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竺可楨全集(第6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879219
- 條形碼:9787542879219 ; 978-7-5428-7921-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竺可楨全集(第6卷) 本書特色
★竺可楨
20世紀中國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
心懷仁愛,吐納四海風云,肩擔民族道義
筆詮求是,窮格天地萬物,盡顯理性光輝
★竺可楨日記
在竺可楨生前,其日記是秘不示人的
作為史料寶庫,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歷史因細節而生動
往事因親歷而鮮活
38年連續記述,1000余萬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
★本卷收錄1936—1938年的竺可楨日記。
從南京北極閣到杭州西子湖畔,一肩挑起所長和校長的兩副重擔。用大學校長的親身經歷,記錄了抗日戰爭的全程。率校一遷建德,二遷泰和,三遷宜山,四遷遵義,顛沛輾轉五千里,史無前例的“文軍長征”。
竺可楨全集(第6卷) 內容簡介
《竺可楨全集》收錄迄今可見的竺可楨文稿約2000萬字,共24卷。第1—4卷為學術論文、大學講義、科普文章、演講詞、工作報告、思想自傳、信函、題詞、序跋、詩作等;第5卷為外文著述;第6—21卷為1936—1974年的日記;第22—24卷為補編。各卷附珍貴歷史照片。本書為第6卷,收錄1936—1938年的竺可楨日記。 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仍兼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奔波于杭州、南京兩地。家庭成員有妻子張俠魂、長子竺津(希文)、長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寧。 1937年1月,竺可楨赴香港參加遠東氣象會議,中國代表在會中受到歧視,為維護民族尊嚴而憤然退出會議。“七七”事變后,竺可楨應召參加廬山談話會。上海“八一三”戰事發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遷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學舉校遷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天目山),12月下旬再遷江西吉安。同年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由南京遷至漢口,年底再向重慶遷移。 1938年1月,浙大在吉安白鷺洲復課。2月再遷江西泰和的上田村和大原書院等處。竺可楨積極推動浙大參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興水利,建學校,并籌建沙村墾殖場,協助地方發展和解決難民安置問題。他始終關注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的保護轉移,指派浙大人員協助全程護送安置。同年9月,浙大再遷廣西宜山,11月1日開學,11月19日決定以“求是”為校訓。年內,竺可楨先后赴香港和昆明參加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家庭成員中,竺津入中央軍校;張俠魂、竺衡于泰和染疾去世。
竺可楨全集(第6卷) 目錄
前言…………………………………………………………………………………… 3
關于竺可楨日記……………………………………………………………………… 9
日記編例 …………………………………………………………………………… 13
第6 卷說明 ………………………………………………………………………… 15
1936 年
日記…………………………………………………………………………………… 1
讀書筆記………………………………………………………………………… 207
本年事要………………………………………………………………………… 208
通訊錄…………………………………………………………………………… 211
子女成績與身高、體重 ………………………………………………… 218
收支一覽表……………………………………………………………………… 221
廿四五年度各校經常費………………………………………………… 223
1937 年
日記………………………………………………………………………………… 225
讀書筆記………………………………………………………………………… 431
本年事要………………………………………………………………………… 433
通訊錄…………………………………………………………………………… 437
子女成績與身高、體重 ……………………………………………………442
建德移往吉安行李……………………………………………………………445
泰和移宜山行李………………………………………………………………446
1938 年
日記………………………………………………………………………………… 447
親友通訊處……………………………………………………………………… 640
附錄一 第6 卷人名簡釋表……………………………………………… 647
附錄二 竺可楨家系人物表……………………………………………… 669
附錄三 張俠魂家系人物表………………………………………………671
竺可楨全集(第6卷) 相關資料
《竺可楨全集》作為竺可楨先生珍貴的精神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寶庫中獨特的科學文化遺產,將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發揮其鑒往開來的重要作用。《竺可楨全集》的編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后,我們還要用竺老倡導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楨全集》這個寶藏,通過學術界、出版界和媒體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體現《竺可楨全集》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路甬祥 由中國科學院和其他方面大力協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編輯出版《竺可楨全集》是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從這部歷史文獻中,不僅可以看到竺可楨同志是怎樣治學,怎樣做人,也可以看到我國近代科學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這對于當前社會和年輕人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超過前人。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愿《竺可楨全集》的出版,能給后人以更多的啟示。——張勁夫 《竺可楨全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學資料,特別是竺先生1936—1974年近900萬字的日記,更是在科技界不多見的。不僅可以成為研究中國近代科學發展史的寶貴史料,而且為后人了解竺可楨的科學思想和教育思想,了解竺可楨倡導的“求是”精神,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都可提供具體的資料。這對于進一步貫徹中央關于“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具有積極意義。——葉篤正 以竺可楨的論文和日記為主體編輯而成的《竺可楨全集》,其文字數量之多,涉及內容之廣,在自然科學家中是不多見的。我們可以從中進一步發掘竺可楨的學術遺產,研究他的奮斗、創新、前進的人生軌跡,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中國科教事業和社會發展的歷程。了解過去,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發展。我深信《竺可楨全集》的出版,對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必將會愈久彌深。——施雅風 《竺可楨全集》的編纂工作自2001年3月正式啟動,十余年的認真和細致打磨,充分保證了《全集》的編纂質量,是值得讀者期待的一道科學文化大餐。——孫鴻烈 魯迅先生評價莊子的文章“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說莊子一書的文學藝術性以及他的思想深刻程度,先秦諸子百家里面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他。我們也可以效仿魯迅所講,竺可楨先生的日記是一片汪洋大海,氣象萬千,里面精彩的資料令人目不暇接,沒有一部民國日記能夠超越它,只有從頭至尾看過一遍,你才能真正的感悟到這是一部在民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空前絕后的大師日記。——張榮明
竺可楨全集(第6卷) 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中國現代氣象學、地理學的一代宗師,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科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在氣象學與氣象事業、地理學與自然資源考察、科學史、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科研管理和諸多科學文化領域皆有杰出貢獻。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