任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院等三級醫院骨科副主任。第九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國家科委及衛生專業專家庫評審成員。兼任上海市運動醫學專委會委員,上海市骨科專委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運動醫學組、足踝外科組委員,亞太重建顯微外科聯盟中國部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委會皮瓣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委會再植再造及周圍神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傷與轉化專委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 吳勇延,博士,臨床醫學博士后。現就職于山西醫科大學di一臨床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山西省首批科技創新重點團隊核心成員。研究方向為非編碼RNA對頭頸腫瘤侵襲轉移的調控作用機制,主要結合轉錄組學、蛋白組學和生物信息等技術挖掘頭頸腫瘤特異性生物標志物,研究關鍵基因的調控作用及機制。
曾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1項、省部級研究課題2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權2項、中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
黎曉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從事手足、上肢及周圍神經外科工作37年。現就職于晉江市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分院)骨科,2001年上海市重點專科引進人才,曾任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院等三級醫院骨科副主任。第九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國家科委及衛生專業專家庫評審成員。兼任上海市運動醫學專委會委員,上海市骨科專委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運動醫學組、足踝外科組委員,亞太重建顯微外科聯盟中國部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委會皮瓣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委會再植再造及周圍神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傷與轉化專委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
2007年公派法國巴黎Institut de la Main進修,2012年12月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院上肢外科訪問。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共6項。發表國內外期刊論文30余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著作7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市局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5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